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必修三专题一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弟子规》中的“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强调的是伦理道德中的A.孝B.义C.悌D.信3、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老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C.孟子、荀子D.庄子、孔子4、韩非主张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他的这种思想①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②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区别③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④强调法律的地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5、“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7、关于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二者大同小异B.都主张实行“仁政”C.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D.汉代新儒学反对黄老之学8、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董中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9、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1、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13、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2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15、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16、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7、甘薯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应该是A、《齐民要术》B、《汜胜之书》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18、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认为较合适的是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的出现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9、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不通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20、汉字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请按照汉字演变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书体①②③④⑤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③⑤①C.①②④③⑤D.④②③①⑤21、汉代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体现出浪漫、神秘的特色,与这一绘画特色相适应的时代思想特色是3A.黄老之学盛行B.荀子的唯物思想盛行C.理学盛行D.佛教传入22、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23、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4、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2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26、清代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B.文化专制导致了戏剧的繁荣C.地方戏曲日益繁盛D.安徽、湖北艺人的长期努力27、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22、28、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29、关于苏格拉底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B、强调知识的作用,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C、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D、理念是真实的存在,构成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30、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养育了文艺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C.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31、“这是一个人的自我发现时代,是一个人文主义时代,是一个个性解放时代。”下列属于这个时代突出成就的是A.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薄伽丘的《十日谈》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天主教会C.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前张贴“九十五条论纲”D.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32、文艺复兴后三杰最大的贡献是4A、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B、精湛的技巧雕琢出令人震撼的英雄主义气概C、擅长画圣母像D、以伟大的作品倡导人文主义,为世界美术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33、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A.宣扬神学权威,维护教会地位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D.宣传宗教改革和激进思想34、下列语言或主张,在16世纪的欧洲还不可能流行的是A.以“人学”对抗“神学”B.人能够随心所欲改造自己C.金钱是一切欢乐的源泉D.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说35、“个人听从自己的内心,不理一切外部——法律、习惯、传统、中世纪基督教的传承——对自己的约束。”该观点和以下谁的思想最相近A.马丁?路德B.达尔文C.达?芬奇D.但丁36、“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与此观点最为相似A.卢梭B.孟德斯鸠C.伏尔泰D.洛克37、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B.三权分立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38、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西方也有一位学者与孔子的观点类似,他认为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这位学者是A.苏格拉底B.薄伽丘C.卢梭D.康德39、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意义不包括A.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B.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C.确立了人们科学的生物观D.是生物学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40、在迈克尔?怀特所著《100位杰出人物》一书中,牛顿位列第二,排在耶稣之前。他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A.改变了19世纪多数人对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B.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C.提出空间、时间和质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D.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5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计40分。)41、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2分)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分)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和方面的具体表现。(2分)6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他便写下了解《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史记》卷九十七材料二“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明)李贽《续焚书》材料三中国的思想
本文标题:必修三专题一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