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问题诊断及疗救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问题诊断及疗救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陈世荣邮编404701手机13594463483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对祖国语文的理解与运用,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谐统一,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提出研究专题(或问题)→探索研究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研究专题→形成并运用研究成果”的基本操作框架。但是,纵观现状,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结合本学区教学教研实际,对各种问题分析诊断,选择并尝试了解决问题的新策略。一、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问题及成因(一)文本探究深度不够1、从探究目标角度看,不少学生阅读文本后,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是零星的、分散的,甚至是非语文学科本位的,与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教与学的目标不协合。其主要原因有二:①教师对体现语文本位的问题方法、问题过程训练不到位,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不强。②没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形成与教学目标一致的研究专题。2、从探究策略的角度看,探究前对探究计划、步骤、方法的设想、预立不重视;探究中不注重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至造成中等生、学困生在探究解决问题时如瞎子摸象,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可供操作的方法凭借。3、从探究过程的角度看,自主、合作学习虚拟化。教师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真下功夫独立探究,合作研究合力不大,费时低效。造成优等生与学困生两极分化严重。4、从探究结果的角度看,探究结果的总结方式不当。对研究结果的总结,教师往往越俎代疱,包办代替。没让学生自主分析、总结、内化研究结果并进行综合性的运用。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文内容的探究,却忽视了语文的本体训练,即使是对内容的探究,它的深度、广度也值得商榷。教师能够注意到在阅读中进行探究性的启发,但是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对话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探究缺乏多元性和深入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对每件事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见解需要尊重、理解,但是更需要必要的引导。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国外的课本中有一篇《灰姑娘》文章,教师引领学生认识人物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都喜欢谁?同学们回答有灰姑娘,有王子等等。但一们同学提出了他喜欢灰姑娘的继母在一般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对此加以否定,认为灰姑娘继母的形象是不可以让人接受的,是反面的、坏的形象。但是,这位外国的教师却鼓励了孩子的回答,并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评价,灰姑娘的继母虽然不好,但是她对自己孩子那种爱确实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好不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灰姑娘。因此不能说她是坏母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正确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人物。所以文本内容的探究应该多元,符合现实世界。(二)探究内容随意性大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与文本已不缺少对话和探究,但为“对话”而“对话”,为“探究”而“探究”成了流行病。如:为了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在一篇文章中设立许多的问题,虽然课堂后发制人很热闹,但是到最后学生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就是说探究的问题没有代表性,没有在一篇文章中集中几个关键的问题来拓展,随意性很大。(三)探究活动缺乏反思,重过程、轻结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学习的方法,并且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得到学习方法的途径,即,这种学习方法我是怎么样得到的。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教会他们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其实我们还要教会他们进行反思,就是对得到学习方法的过程进行反思,我们是怎么样得到这种学习或思考方法的。这种反思的过程在现在探究阅读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反思过程才能对探究性阅读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也要进行反思,当教师运用探究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得到答案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反思,就是这种探究方法好吗?这种探究方法是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方法本身对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发展,是否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而且还要注意探究问题本身有没有价值,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根本没有探究的价值,那么探究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二、解决问题的对策选择1、要在有“序”的问题过程训练中,从理解难点、表达特色等方面,发现并选定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合谐统一的,与教学目标一致的研究专题。这里的问题过程训练之“序”是指:阅读文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形成研究专题。在这个“序”里,首先要引导学生从题目、开头、结尾,重点词、句、段及篇章结构入手,围绕理解与运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等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筛选,甚至设疑补充,最终确定与教学目标一致的研究专题(或研究目标)。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题目与文中四次歌声的描写质疑,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后,发现并提出了这些问题:①文中的“小夜莺”是个小男孩,作者为什么以小夜莺称呼他?“小夜莺”是个什么样的人?②作者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目?这个题目有什么绝妙之处?③作者在文中为什么反复多次写到夜莺的歌声?这跟表现小男孩的英雄形象有什么关系?……提出问题后,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整合、筛选,最终确定了“《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并多次写到夜莺的歌声?”为研究目标。其余次要问题都能在解决这一主要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解决。这一训练过程的展示,不仅确立了工具性(妙写歌声的表达特点)与人文性(小男孩机智勇敢爱国的情怀的感悟)和谐统一的研究专题,而且强化了问题意识、问题方法的训练。长期坚持下去,会渐渐培养起学生会疑善问的良好习惯。2、破译研究专题(或研究目标),探讨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研究步骤及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专题后,教师让学生围绕研究专题对课文内容进行研究时,不少学生往往不知怎样入手,怎样研究,其原因就是不明确研究专题的研究方向、范围及方法、步骤等。这就要求老师动脑筋、想办法,指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的自身特点、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破译研究专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如探究《夜莺的歌声》一文,在确定了研究专题(这是一篇写人记事文,作者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并多次写到夜莺的歌声?)之后,笔者指导学生根据这篇课文内容特点及这个问题的特点,制定了如下的研究计划:①自读课文,划出文中四次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思考、体会歌声的含义。②研究文中写小夜莺四次歌声的作用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每次歌声是从哪儿来的?是怎样唱的?唱歌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③联系四次歌声的研究结果,结合课外收集的信息资料,回答研究专题(这是写人记事文,作者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反复写“小夜莺”唱歌?),感悟研究成果。仔细分析这份研究计划,不难发现:第一步旨在让学生感知教材特点,第二、三步把教材特色与研究专题之特点相结合,把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分解成了方法性、操作性极强的几个小问题进行研究。这是探究性阅读破译研究目标(或研究专题)的一个范例。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就要让学生学会把问题“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化整为零“。3、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真实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缺乏真实性,没有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费时低效。解决这一问题可尝试如下策略。(1)自主探究要真,要真正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钻研;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并解决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探究性学习与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倡导的“渗透性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对一个问题,在还不太懂的时候,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研究,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弄懂。可我们的教师在探究性阅读的课堂操作中悖逆这一原理,课堂上往往只有几分钟的自主探究时间就草草收兵,学生来不及对问题认真思考,细细琢磨,更谈不上查阅资料,深入研究。与此相反,给足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真下一番功夫,从多角度、多层面寻找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真正关注自主探究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自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如:哪些学生没积极动脑,还神游在外;有多少学生对探究的问题似是而非……他们是学习方法、知识基础、还是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等),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围绕研究专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读书探究时,学生开始只画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部分句子,有的学生甚至画错了不少句子,更谈不上思考,批注具有独立见解的收获。此时,笔者意识到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于是以“知天文”为例,先交给了学生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的探究方法。(①找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指导朗读体会诸葛亮、鲁肃见雾后暗喜与担心的不同心境。②联系前三天描写诸葛亮不同“动静”的句子与“雾‘”的联系,结合课外收集诸葛亮“算天”的事例,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地神算“天文”的才智。③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法: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然后指导学生用此方法自主探究了诸葛亮“晓地理”、“知人心”的神妙。由此可见,教师对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及时发现、及时点拔,是探究性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它为学生成功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要着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研究精神。①合作学习的分组要优势互补,分工要合理、科学。学生的个别差异客观存在,怎样分组,教师要合理组织。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爱好特长、性格情趣的不同,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分工要明确、合理,组长要有向心力、凝聚力、组织管理能力,小组成员承担的个人责任要根据特长,各尽所能,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a、要培养组内成员的协作精神。组内成员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要帮助学困生释疑解难,形成一股有效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合作目标。b、在合作探究中,要培养学生讨论、交流、批判的优良习惯。小组成员敢想敢说,充分讨论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合作学习的效果,认知的进程,讨论的焦点、难点,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争论、补充、修正、综合各种答案,形成合理的集体研究意见。c、全班交流时组内同学轮流作主答,代表小组发表集体研究意见;组外同学要以这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最佳的集体研究成果。(3)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全面性、差异性两大特性。“全面性”是指在探究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差异性”是探究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具体操作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满足每个学生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好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教师可采用“分层导学,多步关爱”的策略实施操作。这里的“分层导学,多步关爱”是指:把学生分成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学困层次的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关爱、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发展。第一层面,对优等生的研究要求是:指导他们对理解难点、表达特点等方面从多角度、多层次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体验,体悟语言现象,语言规律的神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尽量使他们成为“塔尖”人才。第二层面,对大面积中等生的研究要求是:让他们从一至二个角度,采用一、二种方法对语言的特性感悟体验,力求达到正确解决问题为止。捕捉探究中的创新“火花”,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第三层面的学困生,要采用多步关爱的教学策略帮助学困生解决探究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这里的“多步”指教师、小助手(优生)及课外帮困小组等多步力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探究方式、学习活动,弄清楚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从而“唤醒”、“激励”他们,点拔、引导他们。在课堂上,教师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培养、发动小助手(优生)为学困生释疑解难,在小助手与学困生之间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如果学困生在课堂上还没弄明白的地方,还可利用课外帮困小组的力量帮助学困生。使他们在多步关爱的合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问题诊断及疗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3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