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词赏析官道口中学杜军峰一、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思乡怀人:思念亲人、思乡怀远怅惘失落。如:《次北固山下》《夜雨寄北》》《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渡荆门送别》独在异乡、羁旅情愁。如:《天净沙·秋思》2、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送别友人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或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如:《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过零丁洋》建功立业、报效祖国4、寄情自然: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如《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自己安适闲淡的生活情趣。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如《山居秋暝》王维《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陶渊明的诗5、忧国伤时:忧国忧民、感怀担心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山坡羊·潼关怀古》《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借古讽今如:《泊秦淮》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二、揣摩诗歌中的情感1、知作者,明主题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王维:含蓄、生动。愤世嫉俗、清新飘逸。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苏轼:雄健、豪放。婉约凄切李白:李清照:欧阳修: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2、常用诗歌意象解说: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鱼—快乐自由孤雁—孤独、思乡鸿鹄、雄鹰—理想追求蝉—高洁三、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语言风格诗“眼”型字词的赏析【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2、此诗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回答:1、肯定“好”或者肯定哪个更好。2、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3、解释该字的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4、说出该字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早梅》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一示例(二)答:“失”字更好。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例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怨”埋怨的意思,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怨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此句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感情?“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2.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题型示例】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题型示例】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语言特色型【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题目解读】这类题目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文标题:诗词赏析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2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