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反思发表时间:2011-12-8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孙维清[导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小组,由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山东省陵县神头中学孙维清导学案设计是备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当前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有赖于上课这一中心环节,而上好一节课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上好课,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备好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目前,备好课的外在表现在于是否设计出一套高质量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和导学案。一、教案与导学案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当今实施新课程,贯彻新理念,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转变教学方式。传统备课表现形式为教案,其核心为“教”,包括三方面内容: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它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教”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是课堂主人这一理念,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理念,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挑战,于是新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应运而生。导学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的角色。可见,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二、当前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沿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导学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不少教师对导学案的认识偏颇,甚至走入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误区1“样板式”的导学案拘于模式,缺乏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小组,由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而组长往往是学科教学中的带头人,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格式、内容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其他教师应付了事,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导学案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抹杀了其他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智慧,使导学案形成了固有的模式,缺乏改革和创新。误区2“电子化”的导学案学校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实现高效的课程资源交流,普遍设置和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于是出现了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他们将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导学案下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作为自己的导学案,没有取舍,不加选择的把网上的资料囫囵吸收。这种“现代化”的方法,违背了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缺少了教师心灵的碰撞和智慧的结晶,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和思维水平,这样的导学案成了“拿来主义”,缺乏创新,有名无实。误区3“嫁接”的导学案个别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学案,却“借鉴”了往年的备课本,将旧备课复制在新导学案上,“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创新。尽管教师对重复课程有更多的教学经验,但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最主要的是教学对象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作为教师,再设计导学案是要因时、因人,不断的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像这样一劳永逸的导学案,很容易使教学变得因循守旧、循规蹈矩。误区4“克隆”的导学案教师设计导学案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要点,不是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而是舍本逐末,把别人的导学案一字不差的照搬下来,复制他人劳动成果,丝毫没有自己参与的成分。所写导学案成了文字搬家,有的拿出版社出版的现成的导学案“一抄了之”。这种设计方式不利于因学定教和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利于严谨治学的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误区5“走秀”的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学习过程、备达标习题等,是授课的前提准备。可是有些教师为应付各种检查,或为了在评比中获奖,面对教材和教学参考,直接写出了优秀的“导学案”,由于这样的备课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教师没有进入真正的设计状态。这样的导学案其效果不会起到导学案应有的作用。三、导学案设计的反思教师设计好导学案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导学案可以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忽视导学案,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南辕北辙,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教师设计导学案务必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在“备教材”上做足文章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怎样“学教材”,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中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要着重解决好这几个问题:①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③注重研究难点和突破重点;④明确教材体系和内容主次;⑤设计合理的达标练习和随堂延伸。2.在“备学生”上下功夫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识规律等。导学案设计最忌讳的就是不问对象,“对牛弹琴”者本身就是不高明的。3.查阅资料和汲取教学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查阅与本节教学有关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编写导学案可以事半功倍,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要对所收集的材料善于舍取,材料不再多,而在于精妙与恰当。4.设计学习过程这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师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虽然不同课型课堂学习的步骤不同,但一般包括:①导入环节:开场白或开场活动、游戏;②预习热身环节:自主学习;③学习展示环节:合作探究;④巩固练习环节:当堂达标;⑤结语环节:反馈、反思。5.在“备练习”上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达标练习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忌练习题量偏大,忌题型单调、缺乏层次,忌只练不纠正这一错误做法。鉴于此,教师在实施导学案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学生做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②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讲解。③对练习中的学困生要个别辅导。6.在“备作业”上精心挑选,难易适中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要适量,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错、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作业要适度,要有层次性,做到难易适中。7.导学反馈、反思一个好的导学案既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良好预见,又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深刻反思。这一环节看上去不是导学案本身的内容,但它是完善这一轮导学案及做好下一轮导学案的重要衔接,不可忽视。新课程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要求导学案设计应面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实际、生活经验等,只有去大胆实践、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勇于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才能真正体验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快乐。总之,设计好导学案务必要努力做到“三常”:“常设计常钻研”,“常设计常修改”,“常设计常补充”。尤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必须像蜜蜂酿蜜一样,不辞辛苦,不断往返于课堂和知识海洋,从中汲取、储存、输送“蜜”源。只有这样,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学生才能快乐轻松,触类旁通,心神领会,才能真正做到教师的诲人不倦,学生的学而不厌。
本文标题: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7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