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DOC10)(1)
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既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资产负债配置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挑战,更为其业务发展、盈利空间的增长以及国际化进程加快等各方面带来了机遇,关键在于商业银行自身能否通过加快改革来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我国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为核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已经实行了一年半,实践表明,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配置以及业务发展等均有较大的影响,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汇资本金缩水目前境内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类,且均以美元计价:一是在境外资本市场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二是由境外战略投资者认购部分股权形成的外汇资本金:三是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资本金。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5年4月吸收了中央汇金公司注入的150亿美元的外汇资本金,2006年初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获得总计37.82亿美元的外汇资本金,随后于2006年10月通过IPO在H股市场筹资约160亿美元外汇资本金。随着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频率及幅度加大,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不同程度地缩水,对资本充足率和经营绩效带来了不利影响。例如中行、建行和工行3家商业银行累计接受了600亿美元的储备注资,截至2006年12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较汇改前累计升值约5.37%,外汇资本金折算为人民币资本缩水了约355亿元人民币。外汇资本金保值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及银行间外汇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回避汇率风险的渠道也增多了。外币负债结构改变近来,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强化。受此影响,企业外汇存款和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增速都出现大幅下滑,甚至在2006年二季度出现负增长(见图1)。居民外汇储蓄存款比企业外汇存款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敏感性更高,主要原因是企业必须保持足额外汇存款以满足日常生产和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汇率改革又使人民币的汇率弹性加大,客户对冲风险、套期保值并提高收益的需求因此增加,商业银行代客外汇衍生品交易逐步活跃,为银行间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亦为商业银行开发外汇理财产品、稳定外汇储蓄存款带来机遇。例如,2006年4月份出台的QDII外汇政策就为境内居民和银行开拓了新的投资渠道。资产风险加大受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加快及升值预期强化影响,近年来境内外汇贷款需求持续旺盛,外汇贷存比攀升,外汇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大。2006年三季度末外汇贷款余额1615.22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9.34%,同期外汇存款却增长乏力,境内外汇贷存比持续攀升(见图2、图3),外汇资金短缺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还导致外汇贷款结构不合理,中长期现汇贷款占全部外汇贷款的比重过高,已由2003年一季度末的35.63%升至2006年9月末的49.01%,而短期现汇贷款则由30.89%降至25.95%。目前银行外汇资产向贷款集中、贷款又向中长期贷款集中的趋势无疑加剧了外汇资金短缺。削弱盈利能力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加快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导致境外资金入境量增加,客观上加剧了境内流动性过剩。截至2006年9月末,外汇占款余额已攀升至89668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激增导致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同期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超过10万亿元,是2000年末的4.37倍,贷存比降至67.44%,2006年新增量的贷存比更低至59.29%。与此同时,外汇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都在加剧。不断走高的外汇贷存比对商业银行外币的资产负债管理形成挑战,汇率风险凸显。2006年6月末境内各主要商业银行各类外汇敞口已达800多亿美元。大量外汇存款转化为人民币存款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货币市场的低利率以及信贷市场的激烈竞争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极大压力。另一方面,汇率改革的推进将促进信贷、资金尤其是本外币一体化的产品创新加快,有利于商业银行缓解外汇资金短缺而本币资金过剩的难题。汇率风险管理成必须交易风险。即商业银行在客户外汇买卖业务或外币贷款、投资及外汇兑换的经营活动中,因汇率变动遭受的损失。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05年12月31日,以美元进行的贷款和投资折算成人民币分别为1323亿元和919.8亿元,按当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约2.5%估算,交易风险损失就达56亿元人民币。另外当年工行304亿美元的代客外汇买卖业务也承受了较大的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即汇率变动导致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的风险。按规定,境内商业银行对会计报表的外币资产、负债项目要按照期末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而目前商业银行的外币资产主要以美元为主,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折算成人民币的绝对额下降。以2005年6月末的数据为例,人民币兑美元一次性升值2%后,境内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减少539亿元人民币,缩水0.16%。随着2006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及频率加快,美元资产缩水对银行的不利影响加大。经济风险。即由于汇率非预期变动导致商业银行未来现金流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整体价值。汇率波动可能引起利率、价格、进出口及市场总需求等经济指标的变化,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以及结售汇、国际结算等业务产生影响。根据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2006年8月公布的半年报,上半年两家银行受结汇限制导致外汇资本金项目下外汇敞口产生的净外汇损失汇率改革的推进从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两方面推动T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快速增长。分别为35亿和24亿元人民币。同时,汇率改革的深入亦可望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产品、工具和更大的市场空间,使其能够利用结汇、远期保值及海外直接投资等方式来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有利于银行国际化有利于机构国际化。人民币升值使商业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收益颇丰,其示范效应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现商业银行资本来源和股权结构国际化与多元化的最优选择。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境内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扩张的成本,从而可以加速国际化进程。近年来境内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明显增多(见表)。例如,工行近期正式收购印尼哈利姆银行,扩大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建行于2006年10月收购了美国银行(亚洲)的全部股份,其在港业务可望增长一倍。有利于客户国际化。客户资源国际化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重要依托,跨境经营的公司、机构客户和有多币种金融服务需求的个人客户是主要的国际化客户群体。随着汇率改革的深入,全国57万家外资企业、40多万家外贸企业、3万多家中资跨国企业以及近万家境外中资企业对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外汇期权以及贸易融资等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同时,个人客户跨境、跨币种金融服务需求,以及境内居民出境购汇、境外消费、投资外币金融产品以及境外居民投资国内金融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业务发展随势而变信贷结构变动及贸易融资增长。从行业来看,受汇率改革影响最大的行业类型有三:一是外债型行业受益,其中航空业是负债国际化、收入国内化的典型行业,其因购买、租赁飞机及相关航材等方面形成的外币债务直接受益于人民币汇率升值。据统计,境内7家航空公司2005年共获得20.6亿元人民币的汇兑净收益。二是大宗原料进口行业受益,例如钢铁业、造纸业、石化、汽车、有色金属及国际海运等行业。据统计,境内24家钢铁业上市公司2005年净汇兑收益9.49亿元人民币(2004年汇兑净亏损4.43亿元)。三是产品出口型行业,典型的如家电业。境内26家家电制造企业2005年汇兑净损失达2.33亿元人民币(2004年汇兑净收益399万元)。行业总体效益的变化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及信贷市场需求。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汇率改革的推进从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两方面推动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快速增长。国际结算业务增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并不大,出口结算增势良好。2006年1—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5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同期境内四大商业银行的进出口贸易结算总额达9512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出口贸易结算量为55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8%。从进口看,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进口增长,从而促进进口贸易结算增长。2006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总额7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同期境内四大行的进口贸易结算量达到3942.22亿美元,增幅达25.9%。结售汇业务竞争加剧。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使商业银行结售汇业务的汇率风险开始显现。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劣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将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外汇市场产品增加和做市商制度也加大了结售汇业务的汇率风险。汇率改革后,部分涉外收支量大的企业可直接在境内外汇交易市场开展自营性结售汇交易,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申请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这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优质结售汇客户流失,影响其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资金业务挑战加大。从有利的方面看,做市商制度将促进做市商银行的资金业务发展:结售汇综合头寸区间扩大,有利于提高外汇资金营运和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加资金业务收入,提高利润率,扩大市场份额,可获准同央行直接交易,提高资金价格发现能力和交易效率,可优先尝试外汇市场推出的新业务,有利于规避外汇风险。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催生了外汇金融衍生业务需求,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近来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外汇理财产品就是例证。从不利方面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不仅使商业银行自身的外汇投资和交易业务面临汇率波动损失,还导致外汇资金选择结汇,从而对外汇理财和其他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加快及进一步升值预期加剧了境内流动性过剩,推动债券价格走高,拉低市场利率,对商业银行的交易类资金业务有利而对投资类资金业务不利。衍生金融业务需求增加。从供给面看,人民币远期、掉期交易推出后,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也将推出,下一步各种新型本外币衍生产品的推出节奏可望加快。从需求面看,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规避风险及增加盈利的需求明显上升。金融衍生业务因此逐渐成为境内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定价、对冲及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境内衍生金融业务大体分为代客衍生业务、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业务以及以盈利为目的的自营交易。在这方面,在华外资银行在给中资银行带来示范效应的同时,也给后者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投资银行业务增加。随着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可望在跨国并购,项目融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例如,中国银行近日通过支付9.65亿美元现金,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100%已发行股本。建议树立本外币一体化意识。长期以来,事实上的人民币固定汇率导致商业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缺乏足够的重视,“轻外币、重本币”较为突出。面对新形势,商业银行应及时转变观念,高度关注汇率变动及其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加强对外汇资本金的保值管理,全面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水平。将外汇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于商业银行所有的业务流程,准确计算外汇风险敞口头寸,全面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外汇交易的操作风险,严格控制外汇衍生交易风险。拓展外汇存款,优化外汇贷款。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外汇存款结汇后的资金流向,及时拓展新兴市场,通过发展双币卡、国际卡及外汇理财产品和提供高效的外汇现金管理服务等措施稳定外汇存款,同时大力开拓风险相对较小的贸易融资、海外并购贷款等业务。增强对衍生产品的创新。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建立并完善清晰的内部资金价格转移架构和内部交易系统平台,实现产品统一报价、敞口头寸集中管理以及交易权限的系统控制。深化海内外业务联动,推进国际化进程。完善为优质客户全球统一授信、结算和现金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利用跨境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实现国际化的跳跃式发展。
本文标题: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DOC1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