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征税和纳税》的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征税和纳税》的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些疏远,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要搜集尽可能多的素材,将这些素材转化为探究性问题,并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协商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一步步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应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知识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构建,从而真正领会教材的精髓。自觉依法纳税,履行公民基本义务是设置本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本课的主题。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这是本课的教育目的所在,同时也是通过对整个第四课的学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又是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有的思想觉悟。因此,此问题也是实现本课思想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二、教学策略与过程首先,在五分钟“新闻发布会”后,我让学生谈谈对其中一名同学所报道的“国家对纳税人编造虚假纳税依据加大处罚力度”的新闻的认识。这当中,我适当提示,让学生从两个角度即社会实际和个税的作用思考:“社会实际”其实就是指前面所学的影响消费的因素;而“个税的作用”则是刚学过的内容,学生记忆犹新。这都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一步步设计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连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这符合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方法:首先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接着指引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老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从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最终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在新课阶段,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的探究问题。首先,播放了一个名为“假如国家没有税收”的Flash,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了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情境,紧跟着抛出了第一个探究性问题:“结合该Flash的内容及以前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纳税必要性的认识。”这是一道开放型的探究题,可以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内化。有同学说:“如果没有税收,国家就不能实现它的各项职能,社会就会产生混乱,人们的生活也就安定不了。”也有同学说:“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可以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同学们的议论纷纷中,我因势利导,与学生达成了“公民自觉诚信纳税,既是履行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贡献”的共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我给同学们展示了国家在各项项目上的投入如“十运会的举办”、“青藏铁路的全线铺通”、“神六的发射”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依法纳税必要性的认识。这一环节由于学生没有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所以通过这个Flash,起到“顺化”的作用,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这样,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紧接着,我运用了“抛锚式教学方式”或称“实例式教学”,即建立起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出示第二个探究问题前,先给学生一个“小明买MP3是否索要发票陷入两难”的实例,这个例子平时显而易见,有同学也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于是我便适时的抛给同学第二个探究性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课堂里似乎一下子就沸腾起来,我让同学们4人一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时我发现,每一小组都会有几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交流时,有人说:“索要发票,就可以保证售后服务。”有人说:“不要票,打了折,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不是挺合算的吗?”也有人说:“索要发票,还可以参加抽奖活动呢!”虽然同学们有很多的智慧火花,但是却没有人提到这与税收的关系上来,于是,我便因势利导:“是否索要发票,与商场会有什么利益冲突吗?”有同学似乎一下子领悟过来,同学们迫不及待的说:“如果不索要发票,商场便乘机逃税,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国家的税收便得不到保证,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失去保障了。”这个问题的解决在整堂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的巩固,又为我设置第三个探究性问题埋下了伏笔。在第三个探究性问题出示前,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父子的对话”,然后问道:“中学生和纳税是否有关?”该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很多人对此的评价不一,会有不同的结论和理由。这时,我向学生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你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碰到直接要交税的事,这时学生就想到中奖要交税,去银行取钱要交20%的利息税。再如,有时虽然不是直接交税,但也间接纳了税,如消费时所买物品中就包含了税收等等。通过适当启发,同学的思路顿时开阔,思维的火花迸发,大家都踊跃发言,并且在彼此的讨论、交流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后,我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当场搜集一些税收的宣传口号,集思广益,充分调动了每个同学的参与热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情感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这可谓本课的一大亮点。三、教学反思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流程,我深深感受到思想政治新课程与以往教学的很大不同之处,就是思想教育的方法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思想政治课,教师常常是将正确的价值观“教”给学生,学生记住了这些观点,然后用这些观点来分析问题,但是学生是否真的从心底里认同呢?如果不给学生自己思考的自由,不让他自己探究问题,学生可能并不会真的接受思想上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以前说到思想政治课,有些同学会认为过于“正统”,没有兴趣。现在,新课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出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对待事物的态度。通过这种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语言中、行为中,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接受正确的思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这种探究问题的教学不但能达到教学目标,也能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通过讨论问题,在掌握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强的满足感。通过这三个探究问题的讨论,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新课改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应有如下改变:1.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思维的可开发性、可塑性非常强,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信任学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面对开放性问题,答案不要有局限性。如果仅以书本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答案,虽有标准答案,但学生的思维会被束缚,可能会抑制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教他们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十分重要的。现实中也是如此,我们将会遇见许多不同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只有靠自己去分析问题、判断情况,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注重培养的学习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化有很多,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发现、认识、探索,一边授课一边学习。
本文标题:《征税和纳税》的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57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