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对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思考
对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考程子茜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110306201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的基本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在其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了辨证论治体系,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了现代中医治病的指导思想。中医强调“治病求本”,若想要很好地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来诊断和治疗某种疾病,就必须要收集患者的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资料,进行正确分析,准确辨证,确立病因,才能随证立法,依法遣药,制定有效方剂,即所谓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这二者皆离不开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因为人生病后,症是病的表现,证是某一阶段病症状的总合,而病是证的总合。只有将人-症-病-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才是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才能正确的辨证识病。只有准确辨识疾病才能拟定正确的治法方药治病救人,故准确辨症、辨病、辨证、论治是临证必须具备的能力。症、病、证各有所指,但又互相交织在一起,在具体治疗中有针对症、针对病、针对证的不同处理,互相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它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和六腑、体表的组织器官进行联络,形成一个整体,它们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治疗上也把人当做一个整体看待,进行辨证论治。其次,更深层次上来说,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相互呼应,息息相关。四季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改变都会在人的身体里产生影响,因此,治病时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种治病思想是与西医完全不一样的。西医的论病标准比较固定,各个病有各个病确诊的金标准,找不到病因的病也会有其确诊的化验范围。但是,中医的辨证论治法则要求诊断疾病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病人体质的强弱,邪气盛衰,并且联系气候环境,病人的精神状况等的相互影响做出综合分析,求得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整体反应的“证”。这些出现在病人身上的“证”不仅具有阴阳五行、八纲归属的特征,而且具有脏腑经络各级水平的特征。但是,既然影响一个疾病的因素很多,那么怎么才能推定哪个才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呢?这就需要论及中医的多层次一元辩证观念了。辨证论治体系中贯穿着“一元观”的思想,其根本特点是当病情十分复杂,引发疾病因素多且隐蔽时,要找到那个起决定作用的症状,论证出其它症状是随着这个症状产生的,并随之变化而变化的。但是,仅仅用“一元观”去论证疾病的话容易产生主观性的偏差,因为这种治病思想对医生的医术水平要求很高,需要有很准确的判断能力,但是我们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没有偏差。因此,“一元观”逐渐发展成了多层次一元辩证观念了。多层次一元辩证观即采用虚拟的层次,形成由内到外,表里结合,天人相应的功能结构系统,这也与中医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将人体当做一个系统,而个体和社会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是一个更大的系统。而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性,即为中医辨证时所涉及到的最高层次系统。接下来,当考察分析各种辨证方法的实质时,可以看到任何疾病的症状,均与一定的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相关。因此,中医辨证的关键,是要确定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与病性等“辨证要素”,并以之形成新的辨证体系,称之为辨证统一体系。我认为,这种辩证统一体系就是中医论病治病的灵魂所在。个人认为,中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传统医学,而更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一门哲学,因为它是中国传统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结合产物。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更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这种辨证论治思想无一不体现了传统中国哲学思想,《道德经》及《庄子》的一些思想都可在中医的思想里找到痕迹,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成功升华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体系,使这种体系向辩证统一的方向发展。
本文标题:对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5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