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务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一)
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主讲:教育学院段宝军讲师电邮:duanbj_hxu@163.com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1.行为的产生(行为的泛化)2.行为的改变、矫正(过度理由效应)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一、行为矫正概述1.行为矫正的特点(1)行为矫正以行为的处置为首要目标(目标行为)(2)行为矫正重视学习,程序和方法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华生)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托尔曼等)(3)行为矫正更关注当前行为和社会环境,重视精确的描述和测量(行为的频次,持续时间等作为描述行为的指标。)(4)行为矫正是一种很主动的指导式辅导,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2.行为矫正的一般过程案例分析李某某,男,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汽车司机,母亲是纺织工人。李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椅子,经常惹同桌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头把几个同学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显得特别充足,对看电视很感兴趣,碰到爱看的节目,能一连看上一二小时,但做作业时却少不了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而据父母老师反映,李某脑子并不笨,只是因好动分心,成绩在一般以下。在家庭教育方式上,李的父亲比较粗暴,看到孩子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便揍;母亲则过于宠爱。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分析:该儿童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他在课堂上受到老师批评或暗示后能自控,多动症儿童是很难作到的;他对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持续看很长时间,说明他注意能力并无障碍;他学习成绩一般,专心听讲时还能取得较好成绩,说明他没有学习障碍,而多动症儿童往往相反。所以他不是有多动症,而只是有多动行为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2.行为矫正的一般过程胡某.男.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虽然是独生子,但我丝毫未看到他的娇气和蛮横无理.父母都是农民,为了供他读书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致于我每个星期六.日去他家时,他们都在外面忙.他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与同学交流.拼音有点困难,有时即使拼出来了,但又不知道字怎么写:读生字时,分不清zh.ch.sh.z.c.s,他明明看得见,却总是分不清,读错或写错,经提醒后,改变仍不明显,记东西常常抓不住重点,丢三落四:计算题做得有点慢,如9+2还要想几秒钟,应用题常因看错题意而做错,特别一些要运用乘.除法的题目.乘.除法不分.搞不清题意后又很快可以算出来了,老师觉得他有点“马虎”,上课容易开小差。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结合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有哪些?2.这种情况具有普遍性吗?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行为矫正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来访者现有的问题行为,明确其行为产生的原因。(2)建立来访者行为矫正的心向,争取来访者的积极配合。(3)制定行为矫正实施方案,确定所要采用的治理方案。(4)实施方案(5)监控来访者行为变化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调整矫正方案。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3.行为的观测与记录(1)定义目标行为操作性定义:第一,这个行为必须是可以被观察和记录的。第二,这个行为被定义之后,不同的人可以观察到同一个行为,并且同意这个行为正在发生。行为的分类(概括)(2)行为的观测观察法(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观察准备观察记录方法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小学生攻击性行为”观测1.制定观测维度2.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3.对记录结果分析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小学生课堂行为”观测1.制定观测维度2.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3.对记录结果分析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观察维度观测点时间1时间2时间3时间4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么准备的?2.准备的怎么样?有多少学生做了准备?3.学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1.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对哪些问题感兴趣?2.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哪些问题感兴趣?3.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回应?互动1.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2.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3.参与课堂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自主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2.学习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些?有多少人参与?3.学生有无探究活动?达成1.学生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2.预设目标是否达到?3.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二、行为矫正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一)强化1.什么是强化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包含三个因素:有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这个行为紧随着一个具体的后果这个后果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更有可能出现。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2.强化的类型与强化物(1)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产生的行为反应之后尾随着喜爱刺激时,以后在那种情境下,这一特定反应的频率就会升高。负强化是指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产生的行为反应之后尾随着厌恶刺激的移去或消除,以后在那种情境下,这一特定反应的频率就会升高。(2)强化物初级强化物次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3)影响强化效果的因素行为反应与后果产生的时间间隔(强化要及时)行为反应与后果之间的一致性强化物与行为人的关系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反应后果的好恶程度会不一样。强化物的作用也因人而异。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二)惩罚1.含义是指当某个行为反应所立即伴随的后果,可以减弱或降低该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2.正惩罚和负惩罚3.强化与惩罚的对比4.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5.惩罚的道德(三)消退1.什么是消退强化与消退治疗方法行为塑造技术(正强化):用于提高期望行为行为消退技术:用于降低过剩行为的发生奖赏强化自发行为不予理睬不予理睬新行为行为消退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2.消退过程的特征(1)消失爆发原本强化的行为一旦得不到强化,在减少或消除前,该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会暂时增加。(2)自发恢复指行为可能在停止发生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生的现象。3.消退的影响因素(1)行为消退前的强化程度(2)行为消退后的强化程度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三、行为矫正的扩展方法(一)塑造(程序教学)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编制程度学习的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一个程序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作进一步反应。2.小步子原则程序教学所呈示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3.即时反馈原则程序教学特别强调即时反馈,即让学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确,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一个学生对第一步(学习的前一个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回答),便可立即呈示第二步(第二个问题),这种呈示本身便是一种反馈:告诉学生,你已经掌握了第一步,可以展开第二步的学习了。4.自定步调原则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人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这与传统教学在课堂传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习者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传统教学法使掌握快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的学生又跟不上,致使班级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程序教学法相对显得比较“合理”,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由于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成功。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教学的模式(直线式程序)这是斯金纳首创的一种教学程序,是经典的程序教学模式。在这一流程里,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一个项目,内容很少。系列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电流”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①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发热);②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电流);③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增大);④电灯变暗的原因是电流强度(减小);⑤当电压增大时,电流强度就(增大);……括号里是正确答案。一个学生如能做出正确答案,教学机器就能显示出来,并可以启动开关进行第二步学习。如此一步一步地展开学习,直至达到学习目标。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二)泛化(三)代币制1.代币2.使用代币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期望的目标行为确定“代币”的项目,制定代币获得的标准和等级。确定代币的兑换和使用途径确定适当强化日程,按时按约给予奖励代币系统的消除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内容点数一、我的工作表1.整理我的床铺12.把玩具放在架子上23.清除垃圾14.晚餐后清理桌子25.饲养小动物2二、我的报酬表(我赚的点数可以交换以下东西)1.选择所有喜欢的电视节目32.我可以迟一个小时上床33.骑自行车去商店34.选择我喜欢的食物25.整个晚上和朋友在一起256.去最喜欢的餐厅407.买新的运动手套1208.整个晚上去客房11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四)自我管理1.确定行为例如:增加读书时间2.将行为变成目标平均每天:读书0小时增加到→平均每天2小时3.自我管理记录每天读书时间平均30分钟4.自我强化例如:每读30分钟书,就可以上网30分钟5.评估计划评估计划并作计划:每天读完2小时,才开始上2小时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五)系统脱敏技术1、交互抑制原理:一种反应的出现,抑制了另一种反应出现的可能性,称为交互抑制。如肌肉的放松状况可以拮抗焦虑情绪。2、消退原理:肌体对某种刺激的过敏性反应可以通过刺激由小到大,由远至近的过程,而使反应逐渐递减直至消除。评定主观焦虑分分级SUD举例极度焦虑100看到试卷高度焦虑75进入考场中度焦虑50考前天晚轻度焦虑25考前一周心情平静0考前一月按当事人在不同事件和情景中的焦虑的轻重程度,分出等级并给出相应的分值。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学习肌肉放松术•从额肌开始放松,依嚼肌、颈肌、胸肌、腹肌、双臂肌、双腿肌群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放松。注意呼吸的轻慢。•可用专门录制的光盘或磁带带练。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实施分步脱敏训练先肌肉放松一次从最低层次的焦虑事件开始,用想象或现实情景作为刺激,保持这种刺激或想象的场景30秒钟;暂停想象,报告SUD变化的情况,并放松肌肉,直至引发的焦虑消失;几天一次,重复上述步骤,直至SUD下降到理想水平。想象系统脱敏:如口吃者对发言情景的想象;社交恐惧者对交往中难堪情景的想象。现实脱敏:与幽闭恐惧者一道乘电梯、坐公共汽车进行脱敏。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适应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药瘾、酒瘾、神经性厌食等。利用电子虚拟设备进行脱敏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务第六章小学生行为矫正(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2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