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恩施市第一中学2011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恩施市第一中学2011年9月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刘振然审题人:刘振然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才者勉以分人”2、乾隆《嘉定县志》称:“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嘉定经济与“男耕得食,女织得衣”经济的根本区别是()A、男女分工不同B、种植作物不同C、经济规模不同D、经济形态不同3、1759年,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①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③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创办的是()A、《时务报》B、《民报》C、《新华日报》D、《新青年》5、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6、某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红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7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是()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论科技造福人类”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D、“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7、《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内容。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据此可以得知他强调研究()A、物质文明B、社会文明C、政治文明D、精神文明8、明清很多小说注重描写商人的活动,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社会黑暗,并初步表现出抨击封建制度、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人自由和现世幸福、逐利生财等新思想。导致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A、重商思想抬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工商城镇的发展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腐朽的封建制度9、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动物药类按虫、鳞、介、禽、人的次序分类叙述,并且进一步提出了“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这说明()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B、李时珍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C、李时珍最早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D、李时珍最早提出了动物适应环境和遗传变异的观念10、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的《名伶十三绝》是京剧史上的一副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展示了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以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形象。这幅戏曲人物画工笔重彩,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这一作品最早成就于()A、明朝末年B、康乾时期C、同光年间D、宣统时期11、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A、客观真实性B、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C、书画同源性D、突出主观意兴的诗情画意12、“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近代中国持这一思想的是()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派C、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D、19世纪末维新变法的领导人13、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文本下发生,同时也无不渗透着该社会和接受者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导引的目的性需要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因素的制约,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五四前后,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A、具有改良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主义知识分子D、主张个人自由的无政府主义14、艺术史课上,老师在解说一幅宗教壁画:“在这幅圣像中,人们几乎看不到写实主义的妇女与婴儿形象,也感受不到自然主义的人类感情;图画本身缺乏合理的布局与比例,古典艺术的和谐与真实情感消失了。画家用简洁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以突出圣母的扭曲形象,欲透过带有特殊含意的线条和色彩,来表达重要的神学思想。”这应是何者的艺术风格?()A、古典时期的雅典B、中古时代的拜占庭C、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D、启蒙运动时的巴黎15、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政府权威的正当性是建立在被治者同意的基础上。下列叙述与洛克的思想主张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民意机关的代表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B、统治者透过选举获得人民完全的授权C、政府的决策必须经由公民投票来决定D、政府组织的分工应配合被统治者的需求16、1935年,墨索里尼占领衣索匹亚,消息立刻传遍意大利。当时民众最可能透过哪种媒体,实时获得此一讯息?()A、报纸B、网络C、电视D、广播17、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提高。这种现象发生的背景是()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日益提高18、《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18卷,内容多以黄帝与人问答的形式来呈现。《黄帝内经》主张人必须“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才不致生病。它对脏腑及经络之功能特别注意,提出了“善诊者,察色按脉”,“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观念。对于此书下列说法何者为宜?()①此书假借黄帝问答,可见是一本荒诞不经的伪作,不可信②此书假借黄帝的问答,是古代依托圣人心态下的产物,仍有其价值③此书之阴阳调和和四时变化的医学理论,已被现代的中医所摒弃④此书之脏腑、经络学问是中医中药基本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实验⑤此书重视阴阳四时之变化,显然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19、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20、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是()A、雅典盛行人文主义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21、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然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22、1555年,一位西方领袖下令:除非另有许可,僧侣都必须立刻返回修道院,所有随意游荡的僧侣都将遭逮捕;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任命圣职时,如涉及买卖嫌疑,一律禁止。我们如何解释这一现象?()A、罗马教宗受宗教分裂刺激,决心整顿教会B、英国国王对罗马教宗不满,限制教会活动C、法国国王不愿受教会控制,禁止宗教发展D、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清除异端23、191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梅光迪说了一段话:“诗文截然两途。诗之文字与文字之文字自有诗文以来(无论中西),已分道而驰……吾辈言文学革命,须谨慎以出之。尤须先精究吾国文字,始敢言改革。欲加用新字,须先用美术以锻炼之,非仅以俗语白话代之即可了事也(俗语白话固亦有可用者,唯必须经美术家之锻炼耳)。如足下言,乃以暴易暴耳,岂得谓之改良乎?”以下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言论是梅光迪针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文学革命而发出的B、梅光迪对文学革命中的白话文改革持反对态度C、梅光迪认为白话文没有美学价值,没有用处D、梅光迪对文字改革的态度严谨认真,有可取之处24、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梭伦D.彼特拉克25、1778年,一位德国学者写到“我们怎么能相信,在欧洲的导师希腊人学会阅读以前,东方诸野蛮民族已产生编年史和诗歌,并拥有完整的宗教和伦理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学者热衷于儒家文化②该学者醉心于古希腊文化③该学者的观点带有“欧洲中心论”色彩④该学者的认识比较客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淼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特别在游牧民族未形成和强大之前,其周边一直被有效切断,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保护屏障,也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材料二农业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庞大的人口和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外族的入侵可以消灭一个王权,却消灭不了所有家族。庞大的人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不仅赶不尽杀不绝,众多的人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性的社会基础。材料三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都认知同一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性和时间通道上的连续性的重要支柱。由道、儒学说至汉吸纳的佛学经典,共同以大儒学说共融的理论一直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为主的中国文明理论精髓,如影随形地左右这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的(包括朝鲜、日本等国)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精神和理论的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性的组织举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学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表达了中国人的信条。两千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起于隋有固定文体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是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他任命相隔绝?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文字经历、演变的过程并分
本文标题:恩施市第一中学2011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38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