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生活话教学初探王丹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生活话教学初探新湖南路小学、王丹小学数学课堂情景生活话教学初探摘要:把生活中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让我们的孩子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漫无目的进行数学认知学习,不再受分数的驱使成为分数的奴隶,我们的孩子应该真正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相信他们也会成为“华罗庚”、“陈景润”……。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模式;生活中的数学。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该致力于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适应未来发展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目前多数地方的数学课堂教学是脱离生活、远离实际的。教师对课本的解读仍然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这也致使我们的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能对答如流,但问题一旦变化一种模式提出,他们就不知该如何解答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似乎都走向了瓶颈。如何打破瓶颈,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呐?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从自己已形成的生活经验中,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可以把新问题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相互联系,进而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以此为基本理念,我提出了教师应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一、以情景化教学模式,驱动课堂教学效果。“人的思维过程始于情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当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越紧密,学生就越容易接纳。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的最佳联结点,架起桥梁,使它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之中。例如,教授相遇问题时,我将生活中常常用到的“鼓掌“引入课堂。刚上课时我问他们,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示对人们的欢迎,他们齐声说鼓掌,我接着又追问,鼓掌时两手应该怎样放,两只手应该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简称两地。然后两只手分别向什么方向运动?(左手向右运动,右手向左运动)这种运动叫什么运动?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这时我在规范语言,这种运动叫相向运动,请同学们再次演示相向运动。然后我再示范几个鼓掌的动作,让同学观察我这样鼓掌对不对?从而引出”同时“和”相遇“两个概念。通过把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鼓掌“这一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再充分理解概念的同时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大增。再比如,教授平均分问题时,我在课堂上收集了学生的8枝铅笔,然后我问孩子们“老师这里有8枝铅笔,想分给两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孩子们回答:一人多些,一人少些;一人2枝,一人6枝;每人4枝等等,然后我又说老师让你们帮着分铅笔,就要分的公平,要分得公平应该怎样分呢?学生很容易的想到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接着我又让学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动物们分食物。”这两个问题情境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当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接近,学生就越容易接受,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增强了情境的现实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驱动课堂教学效果。二、摒弃生硬的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国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以往生硬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而目前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考个优异的成绩,而有些老师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性、趣味性、现实性,使数学失去了本身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例如: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我让孩子们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视频,给他们讲杨利伟叔叔的故事,告诉他们为了这次看似轻松的太空之旅,中国第一代宇航员整整准备了5年,顿时他们对宇航员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接着我又说这5年中,宇航员要进行许多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平衡能力的训练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你们你想不想试一试呐?同学们上课的热情大涨,都想体验一下宇航员们进行的极限训练。在我的指导下他们首先做了“平衡能力测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表——制作统计图“。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推进到衍生知识的原发地带,使知识的生长具有更为扎实的基石。三、抛弃刻板的练习题形式,架设“活”用的桥梁。数学练习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实实在在的,同时又可以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又巩固新的知识,使数学学习变得有意义、有趣味又有挑战性。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为了让这节课更具趣味性,我把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萝卜做为本节课的教具,把萝卜切一刀,问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一个面)再切一刀又可以看到什么?(两个面、一条棱)再切一刀又出现了什么?(三个面、一个顶点、三条棱),这样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里认识了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通过课堂延伸、写数学日记、制作数学小卡片、自制统计图、画情境图、生活情境问题思考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四、注重数学知识本身,切勿生搬硬套“生活化”。在力求生活化的同时,也要防止极端的做法,课堂上一味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本身形式化,抽象化等学科特点,这与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强调了生活化而淡化了数学化,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数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包括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等思维环节以及由类比、迁移等思维品质带来的直觉思维,数学课应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因此,在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前,教师要认真思考,合理地使用生活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切实有效的方法,这样才更利于数学化的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架设一座“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数学的教学。以生活中情境设置教学情境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参考资料:[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年出版。[2]《小学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2010年第5期、第6期。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课堂情景生活话教学初探王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2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