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总图专业在规划方案阶段的设计程序和内容
总图专业在规划方案阶段的设计程序和内容1.搜集原始资料:地形图、红线图、水文地质气象资料,拟建工程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及管线现况资料和周边规划建筑物、道路及管线资料,分析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2.熟悉地形图,设计人员应现场踏勘,感官认识现状情况,判断现状与地形图是否相符,若现况与地形图有明显不符,应要求甲方核准或补测。若边坡有坍塌滑移现象,应要求甲方委托地质勘探作场地稳定性分析论证;并配合制作现状分析图。3.同时通过相关资料了解现场历史或近年最大降雨量时场地自然排水能力排水方向;场地内有无滑坡、泥石流、地下泉水、危岩及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对现况场地内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石土质边坡、挡墙做稳定性分析;4.作场地利用率的平面和竖向分析;地形复杂地区应对原始地形进行坡度、坡向、高程等分析。划出可利用范围和需改造范围。若所提供用地为飞地,周边资料不明,应放大考察范围来做场地变化趋势分析。5.熟读甲方委托设计任务书相关内容,对场地地形和已搜集的资料熟悉、了解、分析透彻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场地排水划分和平均坡度,或设计不同的台阶,确定台阶连接方式、拉主干道路、布置组团路网。6.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布置建构筑物,与甲方商讨设计方案,拿出2-3个方案进行经济投资比选,作各方案的各类工程经济指标计算,推荐优选方案;7、将优选方案做总平面布置、道路和竖向布置、管线综合以及相应文字说明,并将道路交通分析及消防等内容单独进行图示和文字说明。8.按甲方投资规模要求,分期分批出报批文本及方案图。总图专业在初步设计中的设计程序和内容1.以批准后的方案总图为设计依据,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单体图确定建筑物与建筑物、建筑物与道路、建筑物与红线的间距;2.确定场地竖向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挡土墙护坡系统的相互关系;3.确定工程场地内道路系统的等级、宽度、路面形式,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确定各种道路技术指标:标高、坡度、转弯半径等;4.确定各个排水分区的排水流向及汇水面积,明确与市政干管的衔接方向、位置及容量大小,有组织有系统地布置主干道上的综合管线。5.做总平面布置、道路、竖向布置的文字说明。做综合管线、消防设计的文字说明。6.做主要工程量统计表,包含:主要、次要道路长度、面积;填方量、挖方量;挡土墙长度;明沟长度;主管廊或管沟长度等,以作为投资预算的依据。7.按甲方投资规模要求,分期分批出报批文本及方案图。将批准后的初设总平面布置图及竖向布置图提供给结构专业,配合结构专业提地质详细勘探任务委托书。施工图设计中总图专业的程序和内容地质勘查报告分析地质勘察报告关于场地现状各类属性和数据,例如有无地裂缝及其分布、地下水情况、建议基础开挖深度、冻土深度、有无滑坡断裂带及其分布、有无各类沟管及其留设拆除情况、有无河流水面、地下暗河及整治情况等。核查地质报告引用高程基准是否与地形图一致,若不一致,如何换算。场地粗平土图1.场地粗平土图:按报批后的初设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为依据分期分区划分平土范围,做场地粗平土设计和土方调配图、堆放设计图。这一阶段考虑到土石方挖填平衡,有可能需要局部调整修改总平面中建构筑物的位置、标高;2.该阶段对场地与红线外部、场地内台阶之间的高差处理方式应明确,核查预留位置是否满足挡土墙、护坡放坡要求,如不足,也需要建构筑物的位置进行局部调整。并与结构专业协商挡土墙合理的结构形式,与雨道专业协商排水系统是否可行。3.一般山地工程的场地粗平土图应与台阶挡土墙、边坡护坡、地下涵管及排洪沟等一期提施工图资料,只有这样施工场地才能安全稳定。4.绘制场地粗平土图,明确该施工图的各种技术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计算该施工图工程量。施工图解决中包含施工图方案定案步骤,这是在各个工种进入正式施工图设计之前,将前面的遗留问题予以澄清,并形成共识,以便在后续的施工图设计中避免“错、漏、碰”。总平面布置图1.建筑专业需提供建筑单体资料图给总图专业做总平面定位。建筑物四周的标高关系必须与场地标高相吻合。山地或大片区搞开发建设,建筑单体设计必须适应场地地形,不能让场地和道路去适应不同的建筑单体,不然会造成整个工程设计中各专业无休止的返工,拖延工期。2.准确地确定和绘制出各道路系统的交点坐标、标高、转弯半径、曲线长、切线长及竖曲线半径等;3.计算各类道路结构厚度;4.确定和绘制道路、建构筑物、场地三种不同关系的挡土墙坐标及标高;5.委托结构专业做挡土墙结构设计,提挡土墙平面、纵横剖面资料图;6.将结构专业的建筑物基础和挡土墙基础绘制在总平面上(有时还要标注基础的大小、埋深,为今后的综合管线图创造条件)。7.绘制总平面及竖向定位图、道路及建构筑物坐标表、明确该施工图的各种技术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计算总图施工图工程量。场地排雨水图(场地细平土图)1.根据场地排水方向绘制道路及场地排水沟,做道路雨水口布置。并计算每个雨水口的排水标高,排水沟的坡长、坡度,标注排水沟起讫点坐标,并进行编号。2.设计广场、停车场及大块绿地的分水脊线和谷线,确定分水脊线和谷线的排水方向、标高及位置,3.绘制场地排水图,做排水沟工程量统计表,并计算排水设施工程量(包括细平土及排水沟基槽土石方工程量)。明确该施工图的各种技术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综合管线图1.在总平面和竖向布置图和场地排水图的基础上绘制一张总图资料图(含道路、建构筑物、排水沟、雨水口),提给各管线专业作为设计的条件图,各专业以此为基础提供各自管线的路由交总图,并注明管线的管径大小、数量、埋深、有压力、无压力以及特殊要求等。2.总图根据有关管线设计规范按先自留后压力、先主后次、先大后小的原则,将管线综合在总平面图上。原则是必须满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管线与建筑物基础不碰撞、管线与管线之间不碰撞,并且管线线路短捷、顺畅、合理。3.各管线专业会审确认后,总图返各管线专业管线资料图(含控制点的坐标、标高)。4.总图根据各专业最后返提的资料,看有无调整和修改,并准确绘制在总图上,最后发综合管线图。(图中注明各管线专业施工图的编号和发图时间,便于施工管理)。竖向布置与土石方工程场地土石方平衡在竖向布置中,考虑土石方平衡是必要的,但在设计中应注意:(1).不能只以最终规模的土石方量进行全厂平衡,那样容易造成部分地区取、弃土困难和重复挖填的现象,甚至影响施工进度。而是应在分期分区平衡和大厂房自身可能平衡的基础上再考虑全厂在经济运距内土石方挖填的平衡。(2).在进行土石方平衡时,应注意各种情况下参加平衡项目的特点和变化,应使平衡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如在一般情况下,除场地整平的土石方外,还应包括:地下构筑物、建筑物基础、管线地沟、排水沟、道路、铁路、堆场等工程的余土以及松土的余土量或湿陷性黄土的缺土量等。如某工厂总图设计中,因设计人员对道路、堆场基槽余土考虑欠周,致使工程建设中大量土方需外运,由于受交通限制,最终在工厂边缘地带堆出一座假山,不仅造价增加,而且影响工期和总平面效果。(3).如果场地土石方需在厂外取土或弃土才能平衡时,此时,除考虑土石方本身平衡外,还应考虑取土或弃土场地的运距、交通等条件。但不问具体条件,仅从数量上考虑土石方平衡,是不会达到预期要求的。因为填土需要分层辗压、夯实,费时费事,且须加深建筑物基础。将挖方运于厂外,虽然加长运距,但总费用仍可能较在厂区内平衡为低。即使费用相同或略高,因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或有利于城市建设,有利于缩短工期,从全局来看,也是合理的。正确处理好挖、填关系在考虑挖、填关系时,应立足少填少挖,填挖接近就地平衡。如果自然地形、变化较大,必须进行较大的挖、填方才能满足竖向布置要求时,应在保证挖、填方总量最小且达到基本平衡的情况下,恰当地处理挖填关系。(1).多挖少填。由于填方不易稳定,且往往导致建、构筑物基础加深,使基础工程量增多。而挖方区则可降低基础工程造价,如果弃土方便,可考虑多挖少填。(2).重挖轻填。就是把重型建、构筑物放在挖方地段,而把轻型辅助设施、堆场、铁路、道路等放在填方地段。(3).上挖下填。这有利于创造下坡运土的条件。(4).避免重复填挖。例如:当填土区域内有大量地下工程时,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成为保留区,待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填土,以避免重复填挖。参考自徐杰的《略论总图竖向布置》。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研究今天和大家来研究下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有哪些?我们知道,在规划、总图、道路、建筑、水利、施工等工程建设中,常需要将自然地貌改造为水平的或者一个或几个坡度的场地,以便适于布置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土方量的大小与工程的投资直接相关,因此准确、快速地计算土方量对开展规划设计、控制总投资及分配资金具有重要意义。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有DTM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1、DTM法由DTM模型(数字地面模型)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三角网来计算每个三棱柱的填挖方量,最后累积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分界线。2、方格网法方格网法主要适用于地形变化连续、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方格网法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常用该法。绘方格网,并求格网点高程。根据场地范围绘制方格网。方格网的大小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地形图的比例尺、施工精度要求而定。一般人工施工多采用10m*10m、20m*20m的方格;机械施工时多采用50m*50m的方格,并进行编号。由等高线内插出每一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标注在相应顶点的右上方。确定场地平整的设计高程。该步骤也可根据甲方要求来定。水平面的设计高程等于场地地面高程的平均值,即根据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及其在计算每格平均高程时用到的总次数求权平均值。计算挖、填方高度。计算各方格顶点处的挖、填高度。用方格顶点高程减去设计高程,得每一方格点的挖、填方高度,即挖填高度h=H设计高程-H地面高程“+”表示填方高度,“-”表示挖方高度。挖、填方高度应标注在相应方格点左上方。计算挖、填土石方量。实际计算时,可按方格依次计算。土石方量等于挖方面积(或填方面积)乘以平均挖、填方高度。若格内既有填方又有挖方则分别求之,然后再计算挖方量总和和填方量总和。挖、填土石方量的计算也可根据角点、边点、拐点和中心点的挖、填方高度,分别代表1/4、2/4、3/4、1方格面积的平均挖、填方高度,按下式分别计算:角点:挖(填)方高度h*1/4方格面积边点:挖(填)方高度h*2/4方格面积拐点:挖(填)方高度h*3/4方格面积中心点:挖(填)方高度h*1方格面积计算出各点的工程量后,再分别计算挖方量和填方量总和,填、挖方工程量应大致相等。等高线法平原地区一般不采用该方法;当地面起伏较大、坡度变化较多时,可采用等高线法估算土石方量,在地形图精度较高时更为合适。等高线法的工作内容与步骤和方格法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计算场地平均高程的方法。其场地平均高程的计算方法如下:在地形图上用求积仪或其他面积量测方法按等高线分别求出它们所包围的面积,相邻等高线所围起的体积可近似看成为台体,其体积为相邻等高线各自围起面积之和的平均值乘上2条等高线间的高差,得到各等高线间的土石方量;然后再求全部相邻等高线所围起体积的总。断面法断面法在地形变化较大、场地狭窄的带状地区,可以用断面法计算土石方量。沿场地ABCD中央设一轴线LL,每隔一定距离L设横断面1-1、2-2、3-3等。间距越小,计算土石方量精度越高。平均高程法平均高程法平均高程法测量时隔20m测1个碎步点,把所有的碎步点高程相加取平均,作为该测区平均高程。该方法通常被施工单位采用,但该方法误差较大。总结:1、DTM方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精度高,但其计算过程中数据量大,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因此,如果地图本身数据量大时就应慎重考虑是否采用该方法。2、方格网法不论在平原地区还是在山区都与DTM值最接近,且数据量小,计算速度快。因此,在不宜用DTM法时采用该方法较安全。3、等高线法只适合地面起伏较大、坡度变化较多时采用,并且用该方法还必须与前2种方法结合使用。因此,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一般不使用。4、平均高程法不论在平原还是山区其精度都较差,并且其
本文标题:总图专业在规划方案阶段的设计程序和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8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