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缓解残疾人自卑问题的运用与反思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缓解残疾人自卑问题的运用与反思(英文)TheApplicationandReflectionWithPsycho-socialTreatmentModalitiesToAlleviateTheLowSelf-esteemofTheDisabledClient——AsanExampleofTheCaseofaDisabledPerson学院政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姓名徐磊学号200502301130指导教师姚振强2009年5月20日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缓解残疾人自卑问题的运用与反思——以一个残疾人个案工作为例摘要目前我国的残疾人福利机构由于体制和资金诸方面的问题,残疾人大都处在一种民政福利供养的环境中,基本得不到和正常人同样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残疾人的心理问题不仅不可能获得专业人员必要的疏导,而且还处在一个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中,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中,残疾人的心理自卑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笔者认为消除残疾人心理自卑的因素不仅在残疾人自身,更在于残疾人的生活情境,它既包括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也存在于福利机构的小环境中,故论文以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为残疾人案主的主要工作方式,着重分析了残疾人案主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结合案主的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社会模式纠正了案主的自我能力的认知偏差,揭示了案主所处环境的标签化倾向,缓解了案主的自卑心理。同时,由于工作者的能力欠缺和社会环境的深远影响,心理与社会工作模式在运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如工作者的主观偏见、工作者角色的模糊、个案工作关系界限的模糊和不利环境的影响,鉴于此,笔者也提出今后类似个案的改进措施,如提高工作者对残疾人案主心理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明确区分工作者的目标和残疾人案主的心理期望;充分运用社会政策和相关资源为改变残疾人案主所处环境而努力。关键词残疾人社会工作自卑孤独心理与社会治疗TheApplicationandReflectionWithPsycho-socialTreatmentModalitiesToAlleviateTheLowSelf-esteemofTheDisabledClient——AsanExampleofTheCaseofaDisabledPersonAbstractAtpresent,China'swelfareinstitutionsasaresultofinstitutionalandfinancialaspectsoftheproblem,mostpeoplewithdisabilitiesinthewelfareofadependentoftheHomeenvironment,thebasiclackofnormaldevelopmentofthesameopportunities,especiallyinpeoplewithpsychologicalproblemsnotonlytheprofessionalscannotobtainthenecessaryflow,butalsoinaworseningofthelivingenvironment,inawiderangeofpsychologicalproblems,theinferiorityofpeoplewithdisabilitiesisparticularlyprominent.Ibelievethattheeliminationofthefactorsthatpeoplewithmentalinferiorityofpersonswithdisabilitiesnotonlyinitself,butalsothelivesofpeoplewithcontext,itincludessocialprejudicesagainstpersonswithdisabilities,butalsointhewelfareagenciesinasmallenvironment,thethesisofpsychologicalandsocialtreatmentmodelforthedisabledclient'smainwork,focusedonananalysisofthedisabledclient'sphysical,psychologicalandsocialreasons,combinedwithatypicalcaseoftheclient,targeteduseofpsycho-socialmodelofthemaincaseoftheself-correctingdeviationofcognitiveability,andrevealthemaincaseinwhichthetendencyofenvironmentallabelstoeasethemaincaseofinferiority.Atthesametime,theabilityofworkersandthelackoffar-reachingimpactonthesocialenvironment,psychologicalandsocialworkintheuseofmodels,therearesomelimitations,suchastheworker'ssubjectivebias,thevagueroleofworkers,thecaseofthefuzzyboundariesoftheworkingrelationshipbetweentheenvironmentandadversetheimpact,inviewofthis,Ialsomadeimprovementsinthefuture,similarcases,suchastoraisethecaseofworkersofthemainpsychologicalproblemsofpeoplewiththeintegratedabilitytojudge;acleardistinctionbetweentheobjectivesofworkersandpeoplewithpsychologicalexpectationsoftheclient;makefulluseofsocialpolicyandrelatedresourcesfortheclienttochangetheenvironmentofpersonswithdisabilitiesandefforts.KeywordsDisabledSocialwork;Inferiority;Psycho-socialTreatment1目录一、研究的背景………………………………………………………………………1二、一个残疾案主问题的评估和工作模式的选择…………………………………1(一)案主问题的评估………………………………………………………………2(二)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考察……………………………………………3三、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运用……………………………………………………4(一)案主本身的眼部残疾…………………………………………………………4(二)案主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偏差…………………………………………………4(三)案主生活环境的标签性暗示…………………………………………………61.工作人员的主观偏见……………………………………………………………72.案主的残障群体生存环境………………………………………………………7四、个案工作的反思…………………………………………………………………7(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运用中引发的问题……………………………………71.工作者分析判断过于主观……………………………………………………72.个案工作者角色模糊…………………………………………………………83.个案工作关系界限模糊………………………………………………………94.无法完全消除不利环境………………………………………………………9(二)个案工作问题的对策…………………………………………………………91.工作者进行判断需依据案主的全面综合信息………………………………92.个案工作者须提高专业素养并严格遵守伦理守则…………………………103.个案工作者要全面掌握相关资源并对其进行适当配置……………………11五、个案工作的总结及展望………………………………………………………12致谢………………………………………………………………………14参考文献………………………………………………………………………15文献综述………………………………………………………………………161一、研究的背景目前,我国残疾人工作主要由各级劳动保障和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其中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为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高度行政化的体制以及低水平的服务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残疾事业的发展,残疾人服务机构由于体制和资金诸方面的问题,残疾人大都处于一种民政福利供养的环境中,基本得不到和正常人同样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残疾人的心理问题不仅不可能获得专业人员必要的疏导,而且还处在一个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中。因此,如何在推进中国专业的社会工作进程中,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相对于其他社会工作对象来说,各个国家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对残疾人的界定范围不甚相同,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把生理、心理和人体结构等的缺陷称为残疾,但真正在残疾人工作中我们一般注重的还是生理缺陷,这样的视角给残疾人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由生理失能带来的自我及心理的缺陷,它使得残疾人由生理造成的被动处境进一步恶化,一种有着良好意愿的残疾人服务其实潜藏着看不见的危机,这种情形广泛存在于体制化的服务机构里,我国在建国初期适用的就是这种供养模式,对应于低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来说,它就是残疾人服务的全部。面对如今复杂的残疾人群体,我们当下急需一种既有理论引导又有具体实务模式参照的残疾人工作模式。按照现代社会工作的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1]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去发掘残疾人的自身潜能,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点。本文拟就一个残疾人自卑心理的个案来反思残疾人个案工作模式的得失及发展前景。二、一个残疾案主问题的评估和工作模式的选择在近乎2个月的社会工作实习中,笔者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主,我们先把他的情况简述如下:[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49页2姓名:小龙性别:男年龄:16岁单位:武汉市某社会福利机构背景:孤儿,进入福利院两年,武汉远城区人身体状况:肢体健全,天生白内障,且有严重弱视,意识健全,智力健全。文化状况:具备完善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相当于初中一年级。(一)案主问题的评估通过进一步了解案主的具体情况之后,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估案主的问题:1.生理的角度:案主天生弱视且有严重的白内障,使得他在生活、学习之中一直都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目视事物。2.心理的角度:案主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从否定自己的眼睛可视能力开始就形成了一种自卑感,在成长过程之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开始逐渐漠视甚至否定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样非支持性的成长过程也使案主失去了发掘自己潜能的机会,因而案主的能力就得不到发挥而使自己更加自卑。3.社会环境的角度:案主从小时候就是一个孤儿,加之案主的生理缺陷,很容易受到人群的排斥,到后来案主进入福利院,他的生活中每天接触的都是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的人群,社会对于残疾人群体的评价以及案主所处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个群体的各种行为都会使案主逐渐认同自己的弱势和无能,这种非良性认同也会助长案主的自卑心理。通过综合分析案主资料,工作者认为案主的根本问题就是自卑,虽然案主四肢健全
本文标题: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缓解残疾人自卑问题的运用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2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