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自主练习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自主练习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口讷(nè)豆豉(chǐ)电饼铛(dānɡ)给予帮助(jǐ)B.晕车(yùn)供应(gōng)冠名权(guàn)拈轻怕重(niān)C.古刹(shà)圈养(juàn)落不是(lào)忸怩不安(ní)D.按捺(nà)馄饨(dùn)刽子手(ɡuì)光风霁月(j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幅射雄赳赳寻物启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融资吊嗓子画地为牢前事不忘,后世之师C.家具倒记时改弦更张家有敝帚,享之千金D.枢纽增值税韬光养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温州一县府大楼照片在网络走红。照片中,陈旧的楼面、木质的地板、手扯的开关……让老百姓直呼很温暖,“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寒碜’的县府大院”。B.被戏谑为“三无”男人(无美貌、无肌肉、无身高)的黄渤从来不抱怨,他执着前行,练就了一身真本事,网友称黄渤除了不帅,几乎是全能的。C.梁晓声曾以《中国人,你缺了什么》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社会缺乏对公民的要求,最终导致孩子们不明白现代中国人应该是怎样的。D.新出台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同样年龄退休的,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个人缴费标准相同的,退休越晚,待遇水平越高,即“多缴多得”“长缴多得”。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拾荒男孩”莫双熠收集废品为爸爸治病,他孝顺和自强的品性感染了无数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B.有人认为作文“立意高远”就不能把视角对准街衢市井,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实际上恰恰相反,写作的主旋律就是弘扬普通人身上的正能量。C.2014年的最后一天,青岛地区突降了难能可贵的鹅毛大雪,垂柳凝霜,苍松挂雪,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洁净的银白世界。D.“高大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缩略语。2014年,“高大上”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大幅提升,成为耳熟能详的全民流行语。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据了解,网络敲诈主要是指以在互联网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负面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B.近几年来,洛杉矶艺术博览会每次都诚邀中国展商参与,而中国艺术品无论是业界影响还是成交记录,都可圈可点,业内人士纷纷点赞。C.青岛智能交通执法系统在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抓拍的同时,也悄然解决了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交通陋习给交通带来的压力。D.羊年春节晚会上,身穿红色喜庆服装的陆毅和妻女压轴演唱的儿童歌曲《幸福家家有》,深受观众的喜爱,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放下的智慧中国文化以心性为一切价值之根源,心性就是本质的善念。因此,在人的日常心性中无不体现着他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涵养心性,使其圆满具足,这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人之生命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一圆满具足的心性中,此即所谓“无待他求,当下即是”之人生境界。中国人以知进而不知退,为人生之危机。这种人生智慧时时都在提醒我们与他人接触的时候,无论贵贱都应平等待之、一视同仁。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我是什么人,他是什么人;我是什么身份,他是什么身份,从而我应该怎么对待他,他应该怎么对待我。比如说,和与自己身份低的人接触,就首先端起一个在上位的架子,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对于陌生人拜访自己,不能首先怀疑人家有求于你,别有用心,从而形成一种沟通上的心理障碍,只有破除这些障碍,才能以真诚之心形成生命之直相照射。如果先有一概念的东西,就会成为人与人接触的障碍。这些概念包括我们预定的计划目标,用以联系人之抽象理想,用以衡量人之抽象标准、成见、习惯等。这些东西在我们希望与人有真实接触时,都应全部放下。只有把一切放下,我们才与人有发自内心生命的直相照射,直相肯定,从而有真实的了解。这件事说起来似乎容易,但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必须有极深的修养才能做到。这种修养就是做人的坦荡和真诚。以诚待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就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下持久的修炼的功夫。然后在与人的交往中才会真诚地待人,真正地了解别人。这种日积月累修炼的功夫,深深融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中,形成我们的气质和自觉的处事为人的习惯,这样当我们遇到各种问题时就能随时面对,随时超越,随时放下。中国古话说“拿得起,放得下”,就是指一个人面对事情时的成熟、沉稳和练达。这种“放下”的智慧,在印度思想中名之为“空的智慧”,解脱之智慧。佛教中的“空”,如“四大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中的“空”,就是放下的意思。圣严法师总结人生遭遇时曾有三句话,即“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也是放下的意思。这在中国道家称之为虚之智慧、无之智慧。中国儒家称之为“空空如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廓然大公”之智慧。运用这种智慧,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经验事物、理想事物,都会看穿其本质和内在,而不为表面虚饰之物象所蒙蔽。于是,当人面对某一人、某一物、某一问题时,虽然可以有照常的概念的知识、理想,但他就不会再纠结于某一件事情上,虽然面对许多事情但却能超越于这些事情,既不置身事外,又不是陷入而不能自拔,若有若无、若即若离。有了这种智慧,达到了这种境界,人就不会为事物所累。百万富翁会像身无一文的乞丐一样不为财富所累而轻松自如;大政治人物会觉得“尧舜事业何异浮云过太虚”一样恬淡名利而不为功业所累;大科学家、大哲学家会谦恭如莘莘学子不为虚誉所累。这种放下的智慧在印度的宗教哲学中表现的尤为普遍而深刻,如《奥义书》《薄伽梵歌》。也体现在中国的儒道禅宗人物的思想与风度中,如春秋战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即功成身退,隐匿江湖;唐代的高僧慧远隐居庐山,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送客无论贵贱,足止于虎溪,不敬王侯;也体现在中国文学艺术人物的行为中,如晋代的陶渊明、竹林七贤。这些人的“放下”的境界及其文化观念,值得我们今天的人们去体会、欣赏、涵泳,然后知其意味之无穷,智慧之高妙。这种智慧的根源和本质就是当下即是、一切平等的人生境界。其实,“放下”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放下之后,可以使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更客观、更冷静、更深刻。研究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更从容、更超脱、更周全,更反复斟酌、集思广益,从而也使问题解决得更好。节选自2014年10月《博览群书》,有删减)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涵养心性,使自我圆满具足,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B.以诚待人,无论贵贱都平等待之、一视同仁,是做人的修养。C.面对事情要成熟、沉稳、练达,即“拿得起,放得下”。D.要体会、欣赏、涵泳当下即是、一切平等的人生境界和文化观念。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放下的智慧”的一项是A.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人的心性中体现自我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因而心性成为一切价值的根源。B.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中真诚待人,当我们遇到问题就会面对、超越并放下。C.有了“放下”的智慧,达到了“放下”的境界,人就不会被事物所累,能够面对事情,又能超越于这些事情。D.“放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放下”可以使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更客观、冷静、深刻,研究和思考解决问题更从容、超脱、周全。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毛玠传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邺,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崔琰既死,玠内不悦。后有白玠者:“出见黥面反者,其妻子没为官奴婢。”玠言曰:“使天不雨者盖此也。”太祖闻之大怒,收玠付狱。大理钟繇诘玠曰:“玠讥谤之言,流于下民,不悦之声,上闻圣听。事已发露,不得隐欺,具以状对。”玠曰:“昔王叔、陈生争正王廷,宣子平理。命举其契,是非有宜,曲直有所,春秋嘉焉,是以书之。说臣此言,必有征要①。谨以状对。”时桓阶、和洽进言救玠。玠遂免,黜,卒于家。(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注】①征要,即证据。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耕植,畜军资畜:储备B.与崔琰并典选举典:掌管C.班所获器物班:返回D.使天不雨者盖此也雨:下雨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烟光凝而暮山紫B.乃共白曰良乃入,具告沛公C.特以素屏风赐玠作《师说》以贻之D.春秋嘉焉,是以书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毛玠“清公”的一组是①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②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③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④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⑤废立大事,非所宜闻⑥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④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玠担任治中从事时,向太祖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成就霸业的一些建议,其高远而深刻的见识深受太祖的赏识。B.大军回到邺城,讨论合并官署。毛玠请求不要推行,众官都害怕他,要求裁撤东曹。曹操明白其中内情,最终裁撤了西曹。C.临淄侯曹植受到曹操宠爱,群臣聚会时,毛玠用袁绍因为不能区分嫡子庶子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来劝谏曹操莫步其后尘。D.毛玠入狱后,他要求告者拿出确凿的证据。后来有大臣进言营救毛玠,才使毛玠只受到了免官贬黜的处分。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5分)②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5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唐·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①李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名列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中,彼此是诗友。(1)诗歌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本诗的叙事线索是“风”,请简要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庄子《逍遥游》)(3)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4),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5)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6),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本文标题: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自主练习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7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