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我国科技统计研究现状评价与趋势分析(修正版)
我国科技统计研究现状评价与趋势分析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统计研究多侧重于科技指标及科技评价测度或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或侧重于使用一些不同的统计方法对地区层面的科技进步、科技投入效率及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而采用定量的方法或手段对科技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和对我国科技政策评价两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认为对科技统计数据质量和我国科技政策进行评价将可能成为我国科技统计研究两个重要方向。本文给出了相应的较具体的研究方案。我国较完善的科技统计体系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数据质量控制方面和对政策定量评价方面的前期研究为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支撑。关键词:科技统计现状趋势AnAnalysisontheStatQuoandTrendofChina’sScience&TechnologyStatisticsResearchABSTRACT:ThepaperhasreviewedthestatusquoofChina’sS&Tstatisticalresearchintheprocessofconstructinganinnovativecountry.Assofar,theS&TstatisticalresearcherspaytoomuchattentiononthemethodabouthowtoconstructtheS&TindicessystemtoappraiseormonitorthestatusofS&Tprogress.But,paylessattentiontoapplyingthequalitativemethodstoappraisalofS&TdataqualityandS&Tpolicy.IpredictthathowtoassesstheS&TstatisticdataandtheS&TpolicywouldbethemainobjectsofS&Tstatisticresearchinthenearfuture.Keywords:S&TStatistics;StatusQuo;Trend图书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为落实“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即2020年我国要跻身世界科技20强国家的行列。为反映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的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和影响,需要有规范的科技统计程序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各国在制定国家科技政策时有必要获取可靠的科技统计数据。科技统计信息是制定科技政策的内在需求。数据的采集、科技指标和科技评价方法的设计是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科技统计数据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数据的质量,关系到科技发展的测度和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统计是统计的分支,是用统计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定量的测定。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科技活动的有关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反映科技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的总体数量特征和关系,从而为评定和制定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1。中国科技统计的实践与发展是顺应“科教兴国”的时代潮流,针对国际科技统计发展趋势,我们所做的探索和努力(施建军,2002)。我国科技统计经1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统计调查制度和稳定的调查指标体系,并制定了系列的统计标准与规范(刘树梅,1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网,科技统计概念与功能:。2007)。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统计研究现状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统计研究所,负责科技统计方面的工作,并进行了一项“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的国际评价”研究。2002年召开了国际科技统计与政策领域的会议,提出了一个报告“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展望与挑战”,该报告讨论了现存的科技统计系统、指标与数据以及与政策制定等相关问题;并通过问卷对81个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就就科技政策及有关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一个调查分析报告“科技政策优先领域与信息需求——科技统计的新战略问题”,最终形成了题为“通向UNESCO科技统计中短期新战略”。该报告提出了需要提供数据与指标的最重要的科技政策领域以及在现有资源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与措施。中国科技统计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政策对科技统计的需求”和“关于数据的收集与提高数据质量的工作思路”两方面,总结了发展中国家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的一些新趋势。(一)研究主题我们以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为考察对象,把论文发表时间定为2005年1月-2009年12月,分别以科技、科技统计、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科技政策为篇名主题词进行搜索2,发现以科技为主题的已发表论文篇数为80396篇,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主题的已发表论文篇数分别为6294篇和2166篇,而以科技统计和科技政策为主题的已发表论文篇数分别为93篇和233篇。并且我们以同样的时间和主题设置搜索了《统计研究》、《中国软科学》和《中国科技论坛》等相关的权威期刊已发表的论文篇数,具体结果见表1。“十一五”期间,大量的论文以科技为主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以科技创新3、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研究论文约占以科技为主题的论文的22.9%,突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主题。《统计研究》中以科技为主题已发表论文篇数为7篇,以科技进步为主题和以自主创新为主题已发表论文篇数各1篇,其他论文涉及科技投入特征或效率,科技活动分布集中性测度和科技部门统计机构发展对策等主题。表12005-2010年科技研究论文发表篇数单位:篇篇名主题词科技科技统计科技创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科技政策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8039693629421669975233《统计研究》700110《中国软科学》1040124395《中国科技论坛》3780459639在已发表的研究论文中,部分论文针对于国家层面或地区层面的科技指标体系作了相应研究。比如:孙兰学(2007)探讨了科技创新指标设计和评价的一般原则;支军(2007)提出企业创新能力是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并构建了3个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何锦义(2007)针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提出了进一步的修订设想和建议;章刚勇(2009)构建了地区科技进步监控指标体系,并对2005-2007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科技创新能力作了评价。另有部分论文对行业,或者对企业或高校的科技产出评价或科技投入绩效进行了研究。还有部分论文侧重于以科技项目管理为主题的研究。但把科技统计作为整体来研究的相关论文较少。五年间,以科技统计为篇名词主题的研究论文为93篇,在期刊《统计研究》、《中国软科学》和《中国科技论坛》上已发表的论文都为0篇。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了国内7000多种学术期刊,在2005-2010五年期间,涉及科2来源于中国知网:,搜索日期为2010年1月20日。3自主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许多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文,研究内容为自主创新。技政策主题的已发表论文只有233篇,仅占以科技为主题的已发表论文数的0.3%。在《中国软科学》上以科技政策为主题的已发表论文为5篇,在《中国科技论坛》上以科技政策为主题已发表论文为9篇。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对国外科技政策的述评,我国科技政策演变过程和趋势,科技政策的制定以及对经济影响等方面。(二)研究方法在国家实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大量的相关研究使用了科技指标或科技统计数据。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为考察对象,以2005-2010年已发表的以科技为篇名主题的论文中,研究中使用了科技指标或科技统计数据的论文篇数为24698,约占以科技为主题的发表论文数的30.7%。五年期间在《中国科技论坛》发表的以科技为主题的378篇论文中,使用了科技指标或科技统计数据的论文数共有253篇,约占以科技为主题的论文数的66.9%。我们仍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软科学》和《中国科技论坛》已发表论文为考察对象,根据科技统计论文使用的主要统计方法把论文进一步分类,具体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层次分析法(APH),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回归方程或模型。但不可避免在所考察的文献中,使用的方法有所交叉。具体分类结果见表2。在已发表的论文中,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使用较多,多用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数的构建;数据包络分析法多用于科技投入或绩效评价;结构方程研究方法用于探讨影响科技合作或创新能力的一些难于定量关联的因素,比如科技环境、科技保险与科技合作、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多用于研究影响科技产出的因素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等方面。表22005-2010年科技统计论文按统计评价方法分类发表篇数单位:篇统计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DEA)层次分析法(AHP)结构方程(SEM)回归方程(模型)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302196300302613226378中国软科学2042411中国科技论坛85861027(三)研究现状评价2005-2010年有关的科技统计研究突出了“十一五”期间的“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主题,同时也丰富了科技统计理论,推进了科技统计的实践和发展。大多数科技管理和科技评价研究中使用了科技指标或统计方法,但多侧重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而关于科技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和定量评价我国科技政策的研究较少。在科技政策研究中多以规范研究法为主,比如以比较研究法探讨他国科技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或是探讨科技政策的演化规律等。而以经验实证法4评价我国科技政策的效力或得失方面的研究仍属空白。二、我国科技统计研究趋势基于对我国科技统计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一方面,科技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统计方法在科技管理和评价中的应用仍将是科技统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科技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以及采用定量的手段对科技政策进行评价将可能成为科技4经验实证是对理论实证所得出的理论结论和理论假说做出经验检验的过程。经验实证的过程一般包括选择检验方法,搜集整理经验资料,进行假说检验和确定误差程度或可信程度,以积累经验证据。区别于实证研究法中的理论实证。统计研究两个主要方向。科技统计数据质量和科技政策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对科技政策的影响和对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的客观评价离不开指标数据,数据质量的优劣将影响到对科技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也将影响到新一轮的科技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科技政策的效力也可能,因人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数据质量。各级政府为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加大了对有关人员考核力度;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比;企业为争取政策对高新产业的一些优惠条件等,使得出现了一些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现象,造成部分统计数据失真。(一)科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价统计数据质量一般被认为是统计信息对用户需求满足的程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地位提高,官方统计数据的用户越来越多,统计数据质量和可信性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统计部门的难题(高敏雪,2009)。我国科技统计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统计信息及时性需要改善、指标体系需要修订、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手段单一等问题(杨贇,2006)。评价统计数据质量可从数据的准确性、适用性、及时性、可比性和可衔接性等特征入手。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科技指标体系的修订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在指标的适用性、可比性、可衔接性等数据质量特征方面存在问题;数据质量的及时性的提高依赖于科技统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对科技统计数据质量的把握主要是其数据质量特征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对所统计的数据是否能真实反映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控制。对我国科技统计数据质量研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1.对科技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单位人员统计素质,基础数据采集方式。我国科技统计数据收集的方式主要是由有关部门上报,地方科技局、省科技厅收表审核汇总,最后上报科技部审核汇总。在科技统计调查中,大部分调
本文标题:我国科技统计研究现状评价与趋势分析(修正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2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