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中学2014届高三备考历史第13周五训练试题(20131129)
1厚街中学2014届高三文科综合第13周试题(2013.11.29)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2、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13、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14、14.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被迫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云贵川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主要强调A.国民大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革命热情B.土地革命调动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日本侵华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16、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17、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1957年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没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18、《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2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广州成为这一时期中西贸易中心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B.三角贸易的形成C.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19、《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开展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0、《文明史纲》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B.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D.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21、表1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表1: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项目年代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23.515.513.9学历11.712.625.3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C.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D.西文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22、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相比较,他们的共同点是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②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③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D.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38、(24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3业。材料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和“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4分)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4)结合材料四和有关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6分)39、(28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金本位首先在英国实行,后来通过国际扩散,成为早期国际货币制度。英国是金本位的主要维持者……金本位时期是世界经济中工业迅速增长时期……英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是成功的关键。英国在整个19世纪一直是重要贸易国和资本输出的国家,人们完全相信英镑作为一种国际通货的能力。——《世界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材料三: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刘宗绪《世界近代史》4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钱满素《美国文明》材料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时期国际实行的货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英国在整个19世纪一直是重要贸易国和资本输出的国家”这句话的?(6分)(3)据材料三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6分)(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与“罗斯福新政”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8分)5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DCBCCDDBBCDA38.(24分)参考答案(1)含义:中国实行海禁;西方新航路开辟。(4分)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2)模式创新:英国实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4分)(3)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输出商品和资本,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发展创造条件。(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积极影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中国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4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决策,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等。(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9.(28分)参考答案(1)标志性事件:新航路开辟和英国工业革命(4分)原因: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欧洲经济实力不够强大;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广泛建立,扩张缺乏政治后盾;缺乏新式交通工具等技术保障;欧洲以外地区传统经济的抵制。(4分,答出二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金本位制度。(2分)含义:英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和世界贸易中心,先后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4分)(3)调整: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2分)贡献: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分,答
本文标题:广东省东莞市厚街中学2014届高三备考历史第13周五训练试题(2013112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6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