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
弼时镇小学六年级数学科导学案设计课题1、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P32~33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主要教法讨论、归纳、练习、概括计划用时一课时课前准备旧知准备教学过程三环五步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12:16:4.5:2.710:6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P32例1。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5:2.4:1.660:4015:10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3)巩固练习。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3和12:635:7和45:920:5和16:80.8:0.4和0.3:0.6②做P33“做一做”。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1、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2、P36练习六的第1~2题。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应用拓展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弼时镇小学六年级数学科导学案设计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例各部分名称。2、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分析、概括的学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主要教法分设情境,引导探究计划用时1课时课前准备旧知准备教学过程三环五步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怎样的比例?4、5、12和15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出示比例:2.4:1.6=60:402、经过预习,指出内项和外项。3、请你计算一下上面的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和两个外项之积。4、说说两个乘积的关系。5、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你发现两个乘积又有什么关系?6、根据上面的结论,思考:比例有怎样的性质?学习体会巩固自我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教材34页“做一做”。环节检测教材36页第2题。应用拓展1、判断。(1)如果3×a=5×b,那么5:a=3:b。(2):和: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是:。(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2、用、8、、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的比例。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弼时镇小学六年级数学科导学案设计课题第三课时P35~37解比例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科知识的热情。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主要教法合作交流、讨论、归纳计划用时1课时课前准备旧知准备教学过程三环五步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1、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一个比例有几项?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比例中的三项,另一项可以求出来吗?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什么叫解比例?阅读教材35页第1-3行。2、教学例2。(1)、你能算出这座模型高多少米吗?(2)、怎样解比例呢?3、教学例3(1)出示例3。解比例(2)还可心用其它的知识解比例吗?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1、总结解比例的过程。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2、P35“做一做”。应用拓展1、将8、0.2、0.6再配上一个数,组成一个比例。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弼时镇小学六年级数学科导学案设计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P39~41成正比例的量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过程与方法培养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主要教法理解、练习、小组合作计划用时1课时课前准备旧知准备教学过程三环五步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出示39页例的图和表格。(1)从图上,你观察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2)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吗?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关系。时间123456……路程90180270360450540……思考: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归纳:路程与时间面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3、观察上面两个例子,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规律?说明:这样的两种量就叫做成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P41做一做应用拓展P43~44练习七第1~2题。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弼时镇小学六年级数学科导学案设计课题P42成反比例的量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讨论探究,分析合作,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引导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教法理解、小组合作、讨论计划用时1课时课前准备旧知准备教学过程三环五步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2、教学P42例3。(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应用拓展P45~46练习七第6~11题。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弼时镇小学六年级数学科导学案设计课题第三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能判断正、反比例。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主要教法对比、讨论、分析、合作计划用时1课时课前准备旧知准备教学过程三环五步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出示课题:2、教学补充例题出示表1路程(千米)5102550100时间(时)1251020表2速度(千米/时)1005020105时间(时)1251020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并讨论回答。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判断:(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正反比例的相同点:不同点: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1、做一做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被除数—定,和成比例。(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3)后项一定,和成比例。应用拓展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课堂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弼时镇小学六年级数学科导学案设计课题比例尺教材第48-51页的例1-例3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比例尺的探究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难点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教法情境激起,引导探究计划用时1课时课前准备中国地图、教学挂图、投影仪教学过程三环五步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环节学前准备1、要想知道我们教室里的这块长方形黑板的长度和宽度各是多少,你用什么办法?2、要想把这块黑板画在你手里那张纸上,能行吗?怎么画?讲解:这样确定图上距离与相对应的实际比,这个比就叫做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展示环节探究活动1、出示教材第48页的两幅图。将地图上的比例尺放大。观察图中的比例尺,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2、出示教材第49页的主题图。(1)你发现图上的比例尺的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吗?(2)什么时候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什么时候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小呢?3、教学例1出示例1:把上页右图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4、教学例2。出示例2。5、教学例3。出示例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展示所画的平面图。学习体会巩固环节自我检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应用拓展把
本文标题:弼时镇小学___六____年级___数学_____科导学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6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