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尊重儿童与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
尊重儿童与发展适宜性实践主讲专家:李敏谊讲座大纲•1.尊重儿童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原则•2.学前教育领域中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基本内涵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钱学森之问”如此引人关注•“钱学森之问”问到了中国的痛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破解这道难题,要从学前教育抓起。尊重儿童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原则•1.1《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观•1.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根本要求•1.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1.5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教育要义《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观•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是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我国于1990年8月29日在该《公约》上签字,1992年4月1日该《公约》在我国生效。《儿童权利公约》–第一,儿童利益最佳原则;–第二,尊重儿童尊严原则;–第三,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第四,无歧视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总则的第四条: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总则的第五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1.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总则的第六条: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1.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根本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严禁一刀切。•(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教育要义•(1)着眼于儿童的需要和兴趣•(2)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想学)和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learning,会学)•(3)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4)把社会学习(sociallearning,鼓励小组合作、共同反思)作为一种方法和目标•(5)用宽泛的视角理解儿童的能力和儿童的成就•(6)用鼓励性的方式评价儿童,把儿童评价用于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发展•(7)广泛而深入的家园联系,发挥学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发展,建设学习型社区。学前教育领域中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基本内涵•2.1作为美国舶来品存在的发展适宜性实践•2.2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要义•2.3建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发展适宜性实践作为美国舶来品存在的发展适宜性实践•(1)1983年一篇《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研究报告掀开了美国20世纪第二次教育改革的序幕。•当年,美国一家从事全国教学质量研究的教育机构发表了这篇报告,对1973至1982年10年间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大幅下降,再一次敲响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下降的警钟,引起了美国全社会的忧虑和关切。•(2)对于幼儿教育领域而言,1983年的报告导致幼儿教育领域直接教学课程模式复苏,传统的读写算能力重新占领幼儿课堂,特别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美国舶来品存在的发展适宜性实践•(3)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主动出击。1986年提出了“发展适宜性”(developmentalappropriateness)这个概念,进而制定了“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Practice,DAP)的立场声明(positionstatement)。•它是一个指导教师工作和决策者制定政策的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和决策者分辨面向儿童的“适宜的教学实践”和“不适宜的教学实践”,而不管这些教学实践是在哪种课程模式的管辖之下。作为美国舶来品存在的发展适宜性实践•(4)1987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出版了由休·布里德坎普(SueBredekamp)主编的《幼儿教育中的发展适宜性课程》(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practiceinearlychildhoodeducation)一书明确提出,“发展适宜性”包括“年龄的适宜性”和“个体的适宜性”两个纬度,同时表示狭隘地测验学术技能而获得的心理测验的分数从来都不应该成为推荐入学、留级、插入特殊教育班级或者补偿性教育班级的唯一尺度。作为美国舶来品存在的发展适宜性实践•(5)1997年,在各种质疑和自我反思下,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修订了“发展适宜性实践”。经过多年的互相学习,幼儿教育理论也接受了不少建构主义的思想,课程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微调。例如维果茨基认知建构主义的盛行就为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在1997年修订“发展适宜性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提出了“文化适宜性”问题,也就是说发展适宜性实践必须考虑到文化和语言多样性问题。作为美国舶来品存在的发展适宜性实践•(6)2009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正式发布第三版的发展适宜性实践,除了重申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还重点提出了教师有效性问题。由于多种文化背景儿童以及贫困儿童人数的增加,教师肩负减少儿童学习机会差异以及提升所有儿童学业成就等压力,同时教师还必须更好地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关于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关于儿童个体的知识以及关于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是教师知识的核心。总而言之,教师的知识和课程决策能力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教师的有效性就成为优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同时,第三版的发展适宜性实践反复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创建一个关怀儿童成长的环境,教学的目的定位在提升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为了实现重要的发展目标对课程进行精心策划,评价儿童的发展和学习,与家庭建立互惠的关系。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要义•(1)放弃非此即彼的教育哲学视角,倡导整合性思维来思考教育问题。•我国建国后第一波向国外学习的浪潮中,我国幼儿教育界向前苏联学习了一套以“直接教学”和“分科教学”为主要特点的集体主义教育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与前苏联以“直接教学”和“分科教学”为主要特点的集体主义教育模式截然不同的基于游戏的幼儿教育模式,是西方的“活动教学”和“综合教学”的自由主义教育模式,如高瞻教育方案、蒙台梭利教育法、瑞吉欧教育方案和光谱教育方案等。从教育哲学上说,这是教师主导和儿童主导的对垒,也是所谓“建构主义课程”和“训导主义课程”的争锋。“建构主义课程”与“训导主义课程”的对比建构主义课程训导主义课程儿童发起的活动教师发起或者主导的活动儿童中心教师中心以游戏为基础、进步主义色彩说教式的或者传统的个人的和社会性的发展基本的学术技能发展适宜性的发展不适宜的过程导向产品导向非正式的、生成性的正式的、结构性的儿童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儿童要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要义•(2)建构教育的平衡点•儿童建构自己对于概念的理解,同时他们也从比自己能力更强的同伴和教师的教学中获益。•儿童受益于有机会通过整合的课程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受益于有机会深入学习某一个领域的内容。•儿童受益于学习环境中预先设定好的结构和有秩序的一日生活,同时也受益于教师灵活地和自发地回应他们那些生成的想法、需要和兴趣。•儿童受益于有机会对他们将要做什么和学什么中作出有意义的选择,同时也受益于对于什么样的选择是得到许可这样一个范围有着清晰的认识。•儿童受益于有机会与同伴合作以及获得一种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同时也受益于被看作是一个有着自己的强项、兴趣和需要的独立个体。•儿童需要发展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同时也需要尊重那些和他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经验的个体。•儿童有着巨大的学习能力以及对这个世界有着无穷的好奇心,同时儿童他们在认知和语言方面的能力受到年龄的限制。•儿童受益于参与那些自己创造的、自发的游戏,同时也受益于那些教师设计的以及结构化的活动、方案和经验。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要义•(3)优秀教师必须是有准备的有效教师•优秀教师首先是有准备的教师,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准备教育的各个环节,务求“润物细无声”和“无声胜有声”。•其次,优秀教师是在各个领域有效工作的教师。教师的多种角色定位在:创建一个关怀儿童成长的环境(学习者社区),教学的目的定位在提升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为了实现重要的发展目标对课程进行精心策划,评价儿童的发展和学习,与家庭建立互惠的关系。这样一个类似于五角星的“铁杆”组合形象反映了教师的角色和重要作用。•第三,用多元的视角重新看待西方的课程模式,并致力于创造中国模式。建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发展适宜性实践•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和借鉴多种西方幼儿教育模式的真实状况,我们的学习思路、借鉴原则、实践历程、实践方式等并不让人乐观:在“活动学习”中拉开序幕,“蒙台梭利”成为了再次选择,“瑞吉欧”让我们从头再来,“多元智慧”要我们再回起点……或许,再过几年,我们又会对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光谱教育方案提出质疑,然后又面朝西方寻找新的、“更好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走了一条学习西方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道路,在各种模式间徘徊和打转,却为想过要有所突破。我们何时才能结束对西方幼儿教育模式的盲从和膜拜?我们何时才能形成拥有国际视野的、能与全球幼儿教育对话的、让世人信服的我们自己的优质幼儿教育课程模式
本文标题:尊重儿童与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9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