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20/1/2小儿佝偻病预防及治疗年月日主讲人:xxx22020/1/2小儿佝偻病-VitD缺乏病•VitD缺乏病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以钙磷代谢失常及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重者造成骨骼畸形称为Vit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系儿科的常见病,尤以2岁以内小儿发病率最高,该病本身虽然很少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其他疾病,•该病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是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32020/1/2佝偻病对小儿的不良影响•本病主要是引起婴儿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等症状。•在一些比较严重的佝偻病的患儿中,还会出现其他的骨骼变形,如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镯和脚镯等。42020/1/252020/1/2营养性维生素D的来源、代谢及调节•来源:•内源性:人皮肤中有一种叫7一脱氢胆固醇的成分,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即转变为维生素D(内源性维生素D),此为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外源性:食物中的维生素D及通过母体—胎儿转运来的维生素D。人进食动物性食物,如肝、蛋黄、乳等含维生素D3食物;62020/1/2究竟哪些婴幼儿容易发生佝偻病呢•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宝宝•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宝宝•户外活动少,少晒太阳的宝宝,•生长发育太快的宝宝•奶量较少的宝宝,辅食添加不正确的宝宝•这六类宝宝是婴幼儿预防的重点对象。72020/1/2小儿佝偻病的诱因有哪些-1•日照不足:最主要的病因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摄入不足(奶量不足,辅食添加不正确等)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不能满足需要;乳类含出生素D量甚少,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母乳喂养儿若缺少户外活动,或不及时补充鱼肝油、蛋黄、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亦易患佝偻病。82020/1/2佝偻病的诱因有哪些-2•生长过速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生长迟缓的婴儿发生佝偻病者较少。•疾病因素多数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严重肝、肾损害亦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92020/1/2佝偻病的诱因有哪些-3•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提高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使维生素D和25(OH)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会对抗维生素D转运钙的作用。102020/1/2小儿佝偻病的三阶段预防-1•胎儿期妊娠后期(即7、8、9三个月),孕妇和胎儿对维生素D、钙、磷的需要日益增加,孕妇应该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食用营养丰富的物质,患有低钙血症及骨软化症者应该积极治疗。对孕妇缺少日光照射者、食欲低下者、体弱多病者或妊娠后期在冬季者,应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或者每月5~10万IU,一次或分次口服;或者只投一次,15~20万IU,同时口服钙剂。112020/1/2小儿佝偻病的三阶段预防-2•婴幼儿期: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维生素的含量约4~6IU/dl,与牛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所以不管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在小儿出生后1个月左右开始给予维生素D预防,400Iu/日(即每日400国际单位)。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小儿可进行药物预防,于生后2周开始,每日口服VitD800IU,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日400国际单位。婴儿应尽早接触阳光,只要户外气温在18度以上,风不太大时就抱婴儿到户外晒太阳,但要避免眼睛直晒,春、夏、秋、冬都应坚持户外活动,每次时间可由短时间逐步延长到20~30分钟。不要久居室内。保证充足的奶量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122020/1/2小儿佝偻病的三阶段预防-3•儿童期5岁以后至青春期儿童可出项晚发性佝偻病,对于经常易疲劳、乏力、两腿酸软、腿痛、关节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进一步检查并给予防治。维生素D预防方法、剂量与幼儿期相同。注意:在应用维生素D预防时,母乳喂养小儿可不加钙剂,但对6个月后断母乳的婴儿、人工喂养、食欲低下、生长过快、青春期儿童或有急慢性疾病者可补充适当钙剂。132020/1/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142020/1/2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当VitD缺乏而甲状旁腺反应迟钝,致使血游离钙处于低水平,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惊厥或肌肉痉挛,称为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相同152020/1/2162020/1/2172020/1/2乳牙萌出顺序182020/1/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有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血生化改变及X线改变做出正确诊断。•应注意早期病儿骨骼改变不明显,多汗、烦躁、夜惊等神经精神症状无特异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病史做出综合判断。•血清25-(OH)D3(正常10~80μ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μg/L)水平在本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192020/1/2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软骨营养不良•脑积水•抗维生素D佝偻病202020/1/2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治疗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和复发•关于VitD制剂的应用:•对活动期的患儿,VitD剂量2000-4000UI/d,视临床症状和X-线改善情况于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对有并发症者或无法口服者可肌注VitD3一次,量为20-30万IU,3个月后改为口服预防量。•钙剂:葡萄糖酸钙。212020/1/2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儿佝偻病的认识误区-1•误区1:把佝偻病称为“缺钙”。X•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V-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V-D不足,•只补钙而不补充足量的V-D的结果: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小儿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小儿厌食。222020/1/2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儿佝偻病的认识误区-2•预防佝偻病和治疗佝偻病分不清。•预防佝偻病是在小儿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投药,维持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一旦患了佝偻病就需要治疗了,治疗佝偻病与预防性使用V-D和钙剂的量差异很大,治疗后病情稳定,仍需要使用预防性给药。232020/1/2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儿佝偻病的认识误区-3•佝偻病的骨骼后遗畸形可通过治疗消失。•通过治疗,骨骺的X线改变可逐渐消失,但出现的骨骼后遗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等不能恢复。•因此,预防佝偻病是很重要的。242020/1/2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儿佝偻病的认识误区-4•小儿有多汗、烦躁、易惊、枕秃就是佝偻病•诊断小儿是否患有佝偻病,仅依据临床表现,其准确率是很低的。哪一个表现都不是特异性的,正确诊断必须源自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测结果和骨骺X线检查的综合判断。•血清25-(OH)D在早期即明显降低,是可靠的诊断标准。252020/1/2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儿佝偻病的认识误区-5•佝偻病只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佝偻病除会引发小儿骨骼病变外,如颅骨软化、方头、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肋骨被膈肌牵拉内陷,手、足镯(手腕、足踝部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O型腿或X型腿等全身肌肉松弛,乏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部膨隆如蛙腹;•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严重佝偻病还可影响脑的发育。262020/1/2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儿佝偻病的防治方针•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做到系统管理、早期发现、综合防治积极作好科学育儿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开展系统保健管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272020/1/2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问与回答•谢谢!
本文标题:小儿佝偻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9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