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广东教育出版信息技术基础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前言为了帮助老师们领会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基础》这本教科书,我们编写了这本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本书编写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科书是怎样编写的,用这本教科书怎样进行教学,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有哪些。关于教科书怎样编写的问题,本书分三个层面阐述:第一层面是“教科书编写说明”,对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体系结构、课时安排建议、编写体例说明、教科书主要特点等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第二层面是章教材分析,对该章教材的目标要求、作用与地位、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第三层面是节教材分析,对该节教材目标要求、作用与地位、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阐述,能方便老师们从整体和局部来把握这本教科书。关于用这本教科书怎样进行教学的问题,“教科书编写说明”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有说明,各章、节相应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内容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课前准备、问题考虑等,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关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的问题,各章、节相应给出了一些教学评价建议,内容包括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希望使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习惯。关于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问题,本书对应教科书各节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参考网站,练习题或实践项目给了参考答案或提示。本书的体系结构基本按照教科书的章节体系结构。编写体例:章设置“概述”,内容包括课标内容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时分配建议,节设置课标内容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练习参考答案(或提示说明)、参考教学案例、参考资料、参考网站等。本书仅供教学参考。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来进行。本书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尚需教学实际的完善,我们诚恳地希望老师们为这次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欢迎老师们及时批评、指正。来函请寄:,E-mail:,网址:编者2004年2月3目录前言教科书编写说明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本章概述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第二章信息的获取本章概述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第四节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本章概述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本章概述第一节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第三节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第四节综合活动:我的家乡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本章概述第一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第二节使用数据库第三节剖析数据库第四节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第六章信息安全本章概述第一节信息安全及防范策略第二节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网络道德规范第三节综合活动:信息技术问题辩论会4教科书编写说明一、编写指导思想1.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2.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教科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教科书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5.注重“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教科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形式多样的5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6.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二、内容体系结构教科书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即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经验,并考虑《信息技术基础》主题内容及其特点,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节中,与具体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这样效果较好。考虑到各章篇幅的均衡,全书分为六章,内容体系结构和各章节对应的课标内容标准以及课时安排如下表。《信息技术基础》体系结构章节对应课标内容标准课时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一)(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1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一)(1)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四)(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四)(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1第二章信息的获取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一)(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16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一)(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四)(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四)(4)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12.4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一)(2)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一)(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一)(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四)(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二)(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2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二)(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2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二)(1)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5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2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二)(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24.3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二)(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四)(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274.4综合活动:我的家乡(一)(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一)(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二)(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二)(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四)(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5.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三)(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15.2使用数据库(三)(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25.3剖析数据库(三)(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25.4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一)(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一)(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三)(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四)(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第六章信息安全6.1信息安全及防范策略(四)(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四)(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26.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网络道德规范(四)(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四)(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四)(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186.3综合活动:信息技术问题辩论会意图:针对信息技术活动中容易模糊的问题展开辩论,澄清有关问题,提高信息活动能力;也希望对全书进行一次回顾。1应该说明的是,上述表格中的章节与课标内容标准对应的只是大致的关系,课标中有些内容标准要经历几节、几章甚至全书的学习才能完成。例如,“(二)(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贯穿第三章全章和第四章第一、二节,“(四)(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四)(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几乎贯穿全书。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具体说明及要求参见各章、各节的学习目标要求及教材分析部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包含了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用通用工具、智能工具及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等)、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以及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本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把它分成上、下两章是出于各章篇幅应相对均衡的考虑。信息安全是信息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专门设置一章来学习和探讨这个
本文标题:广东教育出版信息技术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6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