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重要名词(一)1、知会同意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为保护被试的,防止实验给被试带来身心上的伤害,必须在实验开始之前以书面的形式将研究的所有特点告知被试(或被试的监护人),确保被试对研究的知情,并决定是否同意参加实验。如果一个研究项目的进行必须要隐瞒信息或进行欺骗时,研究者必须得到同行的委员会的认可。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点上研究不同年龄的人,通过比较不同年龄被试的在某些方面的差异,从而研究发展的某些方面是否与年龄有相关的变化。3、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被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观察(即追踪),找出某种心理现象发展过程的系统性、规律性特点。4、横纵交叉研究: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5、趋势研究:又称预测研究,它是在有关对象的先前情况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某种预测模型,并在进一步的多次观察与测量中做出检验。6、被试间设计:用随机化的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族被试实施不同的实验处理。也叫独立样本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7、被试内设计: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或水平,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也叫重复测量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相关样本设计。8、被试间因子式实验设计:让不同的被试分别进入不同因子条件,从而比较实验的结果。9、被试内因子式实验设计:让相同的被试分别进入不同因子条件,从而比较实验的结果。10、完全随机化设计:用随机化的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族被试实施不同的实验处理。也叫独立样本设计。11、多因素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又称为完全随机析因设计。12、拉丁方设计:一种平衡设计。研究者为了抵消实验处理的顺序误差和学习效应,达到实验控制的目的,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13、多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研究者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成若干同质组(分组的个数等于实验处理的个数),同时用随机的方法分配每一组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也叫随机化区组设计。14、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同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些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一些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15、速度-准确性权衡(SAT):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率,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时间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16、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17、效度:测验有效地测量到其所要测量的目标的程度,很衡量测验准确性的指标。18、内容效度:指测验试题取样的适当性,也就是测验试题对想要测量的整个内容的代表性。(测验试题的代表性)19、效标效度:也叫实证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校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的一种效度指标。(校标:指足以显示测验所欲测量的目标的变量,是用以检验效度的参照标准。)20、构想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某一理论构想或心理特性的程度。(与心理理论构想的吻合程度)21、统计结论效度:是有关决定实验处理效应的数据分析程序的效度检验,是研究差误变异源和如何适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22、统计功效:也称作统计检验能力,在统计学上定义为不犯II类错误的概率。23、信度:测验的可靠性,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24、重测信度:也叫稳定系数。是指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然后根据被试两次测验的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该相关系数即为重测信度。25、复本信度:也叫等值系数。直至用同一个测验的两个版本对同一组被试施测后,计算两个版本得分的相关系数。26、同质信度:也叫内在一致性系数。是指各测验题得分的内在正相关性,正相关性越高,测验同质信度越高。27、评分者信度:检验不同评分者对统一测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的指标。28、分半信度法:将测验中所有的测验题平均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计算每一组的得分,并求出两者的相关系数,并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加以矫正。29、项目鉴别力指数:即项目区分度,也叫鉴别力,是指项目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可以用高分组通过率减去低分组通过率来求得。(D=PH-PL)30、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韦和麦金力于20世纪40年代制定的,是迄今应用极广、颇富权威的一种纸笔式人格测验,由10个临床量表和4个效度量表构成,最常用于鉴别精神疾病。31、双盲实验:在实验中,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哪些参与者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实验组。只有在所有数据被记录完毕之后(在有些情况下是分析完毕之后),实验者才能知道那些参与者是哪些组的。采用双盲实验是为了要减少偏见和无意识地暗示(安慰剂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2、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33、简单效应:简单效应就是指一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不同水平上的效应,当一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产生不同效应的时候,就出现了交互作用。在出现交互作用之后,需要进一步考察简单效应,即是考察A在B1上的效应,A在B2上的效应,以及B在A1,B在A2上的效应。34、远距离联想测验(RAT):创造性思维是将联想得来的元素重新整合的过程。新结合的元素相互之间的距离越远,这个思维的过程或问题的解决就更有创造力。35、脑电记录仪:外界刺激引起的心理活动会产生微弱的脑电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研究可以了解我们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脑电记录系统利用计算机叠加技术可以将这些微弱的信号提取出来,供研究者研究。36、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又译作斯特普效应。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念字和说出字体颜色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利用的刺激材料在颜色和意义上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红”这个字,要求被试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念字的读音,即回答“蓝”。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37、错误再认:是指在再认测验的时候,那些实际没有学过的项目被给出“学过”的反应。38、房树人测验:投射测验的一种。开始于JohnBuck的“画树测验”。John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而动态屋、树、人分析学则由RobertC.Burn在1970年发明,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屋、树及人。通过对这些图画进行分析、评定、解释,以此来了解被测验者的心理现象、功能,判定心理活动的正常或异常等问题,为临床心理上的诊断和治疗服务。39、原始分数:被试在接受测验以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40、导出分数: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而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41、标准差:也称均方差(meansquareerror),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42、方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英文Variance)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43、标准分数:是一种具有相等单位的量数,又称作Z分数。它是将原始分数与团体的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是以标准分数为单位度量原始分数离开平均数的分数之上多少个标准差,或是在平均数之下多少个标准差。44、标准T分数:将Z分数扩大10倍(以消除小数)再加上50(消失负号)后所得的分数。T在0~100之间,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45、常模: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46、预测效率指数:采用一个测量工具,对被试的心理行为进行预测可以减少预测的误差量。(测量工具的效度—纯主观估计的效度)47、取样置换:是指取样过程中已取样的样本成分是否返回总体,继续参加取样,这在随机取样中特别重要。48、随机化:研究中的客体、被试、实验处理或分数等的每一成分被抽选的概率均等。49、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体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因此,又称为随机误差。50、被试选择偏差:由于抽样的方法、范围等原因,使得样本不能够完全代表整体。51、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用于视觉化观察、探测有机体内部不同结构中的水结合量的检测手段。主要用于医学成像以检测病理和生理变化引起的活组织的改变。52、效应量:效应量是指由于因素引起的差别,是衡量处理效应大小的指标。与显著性检验不同,这些指标不受样本容量影响。它表示不同处理下的总体均值之间差异的大小,可以在不同研究之间进行比较。一般用于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内的元分析中,经常见于心理,教育,行为研究等。其主要统计思路是指主要变量引起的响应差别除以相应的标准误差,这一相对量对估算处理效应很重要。53、构念效度:也叫构想效度,是指一个测量实际测到的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测量能够说明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征的程度。54、比内-西蒙量表:比内和西蒙出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需要,与1905年编制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55、斯坦福-比内量表: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于1916年对比内-西蒙量表进行修订形成。首次引入比率智商概念,以IQ作为个体智力水平的指标。56、中国比内测验:我国心理学家陆志伟和吴天敏对斯坦福-比内量表进行修订形成。57、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目前世界上最为通用的智力量表,由美国医生韦克斯勒(Wechsler,简称韦氏)编制。包括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和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中国版由龚耀先于1982年修订而成。58、瑞文推理测验: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编制的一种团体智力测验,又称瑞文渐进图阵,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分为三个水平: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瑞文彩图推理测验和瑞文高级推理测验。中国版由张厚粲于1985年修订而成。59、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本身的个性特征、动机、情绪或其它细微而无意的行为影响被试,使得把实验目的、结果的期望等在无意中传递给被试,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60、特异性效应:由于实验和研究采用了新异的方法、特殊的材料和情境,或者使被试改变习惯了的活动、工作方式和环境,因而产生暂时的新异或接触性的反应,影响研究的效度。61、最小变化法:又称作极限法,让被试通过一系列尝试,对强度渐增或渐减的刺激做出反应,检验有关这一刺激的感觉阈限的方法。62、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以被试在判断中正确与错误或者肯定与否定的频次与比例来决定感觉阈限的方法。63、平均差误法:又叫做调整法。让被试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或匹配,并以匹配的差误来计算感觉阈限的方法。64、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点曲线。以虚报概率为横坐标,以击中概率
本文标题:实验心理学重要名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0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