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开放30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
开放30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摘要:公共基础设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载体,其供给状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共基础设施由于其自身行业的自然垄断性以及目的公益性,传统体制下一直由政府垄断经营。这种完全由政府生产和供给的模式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供给的严重不足。伴随着民营化的世界浪潮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不断深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也经历了由政府全面负责向由政府和私人部门分担职责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共基础设施的生产以及提供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调整并改善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促使政府转变规制变革的思路,从而达到其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目的。本文描述了30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方向设想。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发展策略城市基础设施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30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增长,大批项目建成投产,使基础产业飞速发展,基础设施能力极大增强,缓解了国民经济“瓶颈”制约,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在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能源、基础原材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一、当前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经过50多年的投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加速建设,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一)电力和能源供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绝大多数城市能源主要是煤炭,有的城市还依靠薪柴和木炭;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许多城市缺电,由于缺电拉闸,不少工厂不得不停产,或一个星期只开工三四天工,生产遭到严重损失;缺电也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现在电力和各种能源供应充足,能源结构日趋合理,洁净能源越来越成为城市的主要能源,煤炭及煤球已在不少城市绝迹。2005年,全国已有2.95亿居民用上了燃气,用气普及率达到82.08%;燃气供应结构出现新变化,人工煤气占14.8%,液化石油气占61.1%,天然气占24.1%,煤气供应量减少,液化石油气持平,天然气供应量迅速增加;集中供热有所发展,供热面积达25.2亿平方米。(二)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突飞猛进。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飞快发展。1980年全国实有铺装道路长度3万公里,按当时220个城市计算,每个城市平均实有137公里;到了2005年,城市实有铺装道路长度为24.7万公里,总长度增加7.2倍。1980年每万人铺装道路长度仅为3.3公里,2005年达到6.9公里,增长1.1倍。2005年铺装道路面积39.2亿万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铺装道路面积10.9平方公里,,比1985年增长2.5倍;城市桥梁52123座,比1985年增加22632座。随着城市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频繁,城市对外交通迅猛发展,其紧张状况得到根本性缓解,2005年完成客运总量483.69亿人次。城市内部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也得到有效推进。2005年,城市拥有公共交通车辆31.33万标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8.6标台,公共交通客运量483.69亿人次;城市出租车达到93.7万辆。(三)通讯事业是我国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中国电信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电话普及率由1979年的0.38%提高到2005年的57.22%,2/3以上的城市居民家庭拥有住宅电话。东部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电话普及速度惊人。按国际惯例至少要100-200年才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广州仅用了20年。据有关资料表明,改革开放前,广州电话普及率仅为每百人1.26部,1985年开通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程控电话2.6万门;1987年,广州市电信局再度率先在全国开通模拟移动系统,成为中国移动电话的发祥地;1989年,宣布甩掉“摇把子”结束了“机电式”交换历史,成为中国第一个市内电话实现程控化的城市;1993年市话实装用户突破50万户,1994年市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00万门,1995年市话实现用户突破100万户,1996年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16.62万门,实装电话154.7万门,电话号码升到八位数,终结了广州装电话难的历史。1998年广州电话机总容量达300万门,移动电话高达60万户;目前在电话数量、质量上已迈入国际先进城市行列。(四)供水与排水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很大提高。2005年我国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2.47亿吨/日,供水管道长度37.93万多公里,全年城市供水总量达到502.06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209.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43.73亿立方米;用水人口达3.27亿人,用水普及率为91.1%,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达204.1升;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不少城市的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100%。城市下水道总长度24.11万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7990万吨,全年污水处理量近90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25.84%。(五)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工程在城市设施建设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0%;建成烟尘控制区2500个,烟尘区控制面积1.8万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734个,环境噪声控制区面积12623平方公里,覆盖为61.1%。苏州新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6%,烟尘浓度达到排放标准,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工业项目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达到地表三级标准。(六)城市绿化日新月异。200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0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上升到25.5%。全国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为146.82万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7.9平方米。(七)城市卫生设施建设加快,保洁工作进一步强化。2005年清运垃圾粪便1.94亿吨,大中城市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量7600多万吨,处理率达到55.4%。表6-2是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自1985年以来的发展情况。表6-2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项目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年供水总量(亿吨)128.0382.3481.6469.0502.1#生活用水量51.9100.1158.1200.0243.7人均生活用水(吨)55.167.971.395.574.5用水普及率(%)81.048.058.763.991.1人工煤气供气量(亿立方米)25.0174.7126.7152.4255.8#家庭用量10.727.445.763.145.9天然气供气量(亿立方米)16.264.267.382.1210.5#家庭用量11.616.424.852.1液化石油气供气量(万吨)219.0488.71053.71222.0#家庭用量(万吨)54.7142.8370.2532.3706.5供气管道长度(万公里)2.44.48.916.2用气普及率(%)19.134.345.482.1集中供热面积(亿平方米)2.16.511.125.2市政设施道路长度(万公里)3.89.513.016.024.7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公里)3.33.13.84.16.9道路面积(亿平方米)3.68.913.619.039.2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2.83.14.46.110.9排水管道长度(万公里)3.25.811.014.224.1排水管道密度(公里/平方公里)2.74.55.76.37.4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运营车数(万辆)4.56.213.722.631.3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3.82.23.65.38.6出租汽车数量(万辆)11.150.482.593.7城市绿化园林绿地面积(万公顷)15.947.567.886.514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1.371.82.53.77.9公园个数(个)1970361944557077公园面积(万公顷)3.97.38.215.8环境卫生清运垃圾(万吨)44776767106711181915577清运粪便(万吨)17312385306628293805每万人拥有公厕(座)5.83.03.02.73.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06)二、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和趋势看,城市基础设施还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需要。(一)整体水平比较落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是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能源供应系统方面,城市民用燃气水平低,能源结构不合理1997年,全国只有90多个城市的部分居民使用液化气,燃料气化普及率不足40%,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末,由此造成的燃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另外,由于供电、输电设备落后或布局不合理,造成一些地区的电力不足,经常停电,给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也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2.在供排水系统方面,城市水资源不足,供水紧张1997年全国人均供水量仅156升,供水普及率为85%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城市一般水平。在全国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过1600万立方米,影响了4000万城市人口的正常生活,缺水给城市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城市供、排水设施的严重不足,导致了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也在夏秋季高峰期间出现明显的缺水。加上设施落后、不足,水压低,不少地区有水也无法供应住在地势较高地段的居民使用。另外,由于排水设施不足和落后,使得污水漫溢,雨后积水成灾,夏季蚊蝇孳生,冬季积水成冰,造成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3.在交通运输系统方面,城市道路设施严重不足1997年按城市人口计算,全国人均道路面积仅7平方米左右,行人拥挤、交通堵塞、事故频繁。许多城市主次干道交通流量已呈饱和状态。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因城市交通堵塞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上千亿元,并且交通问题未因环行路和立交桥的兴建而缓解。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交通堵塞成了普遍现象,这使得城市的效率大为降低,城市的功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表1反映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表1中外城市基础发展水平比较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城市中心职能和多功能作用的发挥。这些问题的形成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主观上,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基础设施的思想,对基础设施的特点和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及计划综合工作没有做好,措施不力,投资没有安排恰当的比例;客观上,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时期比较紧张,资金不足,致使城市基础设施缺乏必要的物质资金条件。实践证明,薄弱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大“瓶颈”。从国外经验来看,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城市,其经济运转得就快。相反,基础设施落后的城市,经济运行相应地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城市必须具有与经济发展协调的坚实的基础设施。(二)地区差距巨大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政策以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投入远远低于其实际需要的水平,加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地方财政也无力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这就使得我国中西部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许多城市环境恶劣,到处尘土飞扬,“脏、乱、差”严重。比如银川一度时期竟然有半个城区没有地下管道,污水横溢,到下雨天更是水流成患。还有许多城市没有垃圾处理设施,长期靠露天堆放、填埋等原始的方式处理,不但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国家开始重视中西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西部,投入更是巨大,表2反映了这种变化。表2城市基础设施按地区的投资分类表(单位:万元)地区总额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银行贷款比例东部230585616495015210006199061:9.2:3.8中部109912011887076
本文标题:开放30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4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