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帆布袋陈定乾杨迪山,终于谋到了湖州大力神电磁机械有限公司的车工职位。他已有好多年没有了固定工作,收入成了他的最大难题。世界有七十二行,他是干了七十三行,没有办法人总得吃饭吧!有人说,有工作的时候不想做工作,没有工作想工作,是一点也不错。说起来,老杨年纪也不大,1965年出生,现在只能叫老杨了,人过了35岁,就过了“蓝领”招工年龄条件,如今“蓝领”招工最显眼的条件是35岁以下,到了几趟省城的人才市场,入场费是交了不少,都是年龄问题卡了“壳”。不是“老杨”是什么?过去别人叫他老杨,心里怪不是滋味,现在叫惯了,不叫“老杨”反而不舒服,希望别人叫“老杨”了。“老杨”原单位湖州县机械厂也火过一段时期,但是没有一样产品拿得出手的、没有一样产品拥有自己牌子,当周边私人的小作坊式的像“雨后春笋”、风起云涌时,机械厂支撑不住了,一百多号人,要吃饭,靠搞一点来料加工过不下去。值得一提的是,在1987年迪山被授予了县先进生产者,会上奖了他一个印有“湖州县先进工作者”的“帆布袋”。从那以后,老杨上班就背着这个帆布袋上下班,这个袋子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什么饭盒之类的东西,他从不让它沾边,只放他的心爱的测量工具:一把游标卡尺、一把千分尺和一套万能板手,外加一支圆珠笔和一个记产量的笔记本,帆布袋用了十多年还像新的。21湖州县机械厂职工只有百来号人,“麻雀虽小肝脏诸全”,厂下属单位还不少,破产时他是三车间的副主任,在厂里算个中层干部。按理说,机械厂“不行”的时候,他本可以当上主任的,据说上级领导看他一天到晚背着一个帆布袋,不像领导的样子,就没有提拔他。迪山本想把帆布袋收起来,渡过这一段“非常”时期,看单位是“老太婆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也就没有把帆布袋收起来,继续背着上下班。单位熄工了。帆布袋就派不上用场。迪山特意买了一包“碧浪”洗衣粉把袋子从里到外洗了三遍,那时的袋子质量还真好,晒干像新的一样,只是袋子的左下角,磨得露了一个洞,迪山拿针线把它仔细缝好,别人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破损的痕迹。迪山心想:我就不信这个帆布袋今后派不上用场。他特意把这个工具袋放在了老婆那几件漂亮、出客时穿的衣服下面,并在帆布袋的夹层里放上了一张崭新的100元的“四个老壳”,当成发财钱。第二天,他还不放心,又看了一遍,并将进机械厂以来获得的“荣誉证书”放了进去,其中有县人民政府授予的二次“记功”证书和“学雷锋标兵”奖状,作为一个工人也就这些“财产”了。现在招聘到哪里都要看证书的,更要看文凭,迪山的最高学历也只是个技校,而且是县技校。有次,去湖州市人才市场应聘,带了一张县委授予的“学雷锋标兵”奖状,让人笑得人仰马翻,别人做是个“神经病”,一个省城老板笑他是“冇卵用”。倒是一个山阴人看见了,觉得迪山老实,招他去做食用蜡。3山阴老板最开始用蜂窝做食用蜡,这种蜡,原料不太好找,做出来卖的价格很高,就是不好找到买主,老板销了几百斤,再就销不动了。后来,改用工业原料做起蜡烛了,做蜡烛原来是很赚钱的。把原料搞来,用一口锅煮,把加热完的蜡放入一个模子中,制成各式各样的蜡烛,如果加上颜料,还可发做成各种颜色的。迪山的事,是烧火和添加其它东西。这个活温度高、灰尘大,和机械厂搞翻砂时“冲天炉”出铁时的温度差不多,一身汗水。那一年,电力不十分紧张了,城市、乡村很少拉闸限电,蜡烛卖出去,老板蜡烛生意亏了,工钱也搭进去了。还是老板脑子“活”,他与四川什么地方上做“火锅底料”的人联系上了,用工业蜡,充当食用蜡,当成火锅底料的凝固剂,这样赚起“黑心”钱。迪山实在是看不过去,老板欠着四个月工钱,凶还是辞职回了家。妻子正生病,正等钱花!妻子没有怪他,赚昧心钱她不赞成。过了一段时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妻子的病,药也没吃,反倒是好了。真是天“照应”。迪山老是想着他的帆布袋,要将它派上用场,要是真有上帝的话,得好好求一求,让上帝给他一个机会,背上它去上班该多好啊!迪山想:既然不能做工,那就务农吧。他开始了在湖州街上贩菜卖。他想一个人只要能放下架子,什么都应该好办,在机械厂原来也只是一个副主任,本来就没有什么架子可言。每天早上三点钟起来,挑起担子到乡下去收新鲜菜,再拿到水渠中,洗干净,卖起来“耐”看些。要收到质量好的蔬菜真是难,当地的农民,知道这些是给城里4的人吃,菜普通都打了农药,没有虫“眼”,他们再把这些菜放在“臭水”中来回的洗一、二次,到市场上去出售。老杨看不过去,不敢收这样的菜,可是这样的菜“耐”看,好买,要的人多。人家说老杨就是人眼“实”,他也不看“风向”,专挑那些有虫“眼”的菜,自己拿到清水中去洗的,菜的样子又不好看,自然做了几天,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搭”了一些钱进去。时间一长,自己受不了,只好自认不是卖菜的命。值得庆贺的是,那些个小修理厂,有点技术活,叫他过去帮忙,赚一包“白沙”烟钱。可是没有老板决定要聘用他,老板认为,迪山是主任出身,肯定以后是要当老板的。而迪山压根子就没有想过要当老板,能有工打就不错了。谁叫人过了35呢?21998年,湖州电磁铁厂破产了。陈斌南工程师第一次一个人在湖边走一走,看着湖边的柳树,长长的倩影,不禁想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他1988年进厂,十年的光景,一个好当当的厂就这样破产。在研究所里,他还有好多新产品等待去开发,用这些产品去迎接新世纪的春风,现在看来是春风吹不过玉门关了。走着、走着,天黑了。到湖边的亭子里坐一下吧,亭外有雨点声传来,他朝外望去,外面漆黑一片。不过雨声让他想起柳。在他的记忆中,柳枝垂下,有些像雨丝斜织,那些嫩嫩的芽儿长在柳条上也正像雨点一样。斌南才32岁,路还长着呢!初生的柳条,还要去召唤5世纪的春风。斌南想到了和自己一起进厂的李生龙、周少川和刚进厂不久的赵恢柏。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像柳树一样,是植物中极柔的,没有社会经历。在印象中,柳叶渐丰之后,折下许多枝条来扎成小圈,戴在头上称之为“草帽”,然后,大家一起打“伏击战”,这次我们可真要打一场“伏击战”了。对,去找周少川和李生龙。周少川大学机械系的高材生,进厂以后,首先主持了几种新型电磁铁的研究与开发,这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湖州电磁铁厂拿不出资金去开拓市场,只好“深在闺中人不知”。李生龙是一个性子“慢”的人,眼看湖磁不行了他是一点也不着急,有人说他的爱人朱媛媛在石化企业上班,那里工资收入高。讲起来,就李生龙最着急,老婆单位的效益越好,男子汉的压力越大,一个堂堂国家重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总不能靠老婆养着!李生龙正苦于没有人来提创业的事,有知识的人应该是有办法的,不然的话怎么说“知识就是力量”呢!陈斌南想,我是先去找李生龙,还是先找周少川呢?干脆,谁家近就找谁。市场经济大浪淘沙,是该自己干一番事业,我们多少是个文化人,湖磁的职工们有的家庭条件很不好,还在等着我们带他们去再就业呢,吃饭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位的事。过去在研究所里当工程师,工作是稳定,但是人没有激情,企业更没激情,这不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它就败下阵来。我们这些工程师对市场是一片空白,今后的路如何走是“一头雾水”,但是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世界本没6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我们这个领域本来就有路,只是把路走好的问题,万事开头难吧!一个熟悉的身影过来了,远看像个领导,细看像个书生,该是意气奋发时。李生龙双手背在身后,走路还在考虑着什么,看见斌南老远就打招呼。在大学里是好朋友,进了厂又是好同事。“斌南老弟,你看湖磁要破产,我们这些人啥办?”生龙比斌南大一岁是1965年生的。“老同学,湖磁破产了,要打翻身仗,看来比较难。要不,我们几个自己干?”“我也有这个想法,我们要干就干出一个样来!这么多下岗工人,还等着有人领着他们干呢!”斌南把想法“倒”了出来。“你看哪几个人一起搞合适?”李生龙问。“周少川头脑活,在研究所算他脑壳转得快。小赵吃得苦,又学问好,搞个技术主管没有问题。”“我也是这样的看法,你看我们要成立的公司的组织形式,应该是怎样的呢?”“股份制公司,现在我们大家都出点钱,搞个股份制公司,按照公司的经营业绩大家分红,企业滚动发展壮大。”“要得。”说干就干。周、李、陈、赵四人集资34万元,组建成立了“湖州大力神电磁机械有限公司”,继续做湖磁厂的电磁铁及其相关配件。没有场地,租借湖州农校的校办工厂,做起了电磁铁。研究所出来的7人就是不一样,大家都十分注重质量,而没有质量的产品不管它的价格如何,它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生产的电磁铁用于大型工厂、码头、矿山,没有质量也是不行的。第一批产品是销往中国的钢都,那里一次去了六个电磁铁,价值十多万元。那时钢厂的形势都不好,没有钱付,用一个车皮用过的电磁铁抵了货款。虽然没有现金,但是产品是销出去了,证明产品有市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周少川被大家推举为负责人。陈斌南跑销售,李生龙主管技术,赵恢柏做售后服务工作。招的职工是清一色的下岗职工,看到下岗职工忙碌的身影,大家开心的笑了。冬去春来,春华秋实。大力神显威力,生意如火如荼,学校一隅容不下大力神了,大力神的要出去发展了。湖州县的城关镇——木家湾,交通便利,经济环境也不错,是一个风水宝地。那里有一个县机械厂,早几年破产了,厂房闲置,花一点钱买下来,建新厂房,把大力神的“威力”显示出来。“小李,说不定还能从县机械厂找到几个技术上的能人呢!”陈斌南对李生龙说。斌南这几年有一个爱好,接电话就自己叫“我是小陈。”所以见了生龙他叫他“小李”,当然在客人面前,那就称为“李经理”,搬到湖州县机械厂时,李生龙被推举为负责人。四人还是一帮,紧密一帮,亲密一帮。32002年深秋时节,迪山从“小道”得到消息,机械厂又要热闹起来了,这片热土曾经是全县机械行业的台柱,还生产过插秧机、收割8机、耕地机等。只有一样,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还听说这次是来了一帮做电磁铁的,这东西以前没有干过的。机械行业百事相通,多数应该是手头上的活。迪山想起了他的帆布袋,这下可有它的用场了。但是,让他担心的是已经38岁了,是“老杨”了人家还能要吗?迪山打开衣柜,找了一个遍,没有找到他那个心爱的帆布袋,不对啊,帆布袋不可能丢啊!里面还有一百元钱,这是他唯一的私房钱。他想一定是妻子放到那去了,看见这东西一直和她几件出客的衣服在一起,心里不舒服。迪山到菜市上去找妻子。妻子正在同卖菜的,讨价还价。“我的帆布袋呢?”迪山劈头就问。“我没看见你什么帆布袋!”妻子有点耐烦。“在机械厂我每天背着上班的那个袋子,上面印着‘湖州县先进生产者’”“现在要那个袋干什么?”“我要背上它去应聘!”“真是一个老土,现在谁还背那玩意儿。”“我就要那玩意儿。”迪山很固执。“我不知道!”妻子不理他了。迪山回家到处找,终究没有找到。好好的,怎么说不见就不见呢?家里的衣柜好久没有打开过了,也没钱给妻子、小孩买衣服。一个工厂好好的怎么说垮台就垮台了呢?帆布袋里的工具,工具也跑9了?来了小偷?家里这个样子会把小偷吓得远走高飞,谁会来呢?对,找一下工具箱看一下,迪山把床下的工具箱打开,帆布袋里的工具全在,工具被“牛皮”纸包得好好的,一件也不少。帆布袋一定是老婆藏了起来或是扔了。迪山心里有事,妻子看得出来,但是不去说破。妻子想:要不是迪山每天背着帆布袋上下班,机械厂破产时候,还能当上车间主任,车间主任作为企业留守人员,还能发一份工资,上面的领导看他背着一个袋,没有当领导的派头,这份留守人员的工资给泡汤了,都是帆布袋惹的祸。也真是的,奖什么不好?要奖一个帆布袋,奖得官升不了。可是老杨一点也不觉得。破产那会儿,老杨背着帆布袋出去找工作,他倒好,把“先进工作者”几个字,还要“摆”在外头,现在可不兴这个。你看人家小李子,他也有一个帆布袋,从来就没有背过,出去找工作,一找就有活干,论技术老杨哪点不比小李强,只是小李才33岁。这次听说大力神公司,买了机械厂几个车间,要在这里盖办公大楼和新厂房,迪山又要发“宝”了,又在找帆布袋,到底是怎么了?说起来这也是千载难逢机会,说不定老杨还真能找到活干,手头工夫能用上了。迪山这几天夜不能寐,没有了帆布袋我怎么同别人介绍我自己呢?“学雷锋标兵”和“立功”证书在前几次招工时,别人收走了,问别人要,说不见了。也是
本文标题:帆布袋(陈定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9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