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德阳市中江县诊断试题
毕业生语文试题(第Ⅰ卷)第1页(共8页)中江县初中2011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B卷)说明:1.全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第Ⅰ卷答案填入机读卡,第Ⅱ卷答案直接书写在题目相应位置。3.试卷全收,只装订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确凿.(záo)中轴.(zhú)恪.(kè)守稽.(qǐ)首B.缄.(jiān)默称.(chēng)职造诣.(yì)归省.(xǐng)C.愧怍.(zào)苍穹.(qióng)地壳.(qiào)匿.(nì)名D.臧否.(pǐ)嚼.(jiáo)蜡歼.(jiān)灭狡黠.(xi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戛然而止海市蜃楼跚跚来迟广袤无垠B.一抔黄土顶礼莫拜义愤填膺所向披靡C.虚无缥缈越俎代庖妇孺皆知百废俱兴D.鳞次栉比三顾茅庐肃然起劲根深蒂固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是白莲渠,着那里的苍生万物。(2)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个别医药企业靠广告炒作,名人扮专家赚钱,影视公司靠广告策划分一杯羹,电视台靠播放广告创收,受害的却是百姓。(3)登上山顶,他难以内心的喜悦,大声呼喊:“我胜利了!”A.养育牟利克制B.滋养牟利抑制C.滋养谋利克制D.养育谋利抑制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云南盈江地震发生后,张萌与家人海誓山盟....,一定要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B.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繁重,但依然精神矍铄....。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他人珍藏的奇石。D.美英法等组成的联军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轰炸利比亚表面是保护利比亚平民,其毕业生语文试题(第Ⅰ卷)第2页(共8页)实是为了夺取该国丰厚的油气资源,这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与会代表认真讨论和听取了温总理《十二五工作报告》。B.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的生命是脆弱的,但人们战胜灾害的决心和意志却是巨大的。C.石缝间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D.通过观看电影《边检站》,使我认识到了毒品走私的严重和边关战士的艰辛。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有见过。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有见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选出表述得体的一项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B.对于传播谣言,哄抬物价的现象,各地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坚决查处,绝不手软!C.老先生95岁高龄了,身体依然硬朗,我衷心祝您长命百岁!D.明天下午四点,我陪同来访的外国友人拜访您的家父。8.下边对联、诗句咏赞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孔明)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苏轼)C.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从此文坛感彷徨(周树人)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滴仙人(李白)二、读下篇文章,完成9—11题。(6分,每题2分)一般人常埋怨现在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仅看成“读书”。此外,与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尝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狭义。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研究智力,有普通智力和特毕业生语文试题(第Ⅰ卷)第3页(共8页)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评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想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我曾听到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我又曾听到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中学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是“得鱼忘筌”(筌:捕鱼的竹器)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⑴学问是为生活,这本是天经地义的。⑵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⑶“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⑷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⑸人有肉体,有心灵。⑹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⑺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荒芜。⑻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⑼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⑽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⑾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9.选出对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的是应用于事业和谋求职业的狭义作用。B.第一段中阐述的最大功用是学点技能,谋求职业以及训练人们的思维。C.第二段“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一句中“稻种”比喻的是青年学生治学问(或:最基础的学问);“大量谷子”比喻的是学问的出路畅销(或:通过治学问获得的实际利益)。D.第三段开头画线的句子中,作者认为必须及早纠正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具体指的是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或: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10.根据文章内容,选出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A.学问的功用B.学问与生活C.学问的秘诀D.学问与做学问11.选出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A.作者认为治学问可以分成有所为而为和无所为而为。B.作者认为学问的功用有“通”、“专”之分,是因为人的智力有“普通”和“特殊”毕业生语文试题(第Ⅰ卷)第4页(共8页)之分。C.作者引用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即德行”是为了证明有德行的人必定知识丰富。D.作者认为,学问是为生活,而对于人来说,精神生活较之物质生活更为重要。三、读下边文段完成12—15题。(8分,每题2分)记母教铨(1)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2),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注】(1)铨,人名,作者自称。(2)夏楚:打。12.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与轧轧相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少.痊,辄指壁间诗歌义不杀少.而杀众C.铨则坐枕侧不去.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子众可.矣(舟)高可.二粟许13.选出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A.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无从致书以.观B.母坐于.床皆以美于.徐公C.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也.D.然则..何以解忧?然则..何时而乐也?14.选出全都能表现蒋母严格、疼爱儿子的一组(1)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2)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3)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4)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5)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A.(1)(3)(4)B.(3)(4)(5)C.(2)(3)(5)D.(1)(2)(4)15.选出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A.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B.蒋母边纺织边教儿子读书,夜寒就铨每病,把儿子抱在怀中取暖,片刻便把儿子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睡觉。C.“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足见母子情深。D.蒋母教儿子读书的内容主要是唐宋人的诗歌。毕业生语文试题(第Ⅰ卷)第5页(共8页)毕业生语文试题(第Ⅱ卷)第6页(共8页)中江县初中2011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B卷)第Ⅱ卷总分表题号四五六总分总分人复查人得分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四、(8分)16.翻译句子。(3分)(原文见第Ⅰ卷)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译:。17.读下边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视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1)“波撼岳阳城”中的“撼”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分)(2)诗歌的主题是什么?(3分)五、读下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2分)家园如梦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庭院里的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毕业生语文试题(第Ⅱ卷)第7页(共8页)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满头白发。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母亲还会为我采摘那
本文标题:德阳市中江县诊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1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