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未来5年金融改革热点
未来5年八大金融改革热点东南大学金融系王宏tonywh05@163.com15151839949中国的金融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步入了关键的攻坚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也提出了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路线图,其中加速金融改革是重头戏之一,多项内容与银行业直接相关。前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及的金融改革,目标就是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与新一届政府在2013年实施的重点金融改革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前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民营银行☆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产证券化☆鼓励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利率市场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自贸区、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前言从《决定》中找寻关键词:目录一、认识“李克强经济学”二、八大金融改革热点(一)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银行业流动性危机——钱荒(三)资产证券化改革(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五)民营银行(六)利率市场化改革(七)汇率市场化改革(八)互联网金融第一部分认识“李克强经济学”——“李克强经济学”其本质应是“改革经济学”,乃是特指总理及新一届政府所推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并非一般学术意义上的建立在理论模型基础上的经济学思想。(一)产生的宏观背景“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当前,中国的金融发展面临三大困境:一是金融资源错配,企业部门负债过高、产能过剩,未来需要去杠杆;二是利率市场化不完全导致影子银行大肆扩张并难以监管;三是垄断的金融机构体系,民间金融难以对国有机构形成竞争压力,大量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新一届政府认识到,破解问题与矛盾,刺激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一系列金融改革凸显了新一届政府的决心。(二)“李克强经济学”三大支柱李克强经济学不出台刺激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1.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2.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进一步盘活存量,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就是抑制信贷增长,大幅削减债务,源自“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等看法的衍生。表明这是支持自由市场、反对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即通过结构性改革、向市场放权让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总体说来,新总理李克强的经济哲学,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的轨道。2013年的金融改革基本遵循了这一思路。第二部分八大金融改革热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或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0〕110号文))•政府融资平台是在应对经济危机的特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发展过快,国务院在2010年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开始系统进行规范整顿。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是新一届政府对政府部门“去杠杆化”的一个重要举措,2014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上将其列为六大工作任务之一。化解的关键在于防范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一)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认识年度政府层级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或有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013年6月末全国各级政府206988.6529256.4966504.56其中:地方政府108859.1726655.7743393.72单位:亿元从借款主体来看,融资平台公司是主要借款主体,举借的债务达40755.54亿元从债务资金来源来看,银行贷款是主要来源,达55252.45亿元,占比达50.76%风险一:信用敞口不断扩大,风险仍聚集在银行体系。风险四:地方政府财政代偿压力巨大。2013年全国地方债务到期还款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约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0%。而同期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仅15%左右。因此,在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而土地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土地财政收入与还本付息规模的匹配程度将出现背离,可能导致一定的风险。风险二:产能过剩问题加剧且贷款效率下降。目前中国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大多在70%左右,有些甚至不到50%,远远低于世界可接受的水平。过去经济增长10%以上的时候,贷款增长15%左右,现在经济增速7.7%左右,贷款增速依旧。单位融资产出的GDP从2008年的4.49元,降为2013年5月末的1.93元。风险三: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还本付息压力明显增大。在2012年末的9.3万亿元平台贷款中,三年内集中到期的占35%,2013年到期的1.85万亿元贷款中,四季度到期的贷款占32.6%。此外,2013年平台融资的平均成本比2010年提高30%以上。(2)广西融资平台债务情况——增幅大。2013年末,广西辖内政府融资平台全口径融资总量4261.21亿元(含非信贷类融资1373.42亿元),较年初增加938.09亿元,增速高达28.23%,超过各项贷款增速多达14个百分点。——平台项目“短借长投”和“期限错配”问题突出。62%的平台贷款投向5年以上中长期项目,而全辖41%的平台贷款集中在近三年到期偿付。——平台依赖财政兜底还款程度较重。据估算,广西至少有60%的平台贷款依赖土地变现和财政兜底偿还,其中来宾地区平台贷款近8成贷款是以土地抵押或土地收益权质押的方式发放。——隐性平台融资规模较大。一些地方政府为规避监管,通过新设平台或平台重组,利用平台名单制以外的公司进行融资。未来民间资本进入平台企业,政府对优质平台资产进行包装,银行债务处理更趋复杂。甚至出现债务集中在劣质平台并申请破产,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3)新一届政府为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所采取的措施新一届政府最大的难题是债务的化解。历史上,要化解债务困境只有两种路径:一是抽货币,主动挤泡沫,付出萧条的代价;二是“水多了加面”,即货币深化,把政府控制的资源重新释放给市场,即目前新一届政府正在开展为盘存量而实施各种改革:1.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即10号文),坚持总量控制,是主动管控债务风险、启动政府去杠杆化进程的表现。2.审计署2013年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也是对中国债务风险进行的第二次摸清家底。3.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会议上,银监会提出,可以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削减存量平台贷款,确保风险真实化解。未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七条路径信贷资产证券化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贷款展期发行长期限的城投债出售地方国有资产发行地方政府债或市政债中央发行特别国债兜底(4)综合解决政府债务问题的建议对于全社会来说,化解债务危机的根本之道还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活力;逐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化解根本性的体制障碍,增强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硬约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适应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改革,加速自身经营方式的转型,加大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提高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民营资本缓释平台贷款风险,把更多的融资投向小微企业、投向“三农”、投向居民消费领域。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除继续共同研究如何妥善处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和建立规范举债融资机制外,监管部门还始终要把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作为监管的首要目标,监管要进一步加强,避免资金在金融机构内循环,避免过度金融化。对于中央银行来说,要维持中性偏紧的货币环境,通过激活存量资产来盘活存量货币、信贷,降低社会融资总量过快增长的势头,促进改变主要依赖债务扩张来发展经济的模式。2013年6月,中国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连创历史新高(平时月份3%左右,6月两家银行因一笔60亿元债务违约交恶,导致银行间市场恐慌,到6月20日大型银行不再拆出资金,当天隔夜拆借最高飙升至30%),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出现暴跌,短期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爆发了俗称的“钱荒”。(二)银行业流动性危机—钱荒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收紧财政税款缴存国库央行公开市场回笼货币钱荒图:导致钱荒的四个短期因素(1)“钱荒”发生的起因和本质总体来看,业界普遍认为本次流动性紧张直接起因于以下几个因素:从根本上说,在2013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M2同比达到两位数的情况下,本次银行间出现的“钱荒”是一个“伪命题”,资金面的紧张并非全面性、系统性的,而是暂时性、结构性的,其直接诱因是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收紧,而根源在于银行相互之间进行货币“空转”而导致的短期流动性紧张。钱荒的发生释放出李克强政府对经济去杠杆的决心,基调也是为了倒逼银行收缩杠杆率极高的表外业务,最终清算实体经济中的错误投资。(2)监管部门的态度2013年6月24日央行发布了一则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文,明确表态,“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银监会于10月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促进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无论是央行还是银行监管部门,都表明了监管层的意图——不希望货币信贷增长过快,与经济下滑带来的风险相比,更看重的是把控金融领域的风险,主动在金融部门进行去杠杆化。钱荒带来的警示一是钱荒折射出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导致出现大量不符合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银行资金存在自我循环和监管套利行为。如果经济转型中结构问题解决不了,钱荒问题还可能卷土重来。二是钱荒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程度提高货币政策基调稳健偏中性。一味指望“央妈”出手援助、增量货币的思路亟需改变。三是钱荒反映了银行流动性管理和业务结构的缺陷近年来一些银行的同业业务发展迅猛。但当宏观金融环境、市场预期或央行态度发生逆转时,此类业务由于金额较大且波动性较强,必将增加流动性阶段性紧张的概率。(3)钱荒给银行业的启示一是关于规模扩张与稳健经营的问题。银行必须回归稳健经营本源,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发展逐步转向规模增长与存量优化并重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优化资产配置,减少单纯为扩大总资产规模的业务行为。二是关于银行业绩评判标准的问题。银行必须兼顾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业务增长与风险防范的平衡,加大对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等综合性指标的考核,逐步建立起与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益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关于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的问题。金融创新至少应包括三点原则:要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要以适度有效为基本出发点;要以有效的风险控制为前提。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银行业“去
本文标题:未来5年金融改革热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