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目的】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原理】血液凝固过程中必须较多因子的参与,因此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凝血因子可直接影响血凝过程外,血凝还受接触面、温度等影响。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概念: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本质:可溶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网罗血细胞等成分形成凝血块。血液的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凝血因子(coagulationfactor)•凝血因子是无活性酶原,有限水解才具活性。•除Ⅳ因子(Ga2+)外其余多为蛋白质,在肝合成,其中Ⅱ、Ⅶ、Ⅸ、Ⅹ的合成必须有VitK参与。•Ⅲ存在于组织中,其它因子均在血浆中。•Ⅱ、Ⅶ、Ⅸ、Ⅹ、Ⅺ、Ⅻ都是丝氨酸蛋白酶,能对特定肽链有限水解。•Ⅲ、Ⅴ、Ⅷ在反应中起辅因子的作用,可使相应丝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的催化速率增快上万倍。•不能从肾小球滤过,降解和失活在肝脏完成。内源性激活途径(Ⅻ)外源性激活途径(Ⅲ)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血液凝固的过程表面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凝血的启动中起关键作用,组织因子是凝血反应过程的启动物。“截短的”内源性凝血途径在放大阶段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维持和巩固起重要作用。血浆和血清:血清中缺乏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但增加了少量凝血过程中血管内皮和血小板释放的物质。血液凝固的控制2.血液的稀释、纤维蛋白吸附及单核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1.血管内皮抗凝作用3.生理性抗凝物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纤维蛋白的溶解纤溶系统:纤维蛋白(原)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纤维蛋白降解物(FDP)而分解液化的过程。纤溶生理意义:①保持血流通畅,血液处于流动状态②维持血管正常通透性③维持血液凝固与纤溶的动态平衡纤溶的两个基本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管内皮合成,发挥局部溶栓作用,保持血流通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肾小管、集合管产生,在组织修复、伤口愈合过程中,血管外促进纤溶。纤溶酶原的激活:注意:(1)凝血是一个正反馈机制,一旦启动,必迅速完成全过程。(2)Ca2+在多个环节起作用,因此控制Ca2+就能控制血凝。(3)血凝过程是流水线,阻断其中一步,则凝血过程必终止。【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0ml注射器1副、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6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滴管、肝素、草酸钾、0.025mol/LCaCl2溶液、肺组织浸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1.麻醉:1.5%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剂量2ml/kg体重2.固定、备皮气管插管3.手术颈总动脉插管。4.做好准备工作:按下2表做好各试管的准备、人员分工、计时等。表一影响血凝的理化因素实验条件凝血所需时间加棉花少许用石蜡油润滑试管表面保温于37℃水浴糟中放置于冰浴糟中加肝素8单位(加血后摇匀)加草酸钾1~2mg(加血后摇匀)5.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动脉插管放血入各试管,每支试管各采血约1.5ml(一定要一次性采血完毕,多次放血可能会出现血液凝固于插管内而不能再放血),注意及时计时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如摇匀、放入温浴槽、冰浴槽内等。6.实验观察每隔30s将各试管轻轻倾斜一次,观察其中的血液是否已凝固,发现其中的血液已呈凝胶状而不再流动时记录其时间,最后计算出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在本实验条件下,如超过30分钟血液仍未凝则视为“不凝”)。观察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过程以及血小板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取干洁小试管3支,按表1-1加入各种成分,摇匀,最后再加入0.025mol/CaCl2溶液并同时开始计时,静置,第一管、第二管每15s倾斜一次,第三管每隔5s倾斜一次,观察器中的血浆已不能流动即已完全凝固,并分别记录三个试管的血浆凝固时间。表二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观察试剂试管号123富血小板血浆(ml)0.2少血小板血浆ml)0.20.2生理盐水(ml)0.20.2肺组织浸液(ml)0.20.025mol/LCaCl2溶液0.20.20.2血浆凝固时间【分析讨论】1.表一:(1)比较第一管(放棉花管)与第二管(石蜡油润滑管)内血液凝固的速度,并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2)比较第三管(37℃管)与第四管(冰浴管)内血液凝固的速度,并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3)分析第五管与第六管内血凝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表二:1.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有何作用?2.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有何作用?3.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本文标题: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8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