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掌握气候特点搞好粮食保管工作的实践和认识
掌握气候特点搞好粮食保管工作的实践和认识尚金锁(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摘要作者用了6年时间,对影响粮食安全保管的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雨情,以及不同类型仓库的仓温、粮温、仓湿、粮湿,不同季节虫、霉、鼠、雀对粮食保管造成的危害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积累了6万多个数据,从中筛选出29600多个数据,编制出一套《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用坐标法把气候和粮情变化规律直观地标示出来,并附有一万多字的说明书,总结出一年中各个时期保粮的措施与重点工作。经过20多年的应用实践,在安全保粮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推广至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对做好粮食保管工作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关键词气候特点粮食保管示意图实践认识我库地处华北大平原,北纬37.5°,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主要特点是:春季干燥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最高气温39°C以上,最低气温-20°C以下,最大年温差59°C以上,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月份)84%,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2月份)55%,全年无霜期184天,年平均降雨量在400—500mm,70%集中在夏季。这些气候特点有些是对安全储粮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变不利为有利因素,是摆在我们保粮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安全储粮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和探讨,共积累了69000多个数据,从中筛选出29600多个数据,绘制了“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图上作业指导储粮工作。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对存粮有计划地、灵活地采用自然风干、热入、沙压、密闭、双低、冷冻等多种科学保粮方法,扬长避短,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综合多年来我们在保粮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1春暖风多空气干,安全储粮抓关键进入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平均气温14°C,平均降水43.5mm,平均相对湿度58%,为四季最小,平均风速3.3m/s,为四季之首。主要特点:降水少,风速大,气温逐渐回升,湿度小,蒸发强烈,天气干燥(详见表一)。根据这一气候特点,我们每年3-5月份积极开展自然风干、春防和存粮安全大普查等各项工作,确保储粮安全。尚金锁,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粮油储检,通讯地址: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邮编:055450,电子信箱:sjs01@hbrd.net。1.1自然风干季节到,通风降水要搞好自然风干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大气的湿度、风力和温度三个因素,我们当地每年春季都有很适合自然风干的条件(详细情况见表1)。表11-6月份各月的气象数据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大气平均温度(°C)-4.4-0.76.813.420.225.8大气最高温度(°C)13.317.521.828.635.739.7大气平均相对湿度(%)615560635863大气最低相对湿度(%)6.38.6811.313.618.6平均风速(m/s)2.12.83.33.33.43.2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第一,3月份以后气温回升到0°C以上(冰点以上)。以冰点为界,冰点以上的温度较冰点以下的温度有明显的降水效果。所以3月份以后,就可以对水分大的粮食开始自然风干。4、5月份气温进一步上升,降水效果显著提高,我们就要抓紧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时机,进行自然风干降水。第二,3-5月份,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很小,在58-63%之间,基本上平衡于安全储粮标准水分13%,最低相对湿度在11%,相当于平衡水分的7%左右。根据坏天气湿度大,好天气湿度小,夜间湿度大,白天湿度小的特点,工作中适时进行苫盖和通风晾晒,粮食水分完全可以降到安全储粮标准水分以下。第三,3-5月份3个月的平均月风速都较快(相当于2-3级),最大风速达15-19m/s(相当于6-8级)。在这样的风速下,增加了空气流动产生的压力,可以加快粮堆中的空气交换速度,提高降水效果。综合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影响自然风干、降水效果的大气温度、湿度和风速这三个因素最适宜的条件均出现在3-5月份,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特殊优越条件。近年来,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收购主体向多元化发展,不少农民的售粮习惯发生改变,粮食收获后不进行整理晾晒就直接出售。这样,粮食购销企业不可避免要收购高水分粮食。如何收购和安全保管这些高水分粮食,是摆在粮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从2000年开始,我们经过5年的摸索试验,研究成功了“高水分玉米利用通风垛自然降水技术”,根据不同水分、不同储存环境,采取不同的整理、码垛形式,采用不同的通风方法,使水分在20%以内的玉米,不用烘干、不用晾晒,就可以安全渡夏。不仅方便了群众售粮,还使每吨玉米经营费用降低了50%以上,达到了降水、减耗、保鲜、保值的目的,拓宽了销售市场。由此可见,利用春季干燥的空气对水分大的粮食进行自然风干降水,是确保储粮安全的一项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并且还可以收到节约人力物力、防止污染、降低费用、保持粮食品质等多方面的良好效果。1.23月以后气温暖,春防工作记心间每年进入3月份,气温逐渐回升,极端最高气温在20°C以上。根据我们的观察,3月中旬以后就有少量害虫,在中午以前钻出洞穴活动,这时一般是昼出夜伏;4月中旬至5月下旬,仓前土壤温度达24°C,这时害虫开始侵袭粮仓;5月下旬到6月下旬,害虫侵袭达到高峰,每天下午5点左右,害虫侵袭密度最高,每分钟平均3头以上;6月中旬以后,害虫大部分都找到了活动场所,另外,由于极端最高气温已达到40°C左右,所以害虫侵袭明显减少。根据害虫的活动情况,我们每年3月份就开始进行清消,一般是3月份搞一次,4月份每旬搞一次,5月份至6月上旬5-7天搞一次,或者随发现随清消。为了防止害虫感染,我们把粮仓的门窗全部密封,只留一个出入窗口。这样既可防止害虫的感染,又能防止外界热气的侵入,延长粮仓的低温时间,确保储粮安全。1.3春暖花开粮温升,储粮安全记心中春暖花开,粮温逐渐回升,粮堆越冬害虫和微生物开始危害粮食,储粮安全大检查应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表2是1-6月份气温、粮温变化情况。表21-6月大气温度和粮食温度变化情况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大气平均温度(°C)-4.4-0.76.813.420.225.9大气最高温度(°C)13.317.521.828.635.739.7粮食平均温度(°C)7.67.19.513.21720.7粮食最高温度(°C)16.314.814.81821.625.8由表2不难看出,4月份以后粮温逐渐适应害虫的活动条件,粮堆害虫开始生长繁殖危害粮食。另外,随着气温仓温的回升,容易形成温差,造成结露。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所以四月份以后就要组织储粮大普查。为了及时掌握粮情变化,我们绘制了“三温三湿变化图”,每次测化结果,利用曲线在图上明确地标出来,根据三温三湿曲线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粮情,把一切不安全隐患消灭在初期。2夏粮热入密仓房,高温杀虫办法强每年夏粮开始入库,正值六月中下旬,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小。一年的极端最高温度就在六月份,易出现雷雨天。但是,空气还是很干燥的。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夏粮快收、快打、快入库,大力提倡高温热入、热沙压顶密闭保管。实践证明,这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有效措施。以6月份入库的小麦为例:当时气温高、湿度小,仓库入满以后,粮温高达38℃左右,小麦水分10.5%以下。这时我们抓住时机,曝晒沙子,到午后两点以后,沙温升到67℃以上,沙子含水降到1%以下,大家顶着烈日曝晒,趁热入库,搞沙子热压顶。因沙子温度高,仓温升高很快。为了保持仓温,除进出窗口外,其它门窗全部密闭。当时仓温高达42℃,仓内相对湿度降到17%以下,这项工作要求越快越好。沙压10天以后,经观察,沙温还在40℃,仓温37℃,粮食表层20㎝受沙温影响,粮温高达40℃,仓内相对湿度20%。由于长时间的高温低湿度密闭保管,破坏了害虫的生长繁殖条件,收到了小麦热入库、热沙压顶连续保管三年零一个月无虫、无霉的良好效果。第三年头只熏蒸一次,万斤保管费年平均开支0.79元,比以往年份的2.34元少开支1.55元。为了摸索经验,我们还做了一些小试验。用不同水分的小麦在25-29℃中饲养玉米象,共分5个饲养袋,每个袋装20头玉米象,75天后,活虫头数如表3:表3玉米象在不同水分小麦中的繁殖情况小麦水分活虫头数15.6%58113.8%32111.8%8910.5%178.2%无发现活虫通过这次实验更进一步说明,控制储粮水分有关键性的意义。我们把每年热入库的小麦水分控制在10.5-11%,加上长时间的近40℃的高温,破坏了害虫的生长繁殖条件,收到了防虫防霉、保持粮食品质的良好效果。各地多年的经验也证明:小麦高温热入密闭保管是一个成功的经验。3每年进入湿热期,防虫防霉莫麻痹每年六月末至九月上旬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湿度大,平均气温在28.5℃以上,最高气温40℃,平均相对湿度在75-84%,全年总雨量的70%都集中在这三个月。这时粮温也正值最高,平均粮温在20-24.6℃,最高粮温25-28℃。(详细情况见表4)表4各月份的大气温度、湿度、降雨量及粮温情况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大气平均温度(℃)-4.4-0.76.813.420.225.927.724.72013.74.8-1.8大气平均最高温度(℃)13.317.521.828.635.739.737.735.731.330.421.213.4大气平均相对湿度(%)615560635863798475666765粮堆平均温度(℃)7.67.19.513.21720.723.224.623.32016.111粮食最高温度(℃)16.314.814.81821.625.827.327.225.822.519.316.7降雨量(mm)2.96.021.025.318.557.7117.7128.810.216.53.43.0从表四不难看出,6月末至9月份,气温、气湿、粮温都为虫霉的繁殖、发展、危害带来了有利条件。这时害虫发育速度快、繁殖率高,给防虫防霉危害带来了客观上的极大不利因素。另外,这时处在汛期,雨水大而集中,直接威胁着储粮安全。经过反复实践摸索,我们认为:改变仓储条件、提高仓房的密封质量,采取经济有效、安全的防治措施,做充分准备搞好防汛工作,来控制虫霉的危害和暴雨洪水的威胁,可以达到安全储粮的目的。3.1湿热空气危害大,密封仓房要细抓粮食是一种有生命的有机体,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化,粮食水分也随之变化,特别是每年进入高温、高湿期以后,虽然入库的粮食水分控制在安全储粮标准以内,但是,粮食遇到湿热空气后,很容易吸湿返潮,尤其是玉米(胚部大,组织疏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仓墙、仓底的防潮、隔热和气密性能,把仓墙、仓底全部用沥青处理,防止仓墙仓底返潮,降低仓墙的导热性能。二是仓顶全部采用吊顶,由单层顶变为双层顶,防止仓顶阴雨返潮,减少日照增温,提高仓顶隔温防潮性能。三是把仓房全部改为双层门窗,平时除留一个检查窗口外,其它门窗全部改为双层严格密封,这样有利于控制外界气候对粮仓内的影响,并有利于防止害虫感染。四是压盖密封。一般我们常采用的有沙土压盖、塑料薄膜单面密封储粮等多种压盖方法。总之,密封的粮堆要求达到粮食水分基本不变,温度变化不大,保证粮堆密封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渡夏。3.2储粮渡夏保安全,防治害虫最关键在改善仓储条件之后,主要还是选择正确的防治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运用、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保粮方针,清洁卫生工作仍然是这一方针的最基础工作。“治早、治少、治了”是防治害虫的指导原则。物理、机械、化学药剂防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能一刀切。在当前情况下,“双低(低氧、低药量)”保管的确是比较好的防治措施,采用“双低”这种保管方法大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粮食中化学药剂的残毒,节约了费用开支,确保了储粮安全渡夏和食用品质。7月份,新入库的小麦后熟期还未完成,陈存粮粮温已经升高,这时粮食呼吸旺盛耗氧量大,放出二氧化碳
本文标题:掌握气候特点搞好粮食保管工作的实践和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1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