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二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卷
第1页(共4页)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树荫下圆形光斑B.海市蜃楼C.水面“折枝”D.水中“倒影”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实像D.天上月亮到水面距离比水中月亮到水面距离大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绕ON前后转动板E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日食和月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6.让一束光斜射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A.7.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C.B.第2页(共4页)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9.(2分)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10.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在阳光属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A.aB.bC.cD.d12.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13.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14.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A.1mB.2mC.3mD.4m1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小B.平面镜的高度小于人的高度时,人在镜中不能形成完整的像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与镜子的大小无关D.平面镜成的像是倒立、等大、虚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色光的三原色是、、。2.紫外线最显著的特征是有效应,红外线的效应比较显著。3.今年5月21日黎明时刻,在我国许多地方能观察到如图的“金环日食”天象,这是由于光沿传播,当月球运行至之间时,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金环日食”,这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了现象.4.如图所示是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加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5.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米,此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3页(共4页)6.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折射角的大小为.7.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也能方便地测量.(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8.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m.9.看电影时的电影屏幕要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因为白色的布能够且粗糙的布表面发生的是,使电影院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电影.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10.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三、作图题(11分)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3.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四、实验探究题(20分)1.(6分)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3)此实验最好在(较黑暗,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第4页(共4页)(4)小明说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他的说法是(对,错)的.(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其实是.2.(5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该蜡烛也无法在桌面上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4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次数∠i∠r170°70°245°45°330°30°(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4.(5分)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一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试回答:(1)文中画线部分是实验探究过程的步骤.(2)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光从传播速度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填“大”或“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或“小于”)(3)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二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物质其中光速/(m/s)水2.25×108玻璃2.0×108冰2.30×108空气3.0×108酒精2.2×108
本文标题:初二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2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