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宿安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1前言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小城镇,大战略”,从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不说明国家把小城镇工作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总体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提出要争取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确定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必须深化、细化并体现在乡总体规划中,具体落实到规划确定的地域空间布局上,才能顺利实施,如期完成奋斗目标。《临邑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和《德州市临邑县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对宿安乡在区域范围内的职能定位等均做出了调整,现状的乡域镇村体系和城镇空间格局已落后于既定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做出合理的规划衔接,进一步明确乡域内的空间布局、确定城镇的未来发展方向。二、规划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宿安乡人民收入持续增长,各项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宿安乡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2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为乡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另一方面,新产业的不断发育和发展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都需要通过规划安排必要的发展空间。2、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求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是促进城镇经济结构、增强乡镇综合实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因此,必须通过加强乡镇规划,优化乡镇布局结构,统筹安排乡镇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确保乡镇竞争力不断提高和城镇健康发展。3、乡镇自身发展需要为适应乡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对城镇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进行系统规划,从而推进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在集镇内部,空间格局不合理、城镇功能不完善、集镇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现状与城镇的发展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也必然要求通过相应的总体规划调整,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把城镇化战略和宿安乡的发展思路、目标落实到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上。4、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德发【2009】15号)中的工作目标要求,2009年9月底前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2009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村庄规划。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3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条例》;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6、《临邑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7、《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8、《山东省临邑生态建设规划(2006-2015)》;9、《临邑县农村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10、《临邑县农村社区布点规划》;11、《临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2、德州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德发【2009】15号)。二、规划原则1、宏观区域发展,城乡统筹的原则立足区域发展,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城乡一体化以及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促进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协调区域性的大型基础设施的配置;实现区域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规划应从德州市及临邑县的全局出发,充分论证城镇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宿安乡在区域中的作用和定位,并对辖区内的乡镇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和居民点分布,走可持续生态型经济发展之路。规划应从宿安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区域和城镇发展的可能性,在空间布局、城镇形态结构上,既要立足现实,又要兼顾城镇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的空间,走可持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4续发展道路。3、“以人为本”原则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作为规划编制的根本出发点,将规划的价值观由偏重经济增长、注重速度向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并重,兼顾公平转变,促进全面发展。规划应正确处理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强调城镇公众利益和整体利益,为宿安乡创造一个舒适、方便、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4、节约土地,集中发展的原则强化土地集约和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尽量少占和不占耕地,城镇建设走集中发展的道路。宿安乡应通过规划,调整用地结构,逐步改变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状况,向规划的工业区集中,严格控制农民宅基地规模,保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5、生态优先,减少污染的原则把环境保护放在战略位置,将乡镇发展规模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内,保证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原则乡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建设过程,理想与现实兼顾,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充分考虑城镇的现状条件,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确定近远期的建设目标和任务,确保规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7、超前引导,弹性原则坚持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以建设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文明小城镇为目标,引导城镇经济和城镇建设有序发展。规划结构和形态应适应外界变化,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第二节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一、规划期限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5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考虑到宿安乡实际情况,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近期规划:2009—2015年;远期规划:2016—2030年;远景规划:2030年以后(考虑城镇远景发展轮廓构想)。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以宿安乡整个行政区域为规划区范围,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第三节规划目标与规划重点一、规划目标1、规划总目标通过对宿安乡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为指导,完善宿安乡的城镇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力争在规划期内将宿安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2、规划建设具体目标(1)从未来城镇发展需求出发,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规模,提供适宜的城镇发展用地,界定规划区的范围。(2)总体布局科学合理,用地集中紧凑,功能结构清晰,各项用地指标既经济合理,又能保障现代化城镇活动的基本要求。(3)形成通畅安全、快速和便捷的对外交通和道路系统,合理布置各类静态交通服务设施。(4)注重旧村改造和新区建设,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条件和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6(5)完善乡镇金融贸易、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提高和健全城镇服务功能。(6)强化乡镇特色,开发旅游资源,配置必要设施,加强历史地段保护,形成良好的乡镇园林绿化系统。(7)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镇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环卫等城镇市政设施系统。(8)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防灾设施系统。(9)加强对大气、水体环境的综合治理,控制噪声污染和废渣排放,促使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提高。(10)拟定近期建设的重点,落实近期各项用地和各类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合理的城镇结构布局。(11)注重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提出规划实施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二、规划重点1、论证城镇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发展性质宿安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必须建立城镇新的战略目标与战略起点,充分论证乡镇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劣条件,确定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向科学、合理、可行的方向不断前进。2、调整城镇发展规模,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近年来,宿安乡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增长和建成区拓展势头强劲,同时乡镇的小企业盲目发展,占用耕地、环境污染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层面加以调整和合理引导,以确保城镇的可持续发展。3、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健全综合服务功能现状集镇的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各项用地相互混杂,同时集镇各项建设用地不相协调,绿化、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用地偏小,影响了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4、突出城镇产业特色,带动第三产业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7本次规划将重点考虑宿安乡域范围内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充分整合现有的特色产业,并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各项产业资源的开发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宿安乡注入新的经济活力。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随着乡镇的建设发展,基础设施滞后将进一步显露,目前各种设施没有规划引导,盲目建设的情况必将直接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乡镇整体投资环境。规划初期应着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乡镇的整体竞争力。6、建设生态绿化系统,提高环境质量鉴于现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宿安乡环境质量问题日益显露,对生态及居民的生存空间构成严重威胁。目前迫切需要建设和恢复生态绿化系统,从根本上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第二章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第一节城镇概况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宿安乡位于临邑县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商河县交界,西与林子镇、临邑镇相连,南与孟寺镇为邻,北与理合乡接壤。全乡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辖45个行政村,2008年末全乡总人口约2.8万。宿安乡属引黄灌溉区,地下水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宿安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有四季分明的特点。春季(3~5月)冷暖气团交替出现,进退不定,天气多变,盛行西南风,气候干燥,回暖迅速。夏季(6~8月),6月高温干燥继续发展;7月初,暖湿的东南季风盛行,炎热多雨,湿度大,雨季开始,常有暴雨涝灾。秋季(9~11月)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减少,晴朗天气多,日照充足。冬季(12~翌年2月)盛行偏北风,气压高,温度低,气候寒冷。宿安乡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数比较平均,七、八两月稍低。宿安乡属于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8明,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春季则主要受西太平洋气团影响,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二、社会经济概况自改革开放以来,宿安乡的经济发展呈突飞猛进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3.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13亿元,第二产业1.33亿元,第三产业1.18亿元。农业方面宿安乡实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科技兴农、特色富村”的发展思路。宿安乡党委、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在重点培植黄金梨种植、生猪养殖、辣椒种植、特种动物养殖、旱鸭养殖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特色农业专业村”的培植力度,充分发挥传统农业,引进新农业技术,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先后培植了邓家黄金梨种植专业村、田家大棚杏种植专业村、坯子张黄瓜种植专业村、东辛果树专业村、刘寨大棚种植专业村、小辛庄旱藕养殖专业村、姜寨辣椒种植专业村等8个农业“特色专业村”。黄金梨于2003年获
本文标题:宿安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4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