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每周金融观察报告(第005期)
FINANCEWEEKLYREPORT每周金融观察报告【第005號】发布日期:2005年11月14日1特别致辞从中国的视角看全球资本市场和从全球视野观察中国的资本市场,是该报告的基本定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中国的金融改革及整个社会的演进,本报告将本着客观、中肯、真实的原则,予以观察、研究和分析;既不盲目按中国少数精英人士的思路一味“迎合”、“顺从”,也不能轻信来自西方社会的偏激指责。总之,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社会快速崛起的历史过程中,本报告本着为金融资本市场的各方利益主体之利益诉求,提供尽可能令人信服的资讯服务为主旨。郑重声明本《观察报告》为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GEDA)与北京普蓝诺经济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制的内部交流专刊,主要赠阅对象为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决策管理层人士。没有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公开发布,未经许可不得公开转载、编译、传播,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GEDA)北京普蓝诺经济研究院HTTP://每周金融观察报告目录【特别观察报告】不要忽视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住房状况透视…………………………6【资金动向】200亿资金从上海转到深圳做“房地产投机”……………12中国股市长期资金供给相当充足………………………15【一周金融资本热点】内忧外患逼11月10日股改会议决胜未来.…………………18中国股市又面临庄股风险时代?………………………19中美贸易谈判在委曲求全中“双赢”…………………20新一轮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形成!…….…………………21机构研究:B股价格将大面积超过A股价格…….………22场外资金可能在逐步回流股市…………………………23《投资年度报告》:“十一五”投资增速下降………………23华尔街为何说美国股市不再是美经济晴雨表…………24-1-【特别观察报告】不要忽视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于11月7日在北京首次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备受国内外业界关注。从侧面折射出,中国金融发展正面临着国际金融生态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因此,金融当局和国有银行体系的决策层,不应忽视当前国际环境对国内金融业的影响。现将该报告部分内容综合编辑如下。一、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判断:出口高速增长,贸易顺差创历史纪录。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0245.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9亿美元,增长16%;累计实现贸易顺差683.3亿美元。高额贸易顺差存在的主要问题:1)贸易顺差增长及外贸依存度上升的同时,经常项目结构性失衡隐藏着较大风险。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初级产品逆差达538.8亿美元,已达去年全年初级产品逆差总额的70%;而工业制成品顺差1040亿美元,同比变化不大。2)贸易摩擦加剧。今年已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33起反倾销调查,涉及金额上升约20%,这使中国未来的外部贸易环境总体趋紧,形势不容乐观。-2-3)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据商务部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将增长22%~25%,达1.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约30%,达7500亿美元;进口增长约18%,达6600亿美元;进出口顺差900亿美元~1000亿美元,超过中国历史最高年份1998年的1倍多。考虑到纺织品贸易争端加剧、出口退税率调整、人民币升值滞后效应及外资增幅下降等因素,2006年开始出口增长有可能大幅回落,而进口可能进一步增加,顺差减小。从今年9月份当月看,进口增长23.5%,为年内月度进口最高增速;贸易顺差75.7亿美元,为今年5月来最少。二、外商直接投资(FDI)总体判断:FDI继续下降。统计显示,2005年1-9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2223家,同比增长0.03%;合同外资金额1303.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2.47亿美元,同比下降2.11%。近来FDI下降的主要原因:1)东部吸引外资趋于饱和,西部吸引大量外资尚待时日;2)近来中国政府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采取的诸如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等措施直接导致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观望态度;3)内外资所得税合并的改革;4)监管层明显加大了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入管理。如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本结汇、对境内外资银行的外债进行总量控制、境内外资银行向境内机构贷款不得结汇等。-3-三、中国外汇储备总体判断: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769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591亿美元,同比多增478亿美元。预计今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超过日本。由于市场对人民币存在较为稳固的升值预期,以及中国的结售汇制度改革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政府在市场上被动吸纳外汇的模式将延续,这决定了近期内外汇储备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改进对外汇储备的运营与管理是当务之急。四、中国外债总体判断:外债增速有所回升,短期外债占比上升。据外管局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2661.76亿美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比上年末增加186.84亿美元,增长7.5%。其中,中长期外债(按剩余期限计)余额为1248.29亿美元,占比46.9%,比上年末增加5.39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1413.47亿美元,占比53.1%,比上年末增加181.45亿美元,占比较3月末上升6.88个百分点。在2661.76亿美元外债余额中,登记外债余额为1906.76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77.29亿美元,占25.03%;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63.34亿美元,占19.06%。在华外资机构的外债已占我国登记外债的44%强,这也说明其已成为境外资金流入境内的主要渠道。-4-五、中国境外资金总体判断:7月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启动后,扣除进出口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7、8及9月份的外汇储备增长分别约为78亿、60亿和30亿美元,呈逐月下降态势,与人民币汇改前相比亦有一定程度回落,短期资金流入境内的数量低于预期。但是,基于对人民币进一步的升值预期,流入境内的总体态势并没有实质改变。香港外汇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汇率(NDF)的贴水总体呈稳中有升之势,这表明,境外资金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较为稳固。进一步分析,如果考虑到日元和欧元贬值,导致储备中欧元和日元资产的美元价值有所下降、企业外汇留成增加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资本结汇难度加大等因素,境外短期资金的流入可能并未明显减少,未来更有可能进一步反弹。随着外管政策的强化和调整,短期境外资金的入境渠道有了变化。一方面,受监管层明显加大了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入管理的影响,短期资金通过FDI及境内外汇贷款等资本项下的入境渠道正在收缩。另一方面,进出口等经常项目正逐步成为境外短期资金进入境内的主要渠道。除了通过进出口伪报、提前错后收付款、利用海外应收账款科目及离岸银行业务等常规渠道,目前境外资金还通过服务贸易渠道入境,典型的如转移定价、母子公司之间代垫工资等。六、人民币汇率总体判断:汇改后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配套改革明显提速。截至9月-5-30日,美元兑人民币的基准汇价为1:8.0930,人民币兑美元较7月22日的8.11累计升值近0.23%,升值达170个基点,但远未达到人民银行规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每日0.3%的浮动上限。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不减的背景下,汇改后推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是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1)释放境内外汇需求,减小被动吸收美元的压力。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放宽境内机构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可保留现汇的比例由30%或50%调高到50%或80%;新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初始限额由10万美元调升为20万美元。随后发布的《关于调整境内居民个人经常项目下因私购汇限额及简化相关手续的通知》又提高了因私出境的居民购汇限额,并简化了购汇手续。2)外汇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外汇产品创新加快。8月相继发布的《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了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按实需原则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3)完善人民币汇率参考的货币篮子,扩大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浮动空间。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通知》规定,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至3%,从而加大对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的自主调整权,实现人民币对美元的相对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6-率风险。4)加强对外汇资金出入的监控力度,强化监管的薄弱环节。出口核销联网系统的推行及外汇违法信息披露制度的出台都将加大企业违规资本流动的难度,为境外短期资金进出中国境内增加了难度。5)加大境内利率市场的协调,降低境外短期资金的收益预期。8月始,央行在货币市场上停止了182天的正回购,使3个月期的正回购中标利率低至1.06%,进一步压低了境内货币市场利率。央行通过压低货币市场利率来限制票据、短期债券等收益率的意图相当明显,这将有效地降低短期资金的收益率,从而减少境外短期资金的流入或使其转变为长期投资。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生产、贸易和资金循环的纵横深化,与全球化经济收益相伴而来的不确定性和金融风险也在相应增加。中国只有了解和把握了世界金融环境,顺应世界金融发展潮流,并做出相应的金融改革,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生存和发展!Top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住房状况透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60%,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5.2亿增加到7.8-8.5亿,平均每年增加1700-2200万人,这其中绝大-7-多数将是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在计划体制下,城市的管理者可以运用国家力量,有效地控制“城中村”的出现和蔓延。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人口流动限制的放宽,会有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希望定居在城市。如何为这些城市新增人口提供足够的住房、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将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在新世纪面临的严峻问题。最近,一些学者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实地调查,以宁波市鄞州区两个“城中村”为例,随机抽样200户流动人口家庭,对他们的住房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一.流动人口的新特点(1)流动人口的年龄绝大多数为29到50岁之间。和早期的流动人口相比,呈现出人口大龄化的趋势;(2)大部分已婚流动人口和配偶生活在一起,只有少数的已婚流动人口仍处于夫妻分居的状况。在流动人口家庭中,两夫妇带上孩子的模式在流动人口家庭结构中占55%。(3)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并不强。约21%的人离乡1到3年,60%的人离乡3年以上,(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超过5年以上);约49%的流动人口曾去过两个以上的城市,但是一旦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他们倾向于长期居留。二、流动人口对住房的要求(1)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之后,普遍渴望融入城市而非重新回到农村。同时,他们希望在城市找到稳定的工作和居所。因此,流动人口对住房的需求将日益增加;-8-(2)大部分流动人口出现了举家迁移的趋势。因此,他们需要的住所不是工厂里面的单身宿舍,而是适合家庭使用的独立的住房;(3)由于来自生活水平比较低的农村,流动人口普遍对住房质量和环境的要求不高。上下班的交通距离也不是决定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在调查中发现,流动人口上下班单程距离在1-5公里的占40%,5公里以上的占30%,在1公里之内的仅占22%,他们通常的代步工具都是自行车。在住房的选择上,价格对他们而言是最敏感的因素;(4)流动人口趋于寻找比较“安全”的地方。安全的定义是那个城市有熟人或亲戚可以安排他最初几天的住宿,或者可以提供一些招工信息等。由于工作和处境的相似性,流动人口通常愿意和同乡朋友聚居在一起。三、流动人口住房状况(1)约98%的流动人口家庭仅租住一间出租屋,房屋面积从4平米到24平米一间不等,每间房间平均居住2.53人。绝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家庭的居住状况都是1到3人居住在面积10-20平米的房屋中。流
本文标题:每周金融观察报告(第005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