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探索教育在国民小学综合活动领域中的推广与实施
1探索教育在國民小學綜合活動領域中的推廣與實施彰化縣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兼任輔導員黃宏田一、引言與期望過去的學校教育,過於強調知識的傳遞,而忽略了技能和情意上的養成,造成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強記一大堆書本上的知識,長期以往,培養出來的學生完全和實際生活脫節,甚至失去求知的好奇心與生活技能。可喜的是,為了回歸學生學習本質、符應教育改革需求、破除智育掛帥迷思、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呉清山,2003),民國九十年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學生帶的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實施四年以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體會到:學生僅僅學得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需透過體驗與活動,讓學生超越記憶與背誦,並學會自我省思與生活實踐,才能將知識「轉化」成生活的智慧。綜合活動領域,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活動學習,對於「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等重要議題的教學融入,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切入點,增加學生體驗與省思機會。其中探索教育(AdventureEducation)的活動課程設計,突破了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學校中人力、物力、時間有限的窘境,提供教學現場中綜合活動領域創新的教學模式,重視「省思」在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張勳誠,2003)。透過探索教育的體驗活動設計,讓學生真正有機會思考,如何將學校中習得的技能與知識,轉化運用到現實的生活環境,甚至能從現有的省思、討論與師生相互回饋中,發現新方法和新思維去面對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困境,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新的人生價值觀與自我效能感。本文期望透過探討探索教育內涵與理念,及在學校中的實施與推廣可行的做法,提供給綜合活動領域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參考,以有效落實綜合活動領域體驗、省思與實踐的理念,達成九年一貫課程揭櫫的教育目標。二、探索教育的意涵與發展歷史探索教育(AdventureEducation簡稱A.E.)是根據杜威〈JohnDeway〉做中學習(Learningbydoing)的經驗學習模式,讓學生從有趣的活動中,體驗溝通合作、問題解決、信任支持、團隊動力……,以及良好品格的重要性,並將學習到的操作經驗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之上。探索教育(AdventureEducation)在國外約有二十年的發展歷史,強調活動的體驗學習與反思應用,符合九年一貫綜合活動領域的體驗精神。探索教育的歷史及來源包括以下六項(蔡居澤、廖炳煌,2001)。(一)遠古時代的冒險、探索,是人類的天性和本能2人們藉著與大自然親近,從原始生活中的恐懼轉為對自然的喜愛和保護。(二)戶外學校的成立(OutwardBound)1913年夏天,英國牛津大學學生科漢(KurtHahn)利用柏拉圖共和國的理想來改造社會,他想在健康的草原教育下一代的領導者,便離開腐敗的環境,重新擔任改造社會的工作。從教育改革著手,成立一系列的戶外學校,推廣探索教育。(三)經驗教育學會(AEE)的成立1977年成立,秉承杜威(JohnDewey)經驗教育的主張,透過此學會的服務,美國探索教育更加蓬勃發展,且對於活動「證照制度」的努力,也使探索教育更制度化,並維持一定的水準。(四)國家戶外領導學校(TheNationalOutdoorLeadershipSchool)專門培訓戶外學校的領導幹部,使學員體驗自己的實力,並有機會貢獻社會。(五)野外學校(WEA)同樣在為探索教育培訓領導幹部,鼓勵人們享受戶外生活和提升野外保育的態度。(六)探索課程(ProjectAdventure,簡稱PA)1971年美國麻州漢彌爾頓高中校長正式將野外教育納入學校課程,在學校舉辦戶外活動,培養學生更警覺、活潑、負責任且富有創造力。這是科際整合的課程,時間為期一年,從基本到進階,建立信心主動發掘問題。從探索教育的歷史發展可知,探索教育(AdventureEducation)和探索教育計畫〈ProjectAdventure〉兩者在內涵上有不同的發展系統:戶外學習系統(OutwardBound)是探索教育(A.E.)的起源和主軸,而盛行於公司或民間企業及學校的平面遊戲及高空繩索,是屬於1971年改編自戶外課程的探索教育計畫(P.A.)(蔡居澤、廖炳煌,2005)。但兩者在活動價值與意義上,均強調透過體驗活動,以促進激發個人的成長、同儕關係的增進、及社會意識的增進。綜合以上所述,本文中探索教育(adventureeducation)係指在學校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領域中,所實施有目的性的探索活動課程,內容涵蓋生理、社會和心理冒險歷程的教育,以激起參與學生的不確定和冒險感,促使其面對團隊及個人的高度體3驗與省思,並連結自己與他人的經驗,進而提升自我的知覺與評價,並能在生活中應用與實踐,以達到教育目標。三、學校探索教育的理論基礎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綜合活動領域一直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原因是因為綜合活動領域結合探索教育的方式進行,滿足了學生的好奇與探索世界的需求,更由於探索教育強調作中學的原則,有別其領域的學習模式,因此才能得到學生的青睞。其實探索教育的實施是循序漸進的,有些戶外活動如,野外攀爬、高空繩索等,受限於學校人力、設備與學生安全考量,並不全然適合在學校中實施,因此,在討論與實施探索教育前,應先掌握探索教育的精神與理念,配合學校九年一貫課程實施,選擇其中適合在學校中實施探索教育,是相當重要的。茲將探索教育的理論與理念臚列如下:(一)經驗學習圈(TheExperientialLearningCycle)探索教育的實施原則和哲學,乃基於經驗教育的基礎(Gass,1993)。經驗學習計畫的信念,認為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欲產生學習或行為上的改變,需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ewey,1938)。改變需要某種形式的的經驗作為其促進的基礎,而經驗學習者因為此種知識的轉換過程,比其他形式的學習更有價值。因此,經驗學習通常要求學習者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好奇探究的態度。它通常被定義為結合「從作中學」和「反省思考」(learningbydoingandreflection),是一種積極主動而非被動的過程,要求學習者具自發性的動機,並對學習本身負責(Gass,1993)。經驗學習圈是探索活動的主要基礎理論架構,也是經驗教育的主要學習模式。不同的學者對經驗學習圈有不同的看法,包括Lewin、Dewey、Piaget及Kolb等人都曾提出自己的模式。本文中的探索教育經驗學習圈(圖1)的架構,主要是依據Kolb的模式轉化而來。其過程分為四部分,分別為體驗(experiential)、反省(reflecting)、普遍化(generalizing)、應用(applying)(蔡居澤、廖炳煌,2001)。4圖一探索教育經驗學習圈(引自蔡居澤、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此四部分為一循環模式,主要概念是老師透過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從活動體驗中吸取具體經驗。其次,從經驗中反思體會之後,能將體會的結果普遍化,並應用到真實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此一過程,也是KarlRohnke歸納的經驗整理歷程---What(直接經驗回憶)、SoWhat(經驗的反思與體會與普遍化)、NowWhat(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蔡居澤、廖炳煌,2001)。(二)自發性挑戰(ChallengebyChoice)自發性挑戰是探索活動的中心思想,意指所有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有權利選擇何時參與活動和參與的程度,決定權總是操之在個人。如果個人因為任何理由而感到不舒服,或不確定是否參與某項活動,則可選擇先不加入活動而退到一旁。但這並不表示個人可藉者自發性挑戰的理由,在活動中消失或離開團體,團體尊重個人對活動選擇參與程度較低,而個人也應以一些方式來增加團體的經驗價值,即使是扮演一個較不活躍的角色,但仍與團體共同出席,這才是自發性挑戰的原意(Schoel,1988)。因此,在學校中實施探索教育時,當學生對活動覺得恐懼或猶豫時,老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尊重,暫時請他到一旁當觀察員,等到他心裡覺得準備好了,歡迎他隨時回到團隊。當學生不願意開口表達意見時,也不需要操之過急,適度採取小組討論或是繪畫表達,也會降低學生發表的恐懼。(三)全方位價值契約(FullValueContract)全方位價值契約是探索活動中最有價值、最重要的觀念之一。基本信念是團體中的每個成員與團體本身均有價值,這些價值進而結合為團體的行為指導方針與規範。因此,全方位價值契約乃是藉以讓團體成員共同努力,發覺正面積極價值的一種進程。它通常表現在鼓勵、目標設定、團體討論、寬容精神、以及衝突處理上。全方位價值契約促使團體肯定下列四種價值:自我、他人、學習團體、和學習的經驗/機會。因此,在成為探索活動團體的成員時,每個人均須同意承諾團體所訂定的價值契約。全方位價值契約的主要理念如下(蔡居澤、廖炳煌,2001)。1、確保團體成員身體及心理的健康安全,並遵守團體行為規範。2、承諾願意同心協力達成個人與團隊的目標。3、真誠給予和接受他人的回饋,並致力於改變,以達成適當的行為。4、拋棄負面想法及感覺,積極的參與學習及成長過程。5、願意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56、肯定自我及他人價值,找出每個人的正面特質,進而肯定團體及其學習經驗和學習契機。在探索教育實施前,由於學生缺乏具體經驗,及避免玩鬧嬉戲,脫離活動主題,老師有必要向學生說明具體的行為規範,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及維護學生的安全。全方位價值契約行為規範說明如下。1、出現(Showup):要求學生把握參加活動的機會,並將重心放在課程學習上,排除任何會分心的人、事、物。2、專心(Payattention):要求學生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體驗及了解活動上,並專心聆聽他人說的話,更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話。3、說真心話(Speakthetruth):請學生真實面對當下的自己,並說出真心話,體認每個人在活動中的經驗和感受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對於全體的學習經驗都是重要的。每個人的感覺及想法,對於自己及他人都有潛在的學習價值。4、開放的態度(Beopentooutcomes):每個人對活動都有預期的想法和恐懼感,請學生試著忘卻預設立場,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活動中發生的狀況,並且避免在活動結束前做任何的評斷。5、注意身心的安全(Attendtosafety):團體中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學習環境的安全無慮。不論在口語上或肢體行為上,都要注意學生生理及心理上的安全需要,同時竭盡所能給予夥伴最大的鼓勵與支持,相信他人也會以真心扶持來回報。全方位價值契約有規範團體的功能,團體成員對於價值契約的承諾程度,對於團隊氣氛也會有相當的影響,因此在學校中實施探索教育前,有必要在第一堂課時,和學生共同討論全方位價值契約的內容,甚至可以修正出班上專屬的全方位為價值契約,全班共同簽署並願意承諾共同遵守,以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及維護學生安全,當有學生有脫離遊戲規則或刻意不配合時,老師得以拿出全方位價值契約加以規範要求遵守。四、學習轉移理論(TransferofLearning)探索活動真正的價值或效能,主要根基於參與活動者,在探索活動中所學習的經驗,能否有效的運用到未來實際生活中,此一效果可稱之為學習轉移(thetransferoflearning)(Gass,1993)。探索活動學習轉移理論主要有三種,可用來解釋為何在探索活動中的經驗,可以轉移至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和成長,即特定性轉移、非特定性轉移和隱喻性轉移。6(一)特定性轉移(specifictransfer):當學習者將初始的學習經驗,應用到與其相類似的特定任務中,心理學家推介此一特定現象為特定轉移,它也可以說是習慣的延伸和關聯。(二)非特定性轉移(non-specifictransfer):如果學習者並不是以技巧為基礎,而是將原先的認知經驗普遍化為概念,是一種原則和態度的轉移,然後將之運用到另一新的學習環境。當學習者面對生活中的環境時,能將課程中的美好經驗,實際運用在同儕團體中,發展信任的互動關係,建立友善的團體。(三)隱喻性轉移(metaphorictransfer):此一轉移同樣也需要學習者將某一情境中的學習體驗,普遍化至另一情境中,但在此一理論中,被轉移的原則並
本文标题:探索教育在国民小学综合活动领域中的推广与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2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