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按时发生地方5第五章保护贸易理论
1第五章保护贸易理论第第一一节节保保护护贸贸易易理理论论概概述述一、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保护贸易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重商主义时期。美国的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提出关税保护论,并提出一系列政策主张,以有效保护美国工业,使之发展起来。德国的李斯特(FriedrichList)提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标志着保护贸易理论的完善和成熟。1890年代-二战前(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超保护贸易主义”(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思想)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二、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的关系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统一于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一)二者的联系二者的根本目的一致二者统一于一国整体对外贸易政策之中二者往往互为因果在实践中,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往往搭配使用,互相补充(二)二者的区别二者的政策主张往往显得对立二者采取的政策手段不同第第二二节节关关税税保保护护论论和和幼幼稚稚产产业业保保护护论论一、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论亚亚历历山山大大··汉汉密密尔尔顿顿(1757-1804),美国开国元勋、政治家和金融家,第一届美国政府的首任财政部长。他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和政策的始作俑者。美国独立后,对于本国经济发展道路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主张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南方种植园坚持独立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汉密尔顿坚定地站在工业资产阶级一边,极力主张关税保护政策。他的保护关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791年向国会递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汉汉密密尔尔顿顿关关税税保保护护论论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1、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1)它能为其他部门提供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2)它需要消耗大量原材料、中间产品和生活日用品;(3)它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吸引移民迁入;(4)它以农产品为原料,拉动农业发展;(5)它能够提供开创各种事业的机会,充分发挥个人才能。2、发展和保护制造业对维护美国经济和政治独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一个独立的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发展,就等于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其结果是不仅不能使国家强大,而且还可能因此而丧失已经获得的独立地位。2(2)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因而难以同西欧国家相抗衡。这时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将断送美国工业,进而威胁到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地位。3、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家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1)高关税保护,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2)限制国内重要原材料的出口,免税鼓励本国急需原材料的进口;(3)限制国内先进机器设备的输出;(4)政府以信贷扶持私营工业发展;(5)以津贴和奖励金等鼓励工业生产经营者;(6)吸收外国资金,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7)鼓励外国移民迁入,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重重要要论论点点::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但不能使国家富强,而且很难保住其独立地位,因此要大力发展本国制造业。为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政府应加强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简简评评::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学说的提出,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流派已基本形成。二、幼稚产业保护论弗弗里里德德里里希希··李李斯斯特特(1789-1846),著名的德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主要先驱者,保护贸易的倡导人之一。李斯特靠刻苦自学成才,曾任德国都平根大学教授。他曾主张自由贸易,后受到汉密尔顿的影响,转而提出系统而深刻的保护贸易思想,其主要代表作是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TheNationalSystemofPoliticalEconomy)一书。1、幼稚产业保护论提出的历史背景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境内小邦林立(尚有38个邦),邦与邦之间关卡重重。直到1834年,各邦才建立起统一的关税同盟,1848年结束封建割据局面,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在经济上,其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英国,而且与早已进入工业革命阶段的法国以及美国和荷兰等国也存在很大差距。它虽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但直到1848年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机器制造业。在对外贸易方面,它主要出口原料和食品,进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这种状况反映了其落后的经济受到外来经济力量的巨大冲击和对外的严重依赖。2、幼稚产业保护论的理论基础:生产力理论财富本身固然重要,但发展生产力更为重要。“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且后者更为重要。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也应着眼于提高生产力,而不能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少。3、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从经济方面看来,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几个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3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在不同时阶段,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在原始未开化和畜牧业时期,没有国家,没有对外贸易;在农业阶段,国家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品;在农工业阶段,国家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培养本国工业的竞争力;在农工商阶段,本国工业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不再需要保护,国家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4、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论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使其幼稚工业经过保护能够成熟,与国外竞争者匹敌。具体而言:保保护护对对象象:农业不需要保护,对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还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保保护护手手段段:应以关税保护为主。保保护护期期限限:当被保护的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价格低于进口产品时便不需要保护了,或者经过一段时间被保护的工业仍然不能自立,不具备与外国产品竞争的能力,也应放弃保护。时间应以三十年为限。5、幼稚产业保护论的简评积极意义: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态度是积极的:保护对象严格限制在有潜力的幼稚产业保护不是无限期的保护是有选择、有区别的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自由贸易不足之处:对生产力的理解有问题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也有问题补补充充::幼幼稚稚产产业业的的选选择择标标准准穆勒标准(Mill’stest)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内部规模经济)。巴斯塔布尔标准(Bastable’stest)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能抵消现在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Kemp’stest)坎普标准注重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性。第第三三节节超超保保护护贸贸易易理理论论一、超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期(帝国主义时期),国际经济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危机频发,特别是“大危机”的爆发,使得市场问题变得尤其尖锐,竞争激烈,各国极力保护国内市场,争夺外国市场。“一战”后,美国的工业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老大,但是它并未放弃其传统的保护贸易政策,反而强化其保护措施。4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英国,由于战争的影响和自身经济地位的下降,也转而实施保护贸易政策。二、超保护贸易理论的特点(1)贸易保护的对象不仅是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已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2)贸易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3)保护措施不只限于关税,还推行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它奖出限入措施;(4)不再是防御性的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5)贸易保护的受益者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三、超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约约翰翰··梅梅纳纳德德··凯凯恩恩斯斯:曾任过英国财政大臣顾问,英格兰银行董事和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先是自由贸易主义的拥护者,“大危机”后成为超保护贸易论的代表人物。1936年发表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中的观点为西方各国制定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一)凯恩斯关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经济危机和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造成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灵活偏好规律(流动性偏好规律)。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鼓励个人消费和投资;增加公共消费和公共投资。(二)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1、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假设在现实经济中不存在。国际贸易收支自动调节平衡的观点忽视了贸易顺差的重要性。基基本本观观点点: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2、贸易乘数理论由其投资乘数理论扩展而来:投资乘数:K=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C(消费)∕△Y(收入)则△Y=△I(投资)×K假定△X为出口增加额,△M为进口增加额;据投资乘数公式,则有:△Y=[△I+(△X-△M)]·K当△I一定时,外外贸贸顺顺差差((△△XX--△△MM))也也能能对对国国民民收收入入的的增增加加起起到到倍倍数数作作用用。5结论:政政府府实实行行超超保保护护贸贸易易政政策策,,争争取取外外贸贸顺顺差差。(三)超保护贸易理论简评1、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系统论述了国家干预经济、干预外贸的重要性,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场革命。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科学地探讨了外贸与其他经济因素的内在联系。4、追求外贸顺差是产生国际贸易摩擦和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的重要根源。5、掩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6、其认为利息水平的高低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观点是不科学的。第第四四节节中中心心--外外围围理理论论一、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国际经济体系二分论——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其原因: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中心国家工业制成品需求收入弹性较高,外围国家初级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工会的作用不同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二、阿明的中心-外围理论中心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外围对中心的依附也正是由于中心对外围的剥削和它们之间存在的不平等交换。财富向中心国家积累,贫困向外围国家蔓延。外围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以摆脱对中心国家商业依附、金融依附和技术依附,就必须加强经济合作,努力实现工业化。三、中心-外围理论的简评从理论和实践上揭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关系。为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旧的国际经济关系,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思想武器。倡导发展中国家应实施贸易保护政策、走工业化道路的主张和政策建议对经济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中心-外围理论是“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基础,但这一战略的实施效果大多不佳。这一理论的某些观点和解释包含有不科学的成份。第五节保护贸易新理论一、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tradepolicy)是指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战略性贸易政策包括四种情形:利用关税抽取国外企业的垄断利润、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促进研发以扩大出口、出口补贴以促进出口。61、攫取外国垄断利润布兰德和斯潘塞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进口国有可能通过征收关税分享利润,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假定只有一个全球垄断厂商。)小小结结进口国可以通过关税分享外国寡头或垄断企业的利润,并提高整个国民收益。但是
本文标题:按时发生地方5第五章保护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0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