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 张家港工贸学校2003-2004学年02机电语文期终试卷
张家港工贸学校2003-2004学年02机电语文期终试卷一、选择题(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细腻.(nì)数.(shù)以万计椽.(chuán)子千里迢迢.(tiáo)B譬.(pì)如橄.(găn)榄.(lăn)浑浑.(hún)沌沌.(dùn)朝.(zhāo)荣C歧.(qí)韵颓.(téi)废普陀.(tuó)山鲈.(lú)鱼D潭柘.(zhè)寺落蕊.(ruĭ)穿红著.(zhuó)绿平平仄仄.(zè)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放荡不羁落寞隐逸恬适点缀B金碧辉煌萧索椭园形嘶叫C疏疏落落传诵搅尽脑汗凋零D意境姿态洪流撕杀渲染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降.服降.表降.顺降.魔伏怪B脉.络脉.搏脉.冲含情脉.脉C创.作创.举创.伤创.巨痛深D传.奇传.统流传.史传.文学4.在下文括号内,补入恰当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小说”本是()(),从民间收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怪志人小说也是文人学习、()()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转向民间学习,从而()()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A.乐官干与枯竭开拓B.乐官参与枯干开辟C.稗官参与枯索开拓D.稗官参与枯肠开辟5.下列复句的第一层关系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B.《穆天子传》是个神话小说,可史书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C.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但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D.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B.带领我们参观的是相识已久的王晓明的姐姐。C.人类不但要改造环境,还要适应环境。D.在一些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中,由于受不良思想的毒害,头脑中缺乏法制观念。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夜晚》等小说。B.茅盾,中国现代作家,原名浓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D.《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本诗选自他的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8.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微软公司的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这在我国信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B.如今这里已成为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轰轰,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C.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办要跟他商量。他闻过则嘉,不然,他会跟你翻脸的。D.这个人最爱听评弹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听起来竟忘记了吃饭和睡觉。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反映生活,表达述思想感情,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名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始于诏,盛于宋。C.“沁园春是词牌,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内容。D.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中调。10.对下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手法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做声了,看看原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A.“山那边”是山,“那边的那边”还是山,作者形象地揭示了他生活在封闭孤寂的环境里。B.“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形象地揭示了他对这种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环境产生厌恶。C.诗用象征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封闭已久的心灵的觉悟,人们对新生活的渴望。D.诗节以对话的形式写,突出了他祖祖辈辈的封闭,强调了他的大胆的开拓精神。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每小题2分)(一)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诗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诗句是什么?忆2.诗歌语言凝练,常有成分省略,语序也有变化。给下面的诗句补充省略成分,并按一般语序叙述,正确的一项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A.独立(于)寒秋(的)橘子洲头,(我看到脚下的)湘江向北流去。B.独立(于)寒秋(时节),(我看到脚下的)湘江(在)橘子洲头北去。C.寒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脚下的)湘江向北流去。D.寒秋(时节),(我)独立(于)湘江北去(的)橘子洲头。3.下列对加点字理解有错误的是()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用“击”而不用“飞”,写出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拍打的雄姿。翔,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用来形容鱼游得自由轻快。B.怅.寥廓----怅,惆怅,失意。在诗中的意思是指恳切而深厚的感情。C.书生意气..----意气,由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D.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这里作动词用,把……看成是粪土。4.上阕的末两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中对此作出回答的句子是()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C.携来百侣曾游D.书生意气,挥斥方遒。5.词,又称诗余、乐府、长短句。词牌名很多,下列四项中所写的是四首词的开头几句,他们分别属于什么词牌?对应正确的是()①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②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A.水调歌头沁园春满江红忆江南B.沁园春水调歌头满江红忆江南C.满江红水调歌头沁园春忆江南D.水调歌头沁园春忆江南满江红(二)今春又路过故乡江苏宜兴县,热情的主人在匆忙中陪我去看灵谷洞。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娇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山区的红土和绿竹,本来并不很协调,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统一于含灰的中间色调里,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要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适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1.文章开头说,“天微雨,主人感到有些遗憾。”作者的心情是。2.对于“湿”,作者既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又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试分别用一句话加以说明。作者的独特感悟:传统文化的渊源: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两项是()A.水彩画是水墨画的变种B.作者对“江南不宜画油画”的说法有不同的见解C.西洋画崇尚阳光,不表现风雨D.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说明阴雨美要胜于晴日美E.“默看细雨湿桃花”,写出了桃花强烈的色彩感F.写“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其主要作用是反衬4.文章说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意在说明。5.作者喜欢画阴雨天的景色,并有自己的风格,这与他长期接受水墨画和的文化传统熏陶是分不开的。(三)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①,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审察精神文明的高超。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还嫌烦重,则看《历代纪元编》,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但在新近编纂的所谓“历史教科书”一流东西里,却不大看得明白了,只仿佛说:咱们向来就很好的。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甚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②。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③,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1.联系上下文,作者是在何种情况下“突然起了另一思想”的?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虽拥有三四十元中交票,因无法兑换成现银,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后按七折将卖剩下的钞票兑换成现银,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B.作者将三四十元的中交票,先按六折几卖了一半,后按七折将剩下的兑换成现银的时候。C.作者虽拥有三四十元的中交票,因无法兑换忽而变了一个穷人,按六折几的比例兑换成的现银,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D.作者将三四十元的中交票,按七折的比例,兑成现银的时候。2.联系下文,对“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老百姓之所以身处“奴隶”的境地还得知足,是因为他们常常处于低于奴隶的境地。B.老百姓经常遭到统治者的毒打,然而他们一点也不觉悟,丝毫没有反抗精神。C.当统治者将牛马不如的老百姓当作奴隶看待的时候,他们就恭颂自己处于太平盛世了。D.老百姓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受到统治者的剥削、压迫,而且极容易安于现状。3.①、②处画线的句子所阐明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下于(低于)奴隶的时候,是屡见不鲜的。B.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C.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D.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4.③处画线的语句是一个倒装句,一般的语序应是()A.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不敢拿他们去做牛马,而是拿他们去做百姓。B.这时候,百姓不敢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只是希望)拿他们去做牛马。C.这时候,百姓不敢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拿他们去做牛马。D.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不敢拿他们去做百姓,是拿他们去做牛马。5.鲁迅在文中提到中国的几个时代,根据文意,概念对应有误的是()A.第三样时代=百姓争到“人”的价格的时代=百姓当
本文标题:张家港工贸学校2003-2004学年02机电语文期终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5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