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显示设问,由学生回答。设问: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教师讲解]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读图设问]比较以下两图,设问:请判断这两幅图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图中的区域规模有何差异?区域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投影两幅图:《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中国三大自然区域图》[教师归纳]:2、区域的分类:按性质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化区域等)按规模分(大型、中型、小型)3、区域的特点: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和可变性[承转]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由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地理环境的拆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图分析]显示以下三图,《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中国地形图》《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思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试从图中找出两者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差异对生产活动有何影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归纳表格,学生完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差异位于30º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大致位于43º~48ºN,地处我国东北平原中部气候条件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余热同期,河湖密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量较少,热量不足土地条件差异经人们长期改造形成水稻土,多水田,人均耕地小,较分散为肥沃的黑土,多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矿产资源差异贫乏石油等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产活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水田为主,盛产水稻、油菜、棉花,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发达旱地为主,产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西部可发展畜牧业工业优越得地理环境使其商业贸易发达、轻工业发达、通过发达得海陆交通引进原料发展重工业,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城市和人口人口密度高、城市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人口密度较低,城市发展历史较短交通运输内河、海运、陆运、空运发达内河、陆运发达(铁路网稠密)产生两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自然环境的差异『方法归纳』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要分析两个区域差异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如下:第一步: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文字整理归类:数据分析、图标绘制等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区域经济分析区域发展阶段评价第四步: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完成课本P4活动题』『承转』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阅读课文p5-p6,根据你的理解试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现在处于发展的哪个阶段?现阶段有何特点?将来有何发展趋势?这种发展变化主要受制于什么因素?学生阅读、思考问题、教师点评归纳: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农业社会)——成长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2.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基础)、技术力量和产业结构『教师小结』略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二)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2、重点分析教学重点: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3、难点分析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三)学生分析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采用分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小组竞争答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教师参与提出问题的小组讨论;帮助有困难的小组。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理信息技术初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此环节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这部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2.应用——广泛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二、遥感(RS)展示遥感图片,让学生对遥感有初步的了解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遥感的装置:(1)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图1.4)(2)组成(了解):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遥感技术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遥感功能接受物体和环境的电磁波辐射收集、传输信息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合作探究】分析课本案例。可见,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4.遥感的优越性:①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分知识的了解状况,便于“对症下药”。学生利用网络搜索部分遥感图片后回答问题。遥感的主要环节演示从点、线实地观测传统的工作方法面上的分析研究遥感技术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5.遥感技术的应用【阅读分析】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合作探究】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教师总结】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教师总结】同意。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课堂小结】遥感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技术手段之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获得了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资料,成功发射了回收式国土资源卫星,自行研制发射了“风云”卫星。遥感技术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资料,在我国农业估产、灾害监测、矿产勘察、土地利用、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展示卫星云图第二课时三、全球定位系统(GPS)展示GPS信号接收机,让学生对GPS有初步的了解展示GPS地面监控系统,让学生对GPS有初步的了解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学生思考回答为下一节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知识作准备。球定位系统,简称GPS。2.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应用(1)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2)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合作探究】如: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3)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种新兴的行业(图1.8)。GPS汽车导航(图1.8)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驾驶员辅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系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还通过语音提示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了解GPS汽车导航5.GPS卫星星座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展示GPS卫星星座,让学生对GPS有初步的了解【合作探究】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教师总结】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提示为汽车导航。【合作探究】通过该材
本文标题:必修3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3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