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川教版八上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学设计
第2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了解土地改革及其积极作用,概述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概况;理解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二、能力和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共同讨论、对比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通过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让学生体验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二、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课型新课。教学准备1.剪辑影片《大决战》和《上下五千年》相关片段。2.教师将教材中历史图片和地图、视频材料和教学板书等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屏幕先后显示南京总统府和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图片。)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今天南京长江路的一座西式楼房。同学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对!它就是国民党最高统治的中枢、显赫一时的总统府。在这里,蒋家王朝对中国人民进行了22年的残酷统治。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它的楼顶,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是怎样走向覆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师:古语曾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当然,这句话是在封建社会时,人们把天下看作统治者私有财产的时代在人心向背问题上得出的结论。我们今天说来,应该是:谁代表了人民的利益,顺应了人民的需要,人民当然就会拥护他。反之,则会打倒他,推翻他。内战爆发后,人心向背的情况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内容,思考老师在屏幕上展示的五个小问题。(学生看书,其间课件显示子目及五个问题。)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学生看完后)师:请同学们回答:(1)解放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点拨引导:抗战胜利后,国内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顺应人民的需要,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政策。)(2)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3)国统区人民进行了哪些爱国民主运动?(学生根据教材回答。答案略。)(4)为什么把这些爱国民主运动称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英勇作战,是第一条战线。国统区人民掀起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因此是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5)综合上述问题,人心向背的情况如何?(学生回答。)师:人心的向背如此泾渭分明。由此我们推断,国民党统治的终结和人民革命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了!二、大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课件显示)1.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师:到1948年秋,解放战争已进行了二年多时间。这时,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军兵力已发展到280万人,装备也有很大改善;国民党总兵力由战争之初的430万下降到365万,能用于第一线的机动兵力仅有170万人,且士气低落,并被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无法进行相互配合,在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形势,果断地做出了进行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2.三大战役的胜利(课件显示)(课件展示《三大战役示意图》。)师:战略决战的方向,最先指向哪里呢?(学生回答。)(1)辽沈战役师:为什么选择东北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小字和老师提供的补充材料讨论讨论。(课件显示)材料:1948年,国民党军在东北共有兵力57万人。主要兵力用于防守锦州、确保同山海关内的联系,以提供补给和便于撤退。在撤守东北问题上,美蒋之间及蒋军内部意见不一。美国主张撤出东北,蒋介石犹豫不决。东北国民党军处于欲守无力、欲走难舍、犹豫观望、争论不休、举棋不定的状态中。(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后,老师根据情况指图总结:A.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兵力100多万,而国民党军队仅仅有57万人,在兵力对比上,形势对解放军有利。B.国民党军队所占地区狭小,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而解放军后方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又刚刚完成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C.东北胜利后,成为巩固的后方,以东北良好的工农业生产支援全局;东北人民解放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师:因此,在1948年9月,中共中央下令首先在东北发起了辽沈战役。在林彪、罗荣桓等人指挥下,把突破口放在了锦州、黑山等地,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指图点拨:因为这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咽喉,可以切断敌军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形势。所以锦州、黑山战役是达到辽沈战役目的的关键。)师:正是因为锦州、黑山战役的重要性,在辽沈战役中,这里的争夺也就异常激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当年的战斗情景。(课件显示电影《大决战》中“锦州之战”的片段。)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小字思考,锦州之战,达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为什么?(学生回答。)师:到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东北地区,共歼敌47万人,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使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淮海战役(屏幕显示淮海战役形势图。)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地图,弄清淮海战役的地域范围: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到商丘,北起薛城,南达淮河。师:再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的《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人》图,你能认出他们分别是谁吗?(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淮海大战的情况。(播放《淮海战役》录像。)师: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只有6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有80万人,但我方却非常主动,牢牢地控制着整个战役的发展态势,最终取得胜利,歼敌55万人。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介绍,结合刚才的录像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教师辅导。)同学回答,老师引导:一是总前委对战役的统一领导,迅速判明敌情,决策果断,指挥艺术高超;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正如陈毅同志所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教材小字介绍了当地共出动民工500万人,大小车辆88万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三是国民党战略部署和作战指挥失误,犹豫不决,朝令夕改。师:淮海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直逼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配合了平津战役的作战。(3)平津战役(课件显示平津战役形势图。)师:平津战役是在何时开始的?(学生回答。)师:那时,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开始。此时,在华北的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鸟”,其60万人龟缩于张家口、北平(北京)、天津、塘沽等地长约600公里的交通线上,是从海上南逃,还是西窜绥远?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意见不一,举棋不定。对此,中共中央决定了稳住敌人、不使逃跑、分割包围、就地全歼的方针,并利用敌人认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后必然进行整修、不会迅速入关的错误估计,命令东北80万人民解放军迅速秘密入关,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战斗,迅速将敌人分割包围在新保安、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5个孤立的据点上。同时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的策略,先后解放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和塘沽。接着,100万人民解放军云集北平周围。北平守敌20多万人已成囊中之物,如果就地歼敌,对我方是易如反掌,但我们没有采取这种简单的方式,而是向国民党守将傅作义提出了和平谈判的8项条件,要求傅作义“放下武器,和平改编”。经过各方面的努力,1949年1月31日,北平顺利实现和平解放。至此,历时58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动脑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努力争取北平和平解放?(学生回答。)师:北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名城之一,同时,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破坏,是为了建设和振兴祖国。面对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和平解放北平,使这座历史名城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免遭破坏,使20多万市民和数十万军队官兵的生命财产免遭损失,这对新中国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北平的和平解放,也在全国树立了一面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光辉旗帜,为以后其他地区在可能条件下的和平解放提供了榜样。师:(过渡)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使国民党反动派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人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但国民党妄想依靠长江天堑,阻挡人民解放军向江南进军。面对惨败,蒋介石表面上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总统”,自己假装回老家休息,实际上“遥控”指挥国民党。同时,再一次玩弄和平阴谋,要求和平谈判,企图划江而治。中共中央以大局为重,派周恩来等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以张治中将军为团长的国民党代表团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是,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彻底破产。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人民解放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三、百万雄师过大江(课件显示)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渡江战役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解放南京、上海等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回答,渡江战役的战线从哪里到哪里?战线有多长?(课件出示《渡江战役示意图》。)(学生回答。)师:对于渡江战役的概况,我们教材叙述得特别生动。现在,让我们大家通过满怀豪情的朗读来体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情景吧!(师生共同朗读教材“21日晨……占领总统府。”朗读过程中,课件先后显示教材中相关的三幅插图。)师:南京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毛泽东闻讯后,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课件演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师:(根据学生情况简要解释词中的一些词语,如钟山:即紫金山,这里指代南京;风雨:革命的暴风雨;苍黄:急剧变化;慨而慷:慷慨激昂、无比欢喜;正道:客观规律。等)(请同学们集体朗读,感受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南京,并“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迈气概。)师: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乘胜追击国民党“穷寇”,解放了太原、杭州、武汉、西安、南昌、上海、福州、兰州等城市,8月和9月,又先后和平解放了湖南和新疆,至此,除西藏之外的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内战初期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国民党政权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课件出示,学生讨论,教师辅导。)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国民党迅速败亡的原因:(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顾人民的和平愿望,悍然挑起内战,不得民心;(2)国民党对内独裁,对外卖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3)国民党统治区内部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4)战争的非正义性导致军队士气低落。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1)中共的一系列努力向全国人民表明了和平的诚意,赢得了人民的拥护;(2)人民解放战争是正义的和进步的战争;(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和支援前线的积极性;(4)中共中央军委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广大解放军指战员的英勇战斗;(5)国统区人民的有力配合。(学生在讨
本文标题:川教版八上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0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