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实验化学: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
专题2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化学》1、铝与稀酸的离子方程式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铝热反应4、氧化铝与强酸的离子方程式5、氧化铝与强碱的离子方程式6、实验室用氨水与铝盐制氢氧化铝离子方程式7、氢氧化铝与强酸的离子方程式8、氢氧化铝与强碱的离子方程式9、碘离子与双氧水的反应10、草酸铵检验钙离子的离子方程式11、硫氰化钾检验铁离子的离子方程式12、铁离子与氨水的显色反应13、铜离子与氨水的显色反应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1、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l容易失3e-结论:铝有较强的还原性。Al3+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⑴、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O2、Cl2、S等4Al+3O2=2Al2O3⑵、与酸的反应①2Al+6HCl=2AlCl3+3H2实质:AlH+H2e-②钝化:要点:常温下铝浓HNO3、浓H2SO42、铝的化学性质(3)与强碱溶液的反应2Al+6H2O=2Al(OH)3+3H2↑2Al+2NaOH+6H2O=2NaAlO2+4H2O+3H2↑6e-Al(OH)3+NaOH=NaAlO2+2H2O2Al+2NaOH+2H2O=2NaAlO2+3H2↑(4)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高温(5)与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的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氧化铝的化学性质OH2NaAlO2NaOHOAl2232两性氧化物O3H2AlCl6HClOAl2332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l2O3+2NaOH+3H2O=2NaAl(OH)4Al2O3+2OH--+3H2O=2Al(OH)4--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1)两性氢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O2HNaAlONaOHAl(OH)223酸式电离碱式电离H++AlO2-+H2OAl(OH)3Al3++3OH-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2)受热分解O3HOAl2Al(OH)2323△O3HAlCl3HClAl(OH)2333AlO2--+Al3++6H2O=4Al(OH)3↓4、可溶性铝盐的性质AlCl3、KAl(SO4)2·12H2O实验1、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在氧气中燃烧,并产生耀眼的白光。第二:氧气的浓度偏低或氧气的量不足而导致燃烧现象不明显。第三:铝箔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少.第一: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发生反应,实验2、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研究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铝表面存在氧化膜?书P21如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方法1、用砂纸除去氧化膜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0.5mol/L的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象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产生气泡,溶液温度升高2Al+3CuSO4=Al2(SO4)3+3Cu方法2、用NaOH溶液除去氧化膜铝片,如何增强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3、铝配合物的生成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1.0mol/LAlCl3溶液1、在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6.0mol/L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2、在另一试管中滴加2ml10%NH4F溶液,再滴加1mL3.0mol/L氨水,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原因之一:中学阶段的铵盐均易溶于水,故(NH4)3AlF6也易溶于水.AlCl3+6NH4F=(NH4)3AlF6+3NH4Cl原因之二:课本第21页的”信息提示”中有离子方程式:Al3++6F-=AlF63-溶液中铝离子浓度很小,不会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实验4:培养明矾晶体实验四的注意事项:①、配制的明矾溶液一定要饱和,每次把母液配成30~40℃的溶液,有利于晶核的快速长大,不至于晶体在室温升高时溶解。否则晶核会被溶解。②、选取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③、溶液饱和度太大产生不规则小晶体附在原晶核之上,晶体不透明;饱和度太低,成长缓慢或溶解。拓展课题2-1铝热反应1.将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在其中一只纸漏斗的底部剪一个小孔,用水润湿,再与另一个纸漏斗套在一起,有孔纸漏斗置于内层(使纸漏斗每边都有4层),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其下方放置盛有细沙的蒸发皿或铁盘。2.将5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2g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里,在混合物的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再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点燃镁条,观察实验现象。3.设计实验,检验从纸漏斗下端落下的金属是否为铁。助燃用镁燃烧放出的热量引发铝热反应
本文标题:实验化学: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6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