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13届财务管理专业财务会计课件第十一十二章收费利报表
财务会计学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一节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第二节利润总额的形成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第四节净利润及其分配第一节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一、收入二、费用三、利润一、收入(一)收入的概念收入分为狭义收入和广义收入。狭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出资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我国会计准则将收入定义为狭义收入。广义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出资等有关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二)收入的分类:1、狭义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中取得的净收入(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大于其成本的差额),其性质也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2、广义收入除了包括狭义收入之外,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二、费用(一)费用的概念费用也分为狭义费用和广义费用。狭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了取得狭义收入而发生的耗费。广义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分配等有关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二)费用的分类1、狭义费用包括营业费用和投资损失。营业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投资损失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中发生的净损失(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2、广义费用可以分为本年税前费用和所得税两部分。本年税前费用除了包括狭义费用之外,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支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各项资产发生减值形成的损失;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支出。所得税费用是指应在会计税前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三)费用、成本、支出的关系1、成本、费用、支出的含义:费用、成本和支出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1)费用:费用概念前已述及。由于广义费用要与广义收入配合起来计算利润,因而可以将其概括为期间化的耗费。(2)成本:成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成本是指为了取得资产或达到特定目的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狭义成本是指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即生产及劳务成本。从上述成本概念可以看出,不论是广义或狭义成本概念,均将成本概括为对象化的耗费。(3)支出:支出是指各项资产的减少,包括偿债性支出、成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偿债性支出是指用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偿付各项债务的支出,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成本性支出是指某一项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另一项资产增加的支出,使资产总额保持不变;费用性支出是指某一项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费用增加的支出,使资产与利润同时减少;权益性支出是指某一项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除利润以外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的支出,使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2、费用、成本、支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1)支出:是资产的减少,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期间化)、成本性支出(对象化),还包括其他支出(如偿债支出)(2)费用:是引起利润减少的耗费,它一般是期间化的耗费,费用性支出形成费用。但费用中还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如预提费用)(3)成本:是对象化耗费,成本性支出形成成本。但成本中也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如预提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三、利润(一)利润概述利润也称为净利润或净收益。从狭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包括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以及其他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损失。从广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是指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利润按其形成过程,分为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税前利润也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税后利润,也称净利润。(二)核算收入、费用期末结转①结转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贷:本年利润②结转费用: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第二节利润总额的形成一、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二、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三、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四、营业税金及附加五、销售费用六、管理费用七、七、财务费用八、资产减值损失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十、投资净损益十一、营业外收支净额十二、利润总额.一、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一)营业收入的确认1、营业收入的范围(1)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进行经常性业务取得的收入,如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包括产成品、代制品、代修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出租包装物和固定资产、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和出售材料物资等取得的收入。(2)营业收入确认的基本条件确认营业收入,一般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②收入能够可靠的计量。2、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企业在销售商品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具体条件是: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④与商品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⑤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3、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企业提供劳务,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确认和计量。(1).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对该项交易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②与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③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④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2).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不能对该项交易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则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对已发生的成本和可能收回的金额进行尽可能合理的估计,只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收益:①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劳务成本,不确认损益;②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不能得到补偿,则不能确认收入,但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结转劳务成本,将其全部确认为损失。4、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主要是指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与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相关的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营业费用的确认1、营业费用的范围: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费用营业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主营业务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费用主要包括其他业务成本等。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的应由当期营业收入补偿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2、营业费用的确认标准(1)确认营业费用应考虑的因素:①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关系②营业费用的归属期(2)确认营业费用的具体标准:①按其与营业收入的直接联系确认营业费用;若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与取得本期营业收入有直接联系,就应确认为本期营业费用。(如销货运费)②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营业费用;若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与取得本期营业收入无直接联系,但能为若干会计期间带来效益,则用一定分配方式,分别确认为各期营业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③在耗费发生时直接确认为营业费用。若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与营业收入无直接联系,且只能为一个会计期间带来效益,或受益期难合理估计,则应确认为当期营业费用(如当期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广告费)二、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一)销售商品一般业务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应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时,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应根据具体情况:借: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有现金折扣,一般采用总价法进行核算。销货退回与折让:企业已经销售的商品,可能会由于品种、质量等不符合购销合同的规定而被客户退回或发生销售折让。企业收到退回的商品或发生销售折让时,应退还货款或冲减应收账款,并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由企业负担的发货及退货运杂费,计入销售费用。结转已售产品成本:企业不论采用现销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均应结转已销商品(扣除销售退回)的成本。1、现销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赊销: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销货折让或销货退回借: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应收账款(银行存款)4、现金折扣:①净价法②总价法5、结转已售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二)特殊商品的销售业务1、若赊销产品后经济利益不一定流入企业:若销售产品的经济利益不一定流入企业,则不确认收入,但成本和税金要处理。(1)企业售出商品后得知购货方因突发财务困难无法支付货款,则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能确认收入,此时作:借:发出商品贷:库存商品(2)待已销商品退回后作:借:库存商品贷:发出商品(3)若已开出增值税发票,则作:借:应收账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待商品退回后,开具红字增值税发票冲减并做账: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应收账款2、附有退货条件的商品销售P271(1)估计不退货部分: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包括预计退货部分的税额)(2)估计退货部分(不确认收入):借:发出商品贷:库存商品(3)收到的可能退货商品的款: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4)若无法合理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全部确认为发出商品,等退货期满时确认营业收入。3、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商品销售企业销售的商品如果需要负责安装调试,且安装调试的结果经购货单位检验合格后购货合同才能生效,则企业在商品安装调试完成以前大多不应确认收入。若安装调试程序比较简单或检验是交货必须的程序,则在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后,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4、以旧换新的商品销售企业在销售商品的同时收购旧商品,则收购的旧商品确认为存货,支付的收购款不得冲减收入。按规定,收购旧商品不得确认增值税进项税额。(1)销售新商品时: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并结转出售新商品的成本(2)收购旧商品时:借:原材料(等)贷:银行存款5、短期分期收款商品销售(1)销售时按全额: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注:暂不确认税金)并结转成本(2)在合同规定的收款期: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3)如约定的收款期未收到款,也要确认增值税:借:应收账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6、具有融资性质的(即长期)分期收款商品销售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如果收款期较长(一般3年以上),则说明该销售业务具有融资性质。(1)发出商品时按全额:借:长期应收款(未来应收款总额)贷:主营业务收入(现销价格,或未来应收款总额的现值)未实现融资收益(2)各约定的收款期,按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收款时: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分摊收益即确认利息收入:借:未实现融资收益贷:财务费用7、售后回购:附有售后回购条件的商品,因售货方继续保留对该商品的控制权,购货单位不得随意将该商品进行处置,因而售货方不得确认收入,收取的价款应
本文标题: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13届财务管理专业财务会计课件第十一十二章收费利报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6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