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第1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P54—59儋州市第三中学梁晓媛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首先,在理念上,教师刷新“权威”角色,改变唱“独角戏”的主体地位,成为探究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与“高级伙伴”。倡导“学道尊严”,改变学生被动“看戏”的客体地位,大力发挥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性价值以及学习资源的作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弱化教材中心,整合了教学内容的资源。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语境,营造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往的和谐探究环境,充分体现数学发现的基本“精神”。最后,在操作上,根据对教材、重难点、目标及学情,采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法,尽量优化教学内容,在接受与发现学习中寻找中间地带,通过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动态图形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学法引导,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等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领悟到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历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变等。第2页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指数函数是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及其图象、性质,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并将幂指数从整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之后,学习的第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函数》一章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第二、三课时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本课为第一课时。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既是函数内容的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指数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蕴含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培养学生的函数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过程与方法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经历“特殊→一般”的认知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历经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等过程,进一步领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严谨及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展现数学实用价值。三、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重点:本节课是围绕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并依据图象特征归纳其性质展开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对于1a和10a时函数图象的不同特征,学生不容易归纳认识清楚,因此,弄清楚底数a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第3页四、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已经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思维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同时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仍有待提高。五、教法与学法根据对教材、重难点、目标及学生情况的分析,确定以下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发现式教学法;学法: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学法引导。六、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建构原始模型(1)动手操作情境:学生动手折纸,观察对折次数与所得纸的层数的关系。得出折一次为2层纸,折两次为22层纸,...得对折次数x与所得纸的层数y的关系式为?y=x2(x∈N*)(2)名句体验情境: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求木棒的长度y与天数x的对应关系?y=x)(21(x∈N*)[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动手操作、名句体验中,让学生熟悉情境,便于建立指数函数的模型;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y=x2与y=x)(21这类函数的解析式有何共同特征?发现这两个函数不是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中的一种,它们有共同特征是:底数是常数,自变量x在指数位置。提问:能否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上面函数?y=ax提问:那么这类函数又叫什么函数呢?指数函数第4页[设计意图]:简单模型便于发现共同特征;学法引导:启发学生发现指数函数这一数学模型,经历比较、抽象(从具体到一般的推广)的数学思维过程,获得指数函数的原始模型。2、数形结合,深入理解模型⑴从解析式的角度,理解函数模型提问:如何科学定义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一般地,函数y=xa(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提问:在本定义中要注意哪些要点?1自变量x2定义域R3a的范围a0,且a≠14定义的形式(对应法则)y=xa提问:为什么规定定义中10aa且?提示:(分类思想与反证法的应用)若a≤0,因为指数概念已经扩充到整个实数范围,由前面指数一节知根式成立的条件必须满足a0,故a≤0不成立。若a=1,那么y=1,没有研究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学法引导,从解析式的角度,即函数成立的条件、意义,引导学生用反证法对底数进行分类讨论,全面解剖函数模型成立的条件。同时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埋下了伏笔。练习:下面函数中,哪些是指数函数?⑵从图象的角度,理解函数模型提问:指数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面让学生用描点法(列表,描点,连线)分别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讨论函数图象的特征?(首先,指导学生作图并带着问题思考:这两组图象有何共同特征?底数a与图像之间又存在着什么联系呢?接着播放已经做好的函数图象课件,让学生比较与自己所画出来的有哪些异同点。)4214(2)(3)4(4)(4)(5)(6)4(7)(8)(21),11xxxxxxxyyxyyyyyxyaaa其中且第5页画出xy2,xy)21(的图象归纳:函数y=x2的图像与y=x)(21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根据对称性可以利用y=x2的图像画出y=x)(21的图像。[设计意图]:先介绍简单具体的模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小组合作,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个体化学习到合作化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提问:对于一般的指数函数,它的图象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有谁来归纳下?(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展示底数a的取值与函数图象的关系,完成下面表格)a10a1图象性质(1)定义域:R(2)值域:(0,+∞)(3)过点(0,1),即x=0时,y=1(4)在R上是增函数(4)在R上是减函数[设计意图]: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技术优化学习内容的信息;学法指导:分类讨论,并用表格将学习内容系统化和清晰化。第6页3、例题学习,初步应用模型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总结:1.当同底数并明确底数a与1的大小关系时:直接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解;2.当同底数但不明确底数a与1的大小关系时:要分情况讨论;3.当底数不同不能直接比较时:可借助中间数(如1或0等),间接比较两个指数的大小.(先提问学生如何比较大小,有哪些方法?在总结归纳各种方法的优越性与不足。)[设计意图]:用简单例题说明模型的应用策略与方法(用图象与性质解决数学本身的问题);学法引导:学以致用,体验图像法、代数法,数形结合法的价值与意义。4.课堂练习:比较下列各组值中各个值的大小5.课堂小结本小节的目的要求是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小节的重点.[设计意图]:与学生一起建构学习内容,便于反思、系统化学习内容。6.布置作业:作业:教材59P习题2.1第5、6、7.[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提高2.530.10.2(1)1.7,1.7;(2)0.8,0.8;0.52.313.13.1(),;0.30.24222,33()()();0.50.132.30.2.(),1132(3),(0,1)aaaa且0.33.1(4)1.7,0.91()(0,1)3xfxaaa例已知指数函数且的图像经过点(,),求f(0),f(1),f(-3)的值.
本文标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0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