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对后进生现象的形成及对策之探讨
1对“后进生”现象的形成及对策之探究上林县乔贤镇一中谢晓璇对于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来说,后进生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后进生在学校中人数虽少,能量不小,危害性极大。加强对“后进生现象”的研究以促进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当前教育部门所面临的一个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也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的众多教学工作者都对“后进生现象”和后进生的教育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们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真正要认识“后进生现象”并行之有效地实施对后进生的教育,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所谓后进生,往往表现为学习感到困难、吃力、不好提问、反应迟钝、与老师不配合、厌学等等。这种表现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后进生的普遍表现“后进生”的种类繁多,故其表现多种多样。第一种:品优、学劣、智优型后进生的表现对学习不感兴趣,视学习为负担,而对人和对工作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有较高的组织、活动能力。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红与专的关系所致。第二种:品劣、学优、智优型后进生的表现。头脑聪明,反应迅速,学习成绩好,并善于应酬,能说善道,在一部分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然而常表现出对集体的不满情绪,有对抗教师权威的心理。第三种:品优、学劣、智劣型后进生的表现。2反应迟钝,学习成绩差,有较强的自卑感,但他们品行端正、忠实肯干。第四种:品劣、学优、智劣型后进生的表现。一天到晚理头于读书,对学习抓得很紧,学习成绩较好,但对其他一切事则不感兴趣,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组织观念,学习目标狭窄,缺少系统、长远和计划性,把分数和名利看得过重,爱妒嫉他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不善交际,个性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别人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第五种:品劣、学劣、智优型后进生的表现机敏灵活,潜力很大,唯独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得过且过,把学习视为一种精神上的负担,为完成任务而整日混。他们往往是一些“有聪明智慧不往正道上用的‘歪才’学生”。第六种:品劣、学劣、智劣型后进生的表现。学习成绩低劣,兴趣不稳定,不通情理,行为乖张,智力滞后。二.后进生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弄清后进生的成因,有利于教师做好转化工作。(一)学校对后进生形成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一是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校领导和老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二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教师只管教书,忽视对人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第三个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素质较低,方法简单生硬。他们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3而是用生硬简单的办法压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或者向家长或学校告状。(二)家庭在后进生形成中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他们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后进生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经常侵占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父母熏陶,即使有些学生学习成绩顶不错,但也每况愈下,沦为后进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给孩子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对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娇惯,对生活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对学习却关心甚少。(三)社会的原因目前社会环境整体是好的,但社会上的不良因素还是很多的,有时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倾刻就会化为乌有。1.社会上不良文艺作品的影响。非法出版物(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等)充斥市场,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带棍棒的书刊录像,往往都要想法试一试,一试就会坠入泥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2.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赌博之风、拉关系走后门之风、吃喝之风、腐败之风、浪费之风等等,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四)自身的原因学习受挫——“挂红灯”,考分和名次低于自己的期望值,是后进生产生的外在诱因。内因是:学习动机不稳定,常被其它诱因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大;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4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当然,这些“因”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果”,它们在继续使后进生向更差的方向发展。总之,后进生是学校教育失败的产物,是家长失望的结果,是社会失落的开始,是学生自身失志的表现。四.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途径1.实行家校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好传统,也是教育后进生的最有效的途径。(1)变学校单向联系为双向交流在长期的家校联系上,只有教师家访制度,而没有家长校访的习惯,家长往往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上门“告状”的居多。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实行“三互”,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从互访来看,学校有固定的家访日、家长校访接待日,逐步建立家校互访制度。尽量做到既要求教师走访家长,又倡导家长走访教师;既有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又有家长应邀的座谈会;既有口头交流,又有书面联络。从互励来看,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工作,同时对家长成功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学校和家长互相支持,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共同搞好学生的教育。从互谅来看,由于家校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增进了互相理解,使家长们体会到教师工作之甘苦,主动配合教育。这样,教师、家长互相信赖、体谅,使学校和家庭配合更加默契。(2)变家校平面结合为立体施教家校结合,重要的要家校统一,即力求达到教育方法、内容上的协调配合,共同施教。具体说来应当做到:首先,开展“学生过错心理诊断”。具体可以分5为四步:第一步,由学生填写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过错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实;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研究矫正措施;第三步,进行效验跟踪记载;第四步,开展矫正评价。其次,建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制度,实行家校联合施教。尽力做到评价标准精确化、评价方法简要化、评价术语通俗化,建立起一个适合学校、家庭共同鉴定学生品德的评价标准。最后,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所具有的实践教育优势,将家校综合施教交汇于“行为训练”中。教师将学生守则及一些规范中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让家长把“练习”的结果向老师作出汇报。(3)要适当选用家访的形式串门式家访。教师利用散步或走亲访友的机会顺便串一下后进生的家门,与家长作礼节性的交谈,顺便谈一下后进生的情况,有利于增进师长、师生之间的感情。祝贺式家访。当后进生取得大的进步或受奖后,教师抓时机,前往家中向其父母报喜,以示祝贺,家长和学生都会受到鼓舞,感到高兴。援助性家访。给家庭困难的后进生送去师生们捐的钱物,帮助其找一二条摆脱困境的途径,把人间的真情实意无私地奉给后进生及其家庭;给精神上受到打击的后进生送去一份安慰,送去一份爱……这些,都会化作一份巨大动力,鼓舞后进生克服困难,振作精神,勇往直前。探望式家访。有后进生染上了疾病,教师毋忘去探望,把保尔、张海迪等榜样推荐给他们,这样会激起他们同病魔斗争的勇气,同时,也会感化家长今后全力配合班主任做好转化工作。62.在学业上给后进生帮助后进生之所以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学习的动力。(2)教学情景设置的生动性。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生动的教学情景,吸引后进生,使后进生能参与你的教学活动。(3)了解实用价值,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人们常说,成功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是对学习的最好奖赏。成功的学习会产生自我满足的心理体验和自信心理。要让后进生愿意学习,还要让后进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欢乐。在教学中要为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如:课堂中简单的提问尽量让后进生回答,后进生遇到困难,教师不要代劳,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解答。后进生的学习“差”一般都是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所造成的。如后进生课前很少预习或根本不预习,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向后进生提出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的后进生向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找难点,上课听讲抓关键,课后复习摸规律,典型习题反复练。总之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学习的具体方法。3.处理方法要正确①抑扬兼用。转化后进生的大量实践证明,后进生对教师的褒扬之辞十分渴求,对后进生一味地进行批评,必然会导致其逆反效应,即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对抗情绪。②情理交融。情感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力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7的共鸣,情不通,理不达,感情相悖,即使是“金玉良言”,也免不了会“好雨落在荒田里”。但是,在重视对后进生“感情投资”时候,切莫过于迷信“爱的效应”。③点面结合。由于后进生与后进生之间在感情上相互吸引而“同病相怜”,有时候就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群体,教师要冷静地对待这个“面”,切不可低估这个“面”的消极作用。要通过各种良好的舆论规范,紧密联系实际,使后进生对“哥儿们义气”产生切肤之痛,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他们正确的道德评价意识。对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人物”,要做好重点突破工作,促使“点”的转化和“面”的瓦解。④刚柔相济。对后进生的批评有时要象烈火一样刚气激越,有时又应如流水一样柔情一片。刚柔相济,体现了教育转化艺术的多样性,批评的刚柔与后进生的个性心理有密切关系,顺应后进生的个性差异,或以刚制柔、或以柔克刚、或外柔内刚、或刚中寓柔,都可以收到批评教育的预期效应。⑤“跟”“放”统一。“跟”即对后进生实施批评后的跟踪随访。教师要善于观察后进生在被批评后各种行为反应,透过他们行动倾向的表象,把握其悔过认错的深层本质。跟踪过程中,如发现后进生确有改正之意,应及时鼓励,如发现后进生对教师的批评当作“耳边风”,则要考虑更为有效的改变其行为的策略。跟踪后进生,不是监督后进生,这就有一个“放”的问题,即放手让后进生完成某种任务,甚至委以重任,要为后进生的成长提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其个性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让后进生体察到教师的关怀和信任。4.打持久战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企求一两句话或几次谈心就收到“立竿见影”8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也还可能出现反复,经验证明,后进生的思想转变是个复杂过程,有的后进生往往改正了一个缺点,接着又出现一个毛病,所以,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欲速则不达,应该有信心和耐心。总之,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何况“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优等生”还要可爱一些,他们也渴望享受生命并追求成功,只要我们正确的认识,了解,真诚的帮助,教育,给他们以深情的关注,贴心的爱抚,有趣的引导,不倦的教诲,“后进生”也会放出光彩来。
本文标题:对后进生现象的形成及对策之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6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