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题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C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上述观点()A.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夸大事物的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C.前者正确.它说明物质都是运动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前者错误,它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它正确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3.“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B.形而上学的运动观C.唯心主义的运动观D.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C•(2011江苏)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A•(2011高考浙江卷26)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B•(全国卷)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汽车等。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B•(09年海南卷)2009年事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说明•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09年江苏卷)“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08年上海卷)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BC•(09年广东卷)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7、(07年江苏卷).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A•(09年江苏卷)《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08年江苏卷)“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08年重庆卷)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其遵循的哲学依据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C.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D.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07年广东卷)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①赤潮不能消灭但能有效扼制•②赤潮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④赤潮不能消灭也不能扼制•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C•(09年全国卷)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B•(09广东24)“我们要坚强,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这体现了•①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②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③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④团结互助可以减少损害•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C•(08年宁夏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B(2010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2010上海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AB•(2010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24、(2010年高考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辨析题: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的,因而是不变的。.(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2)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有一定的条件和形式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有的条件变化了,规律就会发生改变。(3)不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规律。因此,我们应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着的客观规律办事。
本文标题: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1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