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笔记
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0.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P7(详情见本子)1)对外汉语首先是语言教学。2)对外汉语是第二语言教学。3)…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4)…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P8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2)以技能力训练为中心,将语言转化为技能。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6)集中、强化的教学2.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P8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综合的学科、应用的学科。---所谓专门的学科,就是指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所谓的综合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研究本学科所面临的特殊课题,从而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决定了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3.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P9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学习汉语的自我能力;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4.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5.母语和外语1)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除移居外国的人外。所以第一语言不等于母语。2)外语指外国的语言。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6.目的语P11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是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7.第二语言和外语P111)第二语言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看,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目的语的。成为第二语言。2)外语指别的国家的语言。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看,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则称为外语。7.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P12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分成三个部分: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1)理论基础本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2)学科理论指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部分。A.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四个方面: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学。对外汉语语言学是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和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B.应用研究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2教学管理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的专门研究。3)学科体系的第三层是教育实践,主要是教学实践。教育实践包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教育,也包括对未来的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8.教学大纲通常分为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P17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有的教学大纲按照语言要素分别制定,就有关方面的教学内容作出规范,如语法大纲、句型大纲、词汇大纲、情景大纲、功能大纲、意念大纲。语法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语言结构为基础,按照语法项目的难易程度编排教学内容。功能-意念大纲是把学习者运用语言的需要作为出发点,是以交际为基础的大纲模式,大纲的内容主要是国内和意念项目。所谓的功能,就是使用语言的目的,如询问、描述、表达态度等。所谓意念,就是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如时间、空间、处所、事态、逻辑关系等。功能-意念及大纲的制定是由威尔金森(1976)最早提出的。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很重要P19)以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为基础。1)组织教学2)复习检查3)讲练新内容4)巩固新内容5)布置课外作业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0.教学法流派1)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2)各种不同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对语言本质特征和对语言学习规律有不同认识,因而对教学规律有不同看法。因而影响到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课程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确定,以及测试评估手段的选择等。11.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语法翻译法2)阅读法3)听说法4)团体语言学习法5)全身反应法6)暗示法7)自然法8)交际法12.(一)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1)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2)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用于教授古希腊语、拉丁语。3)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述。4)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多选题)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3语法翻译法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能较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了理性派教学法的主要特点。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之处:1)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2)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3)过分重视语法知识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4)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指文学经典作品)5)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13.(二)阅读法1)阅读法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学家韦斯特所创立2)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韦斯特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使因此而相对的放松口语教学也是应该的。3)与帕默强调“口语是基础”不同,韦斯特强调阅读是基础。他认为应当通过阅读学会阅读,阅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4)阅读法首次提出了以培养阅读技能为主的单项语言及技能训练方法。14.(三)听说法(句型法;结构法)P231)听说法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结构法。2)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张对活的语言(口语)进行仔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结构对比,强调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3)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和动物的行为都纳入到刺激-反应轨道之中。4)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弗里斯,拉多,特瓦德尔。代表教材:《英语900句》听说法的特点:1)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的,读写为辅。2)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3)教学内容以组成语言的基本结构——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5)对比母语与目的语以及目的语内部的语言结构,找出学习者的难点,以确定教学重点。6)严格、及时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7)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从多种途经强化刺激。听说法的教学过程,按特瓦德尔的归纳分为五个阶段:“五段学说”1)认知。教师向学生展示新语言材料(句型),借助于实物、情景、手势等使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2)模仿。在教师的反复示范下,学生准确地模仿。3)重复。通过反复练习(多项选择、判断正误等),不断重现已模仿的语言材料,达到让学生牢记(背诵)的目的。4)变换。用变换句子结构的练习(如词语替换、句型转换、句子扩展等)给学生以活用的机会。5)选择。用问答、对话、叙述等方式,让学生选择学过的词语或句型,描述特定的场景或事件,进一步活用。听说法强调以口语教学为基础,直接用目的语教目的语。以句子为基本单位,通过反复的操练在实践中掌握语法规则,又强调目的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听说法具有其他教学法少有的成熟性。6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外语教学界一直受听说法的影响,并一度推广听说法领先。1974年编写、1977年正式出版的对外基础汉语教材《汉语课本》第一次编进了句型替换练习,至今句型练习仍为我国对外汉语教材中语言结构教学的重要方式。415.(四)团体语言学习法(咨询法)P241)团体语言学习法60年代初创立于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柯伦。2)一种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并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也称为“咨询法”。3)团体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整体学习观。认为人类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是既有认知思维的一面又有情感需要的一面,两者需要协调一致。为此,教师不仅要看到学习者的“学生”身份,更要看到他们最为“人”的身份,注重人的内在价值和潜能,发挥人的创作力。团体语言学习法强调学习的四个因素:1)安全感2)注意力和进取心3)记忆力和思考4)辨别16.(五)全反应法Totalphysicalresponse1)全身反应法(TPR)于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2)这种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3)主张先理解后表达,通过动作指令学习语言,这是该法的一大特色,是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贡献。另一方面其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的情绪放松,提高学习效率,从实质上看是以学生为中心。4)局限性: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注意不够,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且用一般动作表达语义毕竟还受到一定的限制。17.(六)暗示法P261)暗示法是保加利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2)这是一种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3)为了把学习者从错误的暗示惯性中解放出来,正确的暗示主要采取两种手段:威信和稚化。威信是指教师的威信和信息来源的威信,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支柱。其威信在记忆语言材料的信心方面起着暗示作用。稚化指把成年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看做是小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像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由教师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对话、游戏、唱歌、体育;扮演各种角色,形成轻松愉快、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气氛,重新获得孩童学习的自信和自发性。18.(七)自然法P271)自然法是7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的新教学法,其倡导者是美国加州大学西班牙副教授特雷尔和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2)自然法根据对自然环境中的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观察和研究,提出在非自然条件(即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首先集中培养理解能力并强调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3)自然法以语言交际理论和克拉申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输入”的五个假说为理论基础。自然法认为应当把培养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而不是语法上的完美无缺作为初级语言教学的目标。自然法的特点:1)以培养学习者的口语和书面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全部用来进行交际。2)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语言学习应从理解开始,加强听和读的活动,推迟口语表达。为了集中理解,允许学习者用母语回答问题。3)强调自然习得,课堂全部用于进行注重内容、注重信息交流的交际活动,给学习者提供语言习得的机会。语言形式方面的讲解和练习放到课外进行,词汇量比结
本文标题: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6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