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 希特勒与纳粹主义
希特勒与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是一个流行全球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极其模糊不清的概念。在狭义上来说,法西斯主义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在广义上,法西斯主义被定义为一种人类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激烈的、狂烈的感情,是在世界范围内极端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和发展的结果。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法西斯主义所出的时代、国家和派别的不同而呈现出种种显著不同的特征。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德国的纳粹主义和日本的军部法西斯专政是法西斯主义的三大源流和典型代表,下面仅对德国纳粹主义展开讨论。德国纳粹主义的崛起并非一个偶然事件,它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全面危机就为其日后生长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一方面,以欧洲为出发点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把人类从传统农业文明带入现代化工业文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但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德国的资产阶级却因自身的软弱性,没有承担起用革命运动改变国家意识形态的重担,而是采用了封建时期惯用的王朝战争来促使社会转型,这必然导致封建主义的残余与军国主义的残留,更重要的是在殖民瓜分中的缺席。另一方面,面对《凡尔赛和约》的剥削掠夺与魏玛共和国所表现的软弱、无能的状态,国民们的愤怒;魏玛共和国民主失败导致本国经济、社会、政治危机,让希特勒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人党迅速崛起;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扩散开来的全球危机更是加速了传统政治党派的倒台,让纳粹党有机可趁,攫取了政权。另外,纳粹主义崛起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便是“纳粹运动”的领导人——希特勒同志的个人因素:希特勒的纳粹心里是在孩提时代就萌芽了,最初表现为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在维也纳时期,理想的破灭和物质生活的穷困使得他形成了一种疾世愤俗的心态,觉得得反抗犹太人,反抗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恢复德意志人原来的统治地位;在慕尼黑时期,德国在一战中以战败收场的结局,促使他心里滋生出一种复仇主义,这种心态促使他“投身政治”来挽救自己的祖国。1924年他在狱中写成《我的奋斗》一书,对其纳粹心态进行了高度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总结,使之成为以反犹主义为主线,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独裁专制主义为重要内容的纳粹思想体系以及德国法西斯的理论和行动纲领,这标志着希特勒纳粹思想的成熟。在思想成熟的状态下,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便开始了他们的政治梦想:在国内建立独裁统治,进而以德国为首创建欧洲新秩序,而实现这一梦想的过程是那样的不堪回首。一场至今为谜的国会纵火案使得纳粹党大权在握,采取拉拢、哄骗、肃清等手段解散旧的体制、消灭党派的敌人,将权力集中到中央顶层。采用惨无人道的方法(恐吓、逮捕、驱逐出境、种族灭绝)和警察机构、保安部门滥施权力,对付国家敌人;对资讯、文化和集体行为严加控制,进行审查,迫使民众惟命是从。为了加强集体纪律和为种族歧视做辩护,纳粹当使用“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来做宣传,随后纽伦堡法律的出台,使得对犹太人的迫害,变成一种合法的、系统的行为。“水晶之夜”虽使得这种野蛮气氛得到“终结”,却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纳粹党针对对犹太人的屠杀行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从宏观上来说,纳粹大屠杀对犹太民族和犹太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使得犹太人的文明舞台发生了转移。在大屠杀之前,全球犹太人的三分之二生活在欧洲,他们以欧洲作为自己的中心舞台;大屠杀之后,三分之一的犹太人惨死,他们的“欧洲社区”被毁,大量犹太人外迁至欧洲以外的地方。在这一迁移过程中,北美和巴勒斯坦作为其新的舞台中心诞生。如此一来,犹太民族的发展、犹太民族的复兴、犹太国家的重建和振兴就与北美和巴勒斯坦的历史发展进程紧密联系起来。其次,大屠杀使得犹太人为生存而相互支持,团结拼搏,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促使“锡安主义”再掀高潮,客观上为犹太民族国家重建和犹太文明复兴注入了强有力的催化剂。再次,大屠杀震撼了全人类,使全球范围内同情和协助犹太主义支持锡安主义的潮流急剧高涨,从而为以色列建国及犹太民族和犹太文明的复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历史机遇。最后,大屠杀在犹太民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和烙印,对犹太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犹太民族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留下了永存的反面教材,衍生出了现在的犹太复国主义。从微观上来讲,大屠杀对“幸存者”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战争的结束并未从悲伤、痛苦中将他们解救出来。纳粹集中营里非人的、噩梦般的生活留给了他们强烈的恐惧感,即使在和平、安全的生活环境里他们也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作为与家人一起受过苦难的他们,家人的离去与他们的幸存使得他们在内心存留了强烈的自责感和孤独感,他们选择沉默来面对自己的生活。由于宗教因素的存在,世界范围内反对犹太人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希特勒为夺犹太人的财富来扩充军备,为消灭他的敌对党派而排犹反犹,最终将反犹主义推向了极端,并在肉体上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消灭。我们在探索纳粹大屠杀的影响的同时,更应该在警惕纳粹主义的重新抬头,做到从根源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意】恩佐·克罗迪著:《希特勒与纳粹主义》,文心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英】迪克·吉里尔著:《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王文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潘光,汪舒明,盛文沁主编:《纳粹大屠杀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
本文标题:希特勒与纳粹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9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