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五章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2)
•一、货币需求•二、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市场1、货币需求的含义:指人们在某一时点上愿意并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的数量。注意:人们对货币的需要与货币需求的区别。2、货币需求理论人们的经济活动为什么需要货币?货币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是货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问题。(1)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3)其他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1)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是中性的,M数量只影响价格,而不影响实物产量。这是把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相联系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是费雪的交易方程式。经学家费雪美1911年出版《货币的购买力》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数量只影响价格,而不影响实物产量。货币的流通量=交易总额MV=PT(M货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T商品交易量)MV=PYM=PY/VP=VM/YP与M成正比率变化货币需求归结为名义国民收入代表的交易需求。2000亿美元×3次=6000亿美元货币数量论(quantitytheoryofmoney),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长期中货币量增加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上升,但并不影响产出。该理论是以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为基础的。概念: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ofcirculation)是一单位货币每年用于购买组成GDP的物品与劳务的平均次数。名义GDP,如果以P代表物价水平,Y代表实际GDP,那么:名义GDP=PY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M代表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V由下列公式决定:V=PY/M例如:某一年生产了10万亿实际GDP,物价水平为1,该年投放了5万亿M,则:V=10/5=2Slide14-71Copyright©2000AddisonWesleyLongman,Inc.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1960~1998年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表明货币量(M)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名义GDP,也就是:MV=PY我们可以通过做出两个假设,把交易方程式变成货币数量理论:(1)货币流通速度(V)不受货币量的影响。(2)潜在GDP不受货币量的影响。如果这两项假设成立,交易方程式就告诉我们货币量的变动会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的变动:货币数量论的美国历史证据数据与货币数量论广泛一致,但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准确。Slide14-81Copyright©2000AddisonWesleyLongman,Inc.美国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通年变动这种关系在长期中表现出更强的相关:Slide14-82Copyright©2000AddisonWesleyLongman,Inc.美国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10年平均变动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Slide14-83Copyright©2000AddisonWesleyLongman,Inc.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Slide14-84Copyright©2000AddisonWesleyLongman,Inc.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一切证据都说明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是相关的。这并非代表因果关系。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性并没有告诉我们以下问题的答案:是货币增长会引起通货膨胀?还是通货膨胀会带来货币增长?或者是其他因素会同时引起通货膨胀和货币增长?人们持有货币主要出于三种动机:第一、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交易或支付所需持有的货币。第二、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预防不测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货。第三、投机动机,是指人们购买和出售债券对货币需求量,投机对货币的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L=L1(Y)+L2(r)OrLL1(Y)OrLL2货币需求Md=(交易需求+预防需求)L1+投机需求L2L1=kYL2=-hr用公式表达:名义货币需求L=L1+L2=kY-hr实际货币需求L/P=(kY-hr)/P当y2y1时L’Lr1r20L/PrL=(ky1-hr)L’/PL/PL‘=(ky2-hr)L/PL’/P(3)其他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托宾等建立更精确的理论解释凯恩斯提出的三个货币需求动机,并对其理论进行修正。弗里德曼扩大资产选择范围,把债券、股票及各种实物资产都列为替代货币的资产,认为货币的需求量由财富总量、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比例、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其它资产的报酬率等因素共同决定。二、货币供给经济活动需要货币,那么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来自何方?经济中货币数量的多少由谁决定?这是货币供给理论所分析的问题。(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的层次划分:货币供给量(M)=现金(C)+存款(D)(二)货币供给量的形成机制1.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创造与消亡(1)基础货币(monetarybase),又称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H)也称为强力货币:由公众持有的政府的净货币性负债(通货加银行准备金)。高能货币(H)=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和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Mb)=现金(C)+准备金(R)(2)央行创造基础货币的三条途径:●向政府财政提供贷款●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收兑黄金、外汇2.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亡货币创造机制是整个国家货币供给过程的基础,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H)是怎样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实现其扩张与收缩的。存款准备金制度①准备金:为了保证储户提款,银行对吸收的存款总得提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留在银行以应付日常需要,另一部分存入中央银行。②法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数额,准备金占银行全部的存款比例称为法定准备金率(r)。如r=6~20%目的:为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手段:央行通过法律形式来规定的;形式:通常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商业银行自己库存,以应付零星的提款需要。二是将准备金存入央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主要存放在央行里。1985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情况1985年:统一为10%。1987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从10%上调为12%。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上调为13%。1998年3月21日:从13%下调到8%。1999年11月21日:由8%下调到6%。2003年9月21日:由6%调高至7%。2004年4月25日:由7%调高至7.5%•2006年7月5日:由7.5%调高至8.0%•2006年8月15日:由8.0%调高至8.5%•2006年11月15日:由8.5%调高至9%•2007年1月15日:由9%调高至9.5%•2007年2月15日:由9.5%调高至10%•2007年4月10日:由10%调高至10.5%•2007年10月25日调高至13.0%•2007年11月25日调高至13.5%•2008年1月25日调高至14.0%•2008年1月25日调高至14.5%提升准备金率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投资过热的势头。必要准备金=S·rd可贷资金=S-S·rd=S(1-rd)例:假定,rd=20%,超额准备金e=0,公众全用支票,只有活期存款;再假定,张三出售100万债券给央行,从而取得100万货币并存入某商行。(2)商业银行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存款货币)(3)存款货币的创造和消亡过程全部,400也为贷款总额。,由原始存款到存款货币总额的扩展倍数。1dkr存款创造乘数为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是有前提条件的,即:1、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2、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不持有现金(没有货币“漏出”)。否则,乘数就会因货币流出货币体系而达不到理论上的值。注意:若考虑商业银行有超额准备金,超过的部分对存款的比率为re(=ER/D),则乘数为1/(rd+re)。若考虑客户不全将收入存入银行,而留有rk比率(=C/D)的现金,则乘数为1/(rd+re+rk)。定期存款有着与活期存款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rt),t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则乘数为1/(rd+re+rk+trt)。例题:•法定准备金率=20%,中央银行买进1000万美元债券,市场货币投放增加1000万美元。•货币供给量新增M=1000×1/0.2=5000(万美元),k=5•若超额准备金比率=4%•漏出的现金占存款的比率=1%•M=1000×1/(0.2+0.04+0.01)=4000(万美元)k=4(4)货币创造乘数的修正——贷款创造中的“漏出”(5)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现金储蓄率(c),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即:c=C/DM=C+D=cD+D=(c+1)DMb=C+R=cD+Rd=(c+r)DD=Mb/(c+r)M=(c+1)Mb/(c+r)Mb=(c+r)M/(c+1)由于存款准备金在总存款中的比例很小,那么基础货币在总货币供给量的份额也很小。货币供给量(M)=现金(C)+存款(D)基础货币(Mb)=现金(C)+准备金(R)由于(c+1)/(c+r)1,也就是说,基础货币一个较小的变动,便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发生较大的波动。货币乘数: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c+1)/(c+r)。当c=0时,(c+1)/(c+r)=1/r政策含义•Mb=C+R+ER(现金+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商业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的基础。货币供应量C+D=Mb×货币乘数货币乘数=(c+1)/(c+rd+re+rk+trt)•中央银行可以增加(减少)Mb,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与放款•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贷款•黄金、外汇资产的变动•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其他资产的变动(三)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和货币供给曲线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曲线见图: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不完全是外生的,至少有一部分是内生的,较高的利率水平将导致较高的货币供给。原因:准备金增加,信贷需求增加导致的利率提高会导致信贷供给量的增加;高利率会吸引国外资金流入;利率上升会使储户将活期存款账户转换为定期存款账户,银行减少流动性资产,从而增加信贷供给量。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1、央行可控制的因素;2、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决定的因素;3、公众的因素。因此,一国货币供给不仅仅取决于央行的意志与决策,还与金融机构和公众等的决策有关,它们在经济运行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小结L=L1+L2M=C+DrM,L•一、古典利率理论•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第四节均衡利率水平的决定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都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决定的,他们之间主要的分歧在于,是哪种供求关系决定利率。一、古典利率理论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庞巴维克、费雪和马歇尔主要观点:利率是由储蓄(资本的供给)与投资(资本的需求)的均衡决定的。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自动调节供需。SIEI,Srre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时间: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凯恩斯主要观点:利率是货币的价格,是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变量,利率是由金融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决定的。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愿持有其它资产,只愿持有货币。L=L1+L2M=C+D=M0reM,L流动性陷阱r(一)均衡利率水平决定的数学分析Slide15-75Copyright©2000AddisonWesleyLongman,Inc.MS货币市场均衡4562.93.03.1MD超额货币供给。人们购买债券而利率下降超额货币需求。人们出售债券而利率上升0实际货币(万亿元)利率(百分比/年)(二)均衡利率水平决定的内在机理MLL,M货币供给增加而货币需求不变时,利率下降,达到新的均衡。图解:m1(三)均衡利率水平的变化L(货币需求曲线)rr2r0r10m0(货币供给曲线)m0m1m2m=M/PE0当货币供给增加而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上升,达到新的均衡图解:m0E0m(货币供给曲线)rr1r00L1(货币需求曲线1)m=M/PL2(货币需求曲线2)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新古典利率理论)时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代表人物:罗伯森、俄林、米尔达尔和勒纳主要观点
本文标题:第五章 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