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SCI收录刊化学类论文中氢核磁共振1HNMR数据表达的错误与规范化
我国SCI收录刊化学类论文中氢核磁共振1HNMR数据表达的错误与规范化蒋晓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编辑室ChineseJChem编辑部,上海市零陵路345号,200032)摘要调研了近年来包括台湾地区在内我国部分涉氢核磁共振谱SCI收录刊中1HNMR数据表达的不规范与错误,涵盖化学位移δ、偶合常数J值、积分值与归属等各种参数。发现这种表达的不规范与错误已非常普遍与严重,亟待改正与防止再现。为了顺利通畅地学术交流,氢谱数据的表达必须规范化。广大作者特别是编辑同仁对此应高度重视,严格把关。关键词氢核磁共振1HNMR、数据表达错误、规范化、SCI收录刊、化学位移、偶合常数J值、积分值、归属核磁共振特别是氢核磁共振1HNMR技术已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应用到了化学研究的各个领域[1-3]。从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新化合物化学结构及立体结构的确定[4,5]、产物混合物中各个层次异构体比例的测定、反应过程的跟踪与反应机理的研究直至探索开发新反应,1HNMR技术都起到了不可替代、信息广谱而深刻、操作简便、样品无损伤检测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了一种化学家特别是有机化学家越来越依赖的最重要研究工具[4,5]。然而笔者长期在来稿中发现,不少作者1HNMR数据的表达极不规范,甚至错误。更令人吃惊和遗憾的是,这种不规范和错误竟大量地出现在我国正式出版的化学类学术现刊中。附表1是笔者调研最近三年多来包括台湾地区在内我国部分涉1HNMR谱SCI(包括SCI-E,全文同)收录刊的结果。1关于化学位移δ值1HNMR化学位移δ值的大小直接与氢核周围电子云密度的高低及π电子环电流的有无等相关,各种不同的氢核具有各自特征的固定化学位移δ值[1-5]。根据1HNMR谱图上信号的δ值,便可确定有哪些种类的氢核存在,例如究竟是连接在sp3C还是sp2C、spC、杂原子或芳环上的氢。因此准确地表达1HNMR化学位移δ值数据就十分地重要。所有氢谱信号可分为单重峰s(缩写自singlet)与多重峰两大类,多重峰又进一步划分为有规则多重峰(见下段)与不规则多重峰m两次大类(subclassification)。前者更进一步划分为有规则简单多重峰(simplemultiplet[7])与有规则组合多重峰(compoundpeak,见下段);后者也更进一步划分为简单不规则多重峰(例如AB峰)与复杂不规则多重峰[多为复杂二级裂分信号(second-ordersplittingpattern),例如烯丙基烯氢、芳环特别是取代芳环氢的信号][8]。而实际工作中人们为了简便起见使用多重峰称谓m(缩写自multiplet)来只指称复杂不规则多重峰这一种情况,其实是不够确切的。这里所说的规则具体指:1.峰型具有一定的中线对称性;2.峰内间距(spacing,即偶合常数J值)不随仪器频率改变而改变;3.强度分布服从杨辉三角(图1)。由于复杂不规则多重峰m出现在δ值的一定范围内,而且其宽度会随着测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测得的杂乱无章m峰δ值就很有必要准确而真实地表达为一个区间值[例如δ3.23-3.55(m,2H)],而不是一个居中的点值[3.39(m,2H)]。然而在笔者调研的我国20种涉谱SCI期刊中,几乎所有的期刊都出现了将这种不规则多重峰m的化学位移δ值数据没有正确地表达为区间值而是点值的错误(表1,No.A1-19)。例如论文No.A1化合物1a的1HNMR数据中第二与第三个m峰的化学位移δ值应像第一个m峰那样也表为区间值,而不是点值3.74与3.44:1HNMR(400MHz,CDCl3)δ?8.43(br,1H),7.96(br,1H),7.40–7.64(m,10H),6.7(br,1H),3.88(t,J=4.5Hz,2H),3.74(m,2H),3.44(m,4H),1.09(s,9H)......例11singlet12doublet113triplet1214quartet13315quintet146416sextet151010517heptet1615201561…………图1有规则简单多重峰的杨辉三角强度分布Figure1YANGHuitriangleintensitydistributionforsimplemultipletsignals相反地,有规则简单多重峰doublet(d)、triplet(t)、quartet(q)、quintet(quint)、sextet(sext)、heptet(hept)……及其组合峰(compoundpeak)dd、dt、dq、ddd、dddd、tt、tq…等虽然在图谱上也占有一定的δ值宽度,但它们的特征δ值是按一级裂分信号(first-ordersplittingpattern)准确可测的点值(即中点值),且不随仪器频率等测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它们的化学位移δ值数据就应表达为确切的点值而不是没有必要也不准确的区间值。表中论文No.B2-6、8-10、12、14-16则把d峰的δ值,No.B3、5-6、8-9、13-14、16-18把t峰的δ值,No.B3-4、9、14、16把q峰的δ值,No.B1、12、16把dd峰的δ值,No.B1还把dq峰的δ值,No.B7把dtd峰的δ值分别表为了区间值而不是确切的点值,显然是错误的。例如论文B4中所有d、q峰的δ区间值都应修正为确切点值:…7.40~7.38(d,1H,Ph-H),7.62~7.61(d,J=2.4Hz,1H,Ph-H),7.41~7.38(q,J1=2.4Hz,J2=8.8Hz,1H,Ph-H),7.04~7.01(d,J=8.8Hz,1H,Ph-H),6.05(s,1H,Py-H),5.17~5.22(q,J=6.4Hz,1H,CHCH3),3.86(s,3H,OCH3),1.57~1.58(d,J=6.4Hz,3H,CHCH3)…...例2还有一些作者虽然没有把上述有规则多重峰d、t、q、dd等的化学位移δH值数据表为区间值,而是多个点值,即每种信号尖峰数个点值,仍然是错误的。例如论文N1中:3.887,3.873(d,J=5.6Hz,2H,OCH2),…3.915,3.898(d,J=6.8Hz,2H,OCH2),…4.035,4.019,4.002(t,J=6.8Hz,2H,OCH2),…0.900,0.884,0.866(t,J=6.8Hz,3H,CH3)…...例3在这里具有两个尖峰的d信号给出了两个δ值,具有三个尖峰的t信号给出了三个δ值。而论文N4中不仅如此,具有四个尖峰的dd信号还错误地表为了四个点值δ:4.85,4.80,4.70,4.67(dd,2H,CH2=CHCH2Sn);2.10,2.07(d,2H,CH2=CHCH2Sn);0.93,0.91,0.88(t,6H,CH3CH2CH2CH2Sn);4.96~4.91,4.82~4.79(dd,2H,CH2=CHCH2Sn)……例4值得明确指出的一点是,当互偶信号吸收频率差值与其偶合常数J值之比Δν/J10时,该多重峰体系呈现一级裂分氢谱(first-ordersplittingpattern),例如AaXx或AaMmXx等多重峰系统,其中每一多重峰的δ值可以简单方便地读出,即该峰中线对应的δ点值。但当Δν/J10时,该多重峰体系呈现二级裂分氢谱(second-ordersplittingpattern),例如AaBb或AA’BB’等多重峰系统,这时各多重峰的δ值已不再正好位于其线性中点(linearmidpoint),而位于其“重力中心(centerofgravity)”,不能再象一级谱图那样简便地被读出。由于其复杂性,二级谱图多重峰化学位移通常很难确定或不能确定[8],而多以区间值加以报道。随着核磁共振仪的不断改善提升,化学位移δ值的测量精度越来越高,δH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已根本没有问题。国际惯例也是将1HNMRδ值报道到小数点后两位[9,10]。然而表中No.C1-17均出现只报道到小数点后一位的不规范错误,例如论文C1中:1HNMR(400MHz,CDCl3):δ9.0(br,1H),7.3–7.4(m,5H),5.25(s,2H),4.3(q,2H),4.2(s,2H),4.05(q,2H),2.5(s,3H),1.35(t,3H)and1.2(t,3H)……例5而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分子结构确定,只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δH往往便无能为力了。因此所有δH数据均应规范地报道至小数点后两位或两位以上。对于那些δH数据只报道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来稿,编辑加工返修时应要求投稿者补充到小数点后两位。2关于偶合常数J值J值是用于确定烯键顺反构型、脂环氢顺反或αβ构型、糖类αβ构型等立体结构最重要的参数,因此准确地表达J值十分重要。常见的错误有如下几种。2.1缺漏峰型与J值没有峰型,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与之相应的J值。表中No.D1-19均出现缺漏这种峰型与J值的错误,例如论文D1在其数据表格中只列出了δH值,没有任何峰型与J值的信息,显然是不完整不规范的。2.2有峰型却缺J值d、t、q、dd、dt、ddd等有规则多重峰都自有可测之特征J值,理应随同给出。但所有被调查期刊均发生恰恰漏报了这种对应的重要参数J值之错误(见表中No.E1-20)。上述例4、例5也分别漏报了d、t、q、dd峰应有的J值。这也是笔者在长期的来稿及调研的现刊中发现的最常见1HNMR谱数据表达错误。2.3偶合常数J值过少J值的个数与峰型有关。除d、t、q、quint、sext、hept…等简单有规则多重峰均只具有单个J值外,dd、dt、dq、ddd、ddt、dddd等有规则组合多重峰将分别具有不等值的2、2、2、3、3、4个J值,不得少报。然而文章F1-4、6-8、9b均出现dd峰只报一个J值的错误,例如F1中:2.41(dd,J=4.8Hz,2H)…2.43(dd,J=5.1,5.1Hz,4H)……例6F9a中dt及dq也只报一个J值,F9b中ddd只报两个J值,F5中dddd只报三个J值,均比该报的少报一个J值。如果从谱图上一组四连峰只能读出一个J值,这时责任编辑则应提醒作者是否将本为q型吸收的该四连峰误读为了亦呈等距分布四连峰的dd型吸收(两者外型仅有强度分布差异)。反之,若确为dd峰,就应给出两个互不相等的J值。2.4m峰带J值不规则复杂多重峰m仅指一堆杂乱无章的能量吸收,在谱图上往往无法准确地读出任何偶合常数J值,故1HNMR数据不得为m峰报道所谓J值。调研中发现很多论文(G1-3、6-7)却为m峰给出一个J值,G4-6、8甚至给出两个J值,当然是不妥的(参见下面例7)。如果一组峰真的能从谱图上准确读出J值,则应提醒作者考虑将该信号确定为适当的有规则多重峰,而不是无规则的m峰型。2.5偶合常数J值过多与2.3节情况正好相反,论文H1-12给出的J值个数相对于其峰型来说超出了应该给出的个数。H1、3c、4c、6、8-10、12对t峰给出了两个J值(参见下面例7),H3a、4a、5对q峰给出了两个J值(参见前面例2中第一个q峰),H2、4b、7对td峰给出了三个J值,H3b对td峰甚至给出了四个J值,H4b还对dq峰也给出了四个J值;H8不但对t峰给出了两个相等J值,而且还对五重峰给出了四个相等J值,其J值数目等于尖峰之间的间隔数,纯属多余;H11甚至还对d峰给出了两个不同的J值,特别是论文N11对单峰s也给出了一个J值[例如,7.612-7.627(s,1H,3J=7.5Hz)],就大错特错了!2.6组合峰带两相等J值组合峰dd、dt、dq、tt、ddd、dddd等所带的多个J值中不得互相等值,否则峰型就应简化:dd峰的两J值相等,该dd峰应简化为t峰;dt峰的两J值相等,则应简化为q峰;ddd的三个J值中有两个相等,则应简化为dt峰,依此类推,同时相等的两个J值只保留一个。而论文I3、5-7、9中dd峰的两J值相等(参见前面例6中后一个dd峰),I4中qq峰的两J值相等,I8中dt峰的
本文标题:我国SCI收录刊化学类论文中氢核磁共振1HNMR数据表达的错误与规范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1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