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影响初中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心理因素
目录第1章问题的提出..................................................1第2章研究的方法..................................................2第3章统计和分析..................................................2第4章对策和建议..................................................44.1激发学习数学兴趣............................................44.2优化教学法..................................................54.2.1讲课要有良好的导入法...................................54.2.2上课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64.3注重情感交流................................................74.4培养良好品质................................................74.5评语鼓励....................................................8总结.............................................................9致谢............................................................10参考文献..........................................................10附录..............................................................111第1章问题的提出数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都是复杂的心理因素,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活动.智力因素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而据调查,人的智商是呈正态分布的,而大多数人的智商是接近平均水平的,也就是说人的智商是有差异的,但差异是不大的,而差异大的却是非智力因素.因此,在一定的智力因素下,非智力因素成了决定着学生学习好坏的关键,也成了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是辉煌或是失败的重要的因素1.从学生的智力水平测试看,他们的的差别是不大的,但在成绩上却有很大的差距,就对某一位同学来说,他的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和对他们的数学成绩观察分析得出:有些学生缺乏兴趣,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有些学生缺乏信心,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抗干扰能力差;有些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自尊心受损伤,影响了数学学习兴趣等.正是这些非智力因素拉开了他们的差距,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很多都构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于是,我们提到了从心理的层面来研究初中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障碍.根据有关资料上所说: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就是指影响、阻碍和制约着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智力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即也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2.那么这些心理现象具体有哪些呢?他们分别是什么呢?各占了多少比例呢?又有什么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呢?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2第2章研究的方法本次调查的具体方法是采用问卷调查和分析学生个人档案及数学成绩为主.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实习校北城初中初一197班的学生,本班是一个普通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弱,入学成绩差.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设计了一份针对初一学生的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反映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心理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次共调查了四十个学生,共发出问卷40份,收回完整的问卷40份.调查时间为2012年4月.第3章统计和分析本次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心理因素究竟有哪些?调查的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障碍和数学学习中的其它非智力因素,调查内容见附录,统计结果见表3.1.通过统计分析,我们看到在学生学习数学中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障碍:(1)厌学心理1、2、3题主要调查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没兴趣,讨厌学数学或者喜欢数学,结果显示有55%的同学感到数学难学;只有20%的同学觉得数学有兴趣,35%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数学比较好.由此可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心理.(2)迷茫心理4—8题是对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程度、完成态度和对典型例题和习题能否进行归纳总结的调查,可以看出只有10%的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并进行检查,有47.5%的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甚至不能完成和抄别人的,有30%的学生能主动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有10%的学生能够对典型例题和习题能进行归纳总结,有27.5%的学生从不归纳或者做过就算了;9、10题是调查学生能否在家进行复习和预习,结果只有10%的学生能做到.这些都说明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很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科学,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也反3映了学生自我调控矫正意识不强,学习不够自觉,对学习数学处于一种迷茫的心态.(3)闭塞心理11、15、17是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有无胆量和勇向老师提问或互相交流,结果显示没有勇气的占到30%,经常自己一个人做题,不喜欢与同学讨论的占到32.5%,不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疑问的高达55%.这些数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于和别人沟通,在学习中喜欢孤军奋战,也反映了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交流,协作能力的缺乏,即存在闭塞心理.表3.1调查统计表题号画“√”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画“×”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12255%1845%2820%3280%31435%2665%4410%3690%51947.5%2152.5%61230%2870%7410%3690%81127.5%2972.5%9410%3690%10922.5%3177.5%111230%2870%121537.5%2562.5%133280%820%14615%3485%151332.5%2767.5%161025%3075%172255%1845%181640%2460%193177.5%912.5%203280%820%(4)恐惧心理由13题的统计结果看出,高达80%的学生看到文字多的题目就会感到害怕或者头疼;而14题的结果显示只有15%的同学喜欢钻研有挑战4性的题目,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很多学生缺乏一种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坚强意志,也反映出对困难有一种恐惧心理.(5)烦躁心理由19题和20题的统计结果显示有77.5%的同学经常感到烦躁不安、压力大,难以静下心来看书和高达80%的学生学习数学有时候会感到厌烦,从中可以看出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出现烦躁不安的心理.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心理障碍情况比较严重,这些心理障碍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数学教学效果较差,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第4章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情况,结合与个别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数学中出现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数学教学效果.建议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应对.4.1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爱因斯坦曾经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很愉快去学,而且也容易学好.我们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充分利用数学知识,在讲课当中穿插数学家的逸闻轶事和生活中与数学相关联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待数学的兴趣,例如开始讲几何的时候,讲一讲几何与古埃及尼罗河水灾的关系,数学黄金分割比与埃及金字塔,优选法,美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到数学.5例如在讲乘方时,可以先讲一个古希腊故事:很早以前,有一位国王,他和他的很聪明的一位大臣在下围棋,国王很有自信,说假如大臣取胜了,就实现大臣一个愿望.果然国王输了,当大臣说出自己的愿望时,国王很快就答应了.因为这个愿望很简单,大臣说:只要在这棋盘的361个格子中按我要求的次序填满谷子就行了:第1格放1颗,第2格放2颗,第3格放4颗,第4格放8颗……如此的类推,直到把围棋的格子填满.国王最后惊奇的发现,就算把全国所有的稻谷都给他,也达不到这个要求.因为2的360次方是一个很大天文数字!这样,本来一个很乏味的问题,就变得饶有趣味,学生就会急着想知道乘方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现在的新课程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注重用学到的数学来解决生活的实际,并在生活中去学数学,这样也极大提高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迫切心理,调整了厌学心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4.2优化教学法4.2.1讲课要有良好的导入法(1)利用教具导入法数学概念以及方法往往抽象难以理解,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制造教具,这样课堂会变得有趣味性,而且学生易懂,比较好接受,从而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讲相似三角形时,我们可以用纸板剪出两个大小不同但形状一样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这样能轻松的导入新课.(2)动手操作法教师可带领学生动手操作来揭示某些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导入新课.如:讲几何圆以及圆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条无弹力的细绳、一个圆钉、一支铅笔,自制成简单的教具.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动手操作,当每个学生在纸上画出圆的图形后,教师可导出圆的概念加深印象,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突破难点和疑点.所以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学手段,学生就会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学习,容易掌握所学知识.6(3)复习导入法数学知识是新旧知识衔接性很强的学科,在讲新课前若能从复习已有的知识出发,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处与共同点上充分展开思维,这样能不断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如: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从配方法的复习导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端着学习态度,防止出现迷茫心理.4.2.2上课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如果学生上课时反应迟钝,不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师原有的热情也会被打消.针对这种局面应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有以下几个方法:(1)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即人们依据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对自身的认识以及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学生的自信心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密切相关.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不能动不动就给学生扣差生的帽子,使他们丧失信心,对数学学习失去积极性.而是应当及时的鼓励表扬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行,进而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2)创造自由氛围学生只有心理上无压力才会表现自己.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不能用条条框框来限制他们的思维.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所以学生有质疑或回答问题时非常幼稚或错误时,我们不能轻易的否定或讽刺或挖苦,再者是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学生只要参与了课堂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就会受到赏识和表扬,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胆小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欣赏、赞扬.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信心,减轻压力,积极参与,互相交流,积极发表
本文标题:影响初中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心理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8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