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道经方第五期:太阳病(3)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打开书P41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尿不黄量不少)往来寒热没有到少阳(发于阳,七日愈)力量不大翻译:得太阳病,应该七日愈,但是已经发了八九天,像疟疾,往来寒热,发热怕冷,偏重于发热,不呕,尿不黄量大,每天出现两三次,脉力量不大,这是病快要好了的现象。以前我们讲过:发于阳者,七日愈。按说得太阳病应在7天左右就好了,但是我们现在8-9天还有象像疟疾那样,每天有寒热的往来,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而且是有规律的,所以它叫如疟状,意思是和它有点象,但是没有明显规律。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主要偏于发热,但是恶寒并不是非常重了。其人不呕就说明什么啊?没有转到少阳,因为少阳喜呕,清便欲自可,就说明他的小便啊没有太黄,清便是指白色的便,欲自可:说明他的尿量还挺大、挺好,不是黄色的小便。小数数而欠,每次尿的次数很多,单次尿的又很少的一个现象。每天都出现2-3次,脉微缓者,就说明这个时候脉的力量不是很大。我们再次强调,这个缓,不是缓脉,实际上指的是力量不是很大的意思。与紧相对应。为欲愈也,就是快要好了的现象。微缓,代表正邪交争的到这种程度下就不是很严重了。就这一点,很多人不太好理解,接着我举几个例子,生活中的案例。郝万山,当年他邻居老人身体不行了,就去请他去把脉后,那时他年轻,不太懂,当时摸到脉非常有力量,其实不行了,很快死掉了。其实,那个时刻,正邪交争的厉害,越是重症病人,我们越愿意摸到他的脉没有力量。脉微缓,没大有力量,反而说明他正邪交争没有那么厉害。前段时间,有一个严重贫血脉管炎的老人,我去医院给她把脉的时候,就发现脉非常紧,同时有肾不纳气的现象,张口大喘,我们知道肾不纳气。我们知道,她很有可能很快就要死掉,这就是我们应该补充的一部分知识。不是说脉有力量就一定是好的现象,一定是建立在一定前提上。这也是为什么当下我没有花很多精力给大家讲脉象。因为脉象是建立在一定前提的。他身体好的状态下,我们看这个人禀赋、身体状态都很好,脉象沉缓有力,那非常好。当他身体很差的时候,我们摸这个脉啊,甚至都是紧的,极为有力,左右弹指,你就知道这个人很快就要没了。所以,一定要区分出来这种脉象的特点。看上去的有力不一定是好,看上去的无力反而好了,这个地方就是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脉微缓,说明这个人快好了。23.2脉微缓而恶寒者,阴阳俱虚,一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P42)我们大部分人对阴阳的理解比较片面,阴阳具备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具备对立统一性。举个例子,磁铁分为南北极,S,N极,S极可以理解为阳,N极可以理解为阴,我们一个整条的磁铁,有南北极,切开后又重新形成南北极,阴阳是不可分的,分开以后又重新建立阴阳。第二个特点,随着参照物的不同,重新建立阴阳。如,我是男人,我是阳,女可以为阴。如果把阳刚的男人比喻为阳的话,相对温柔的男人就是阴了。如果把在身体里边流动的东西比作阳的话,这个整个躯体是不是就可以比喻成阴。具体点,流动是津液,就是阳。之后我们还会讲到“亡阳故也”,这里的“阳”就是指津液。就是这样对比出来的,也就是说,一旦提到这个阴阳的时候,对应的如果是津液,应该同时有个阴,那个阴是什么?是我们整个躯体。我想到这个阳了,就要想到这个阴,接着还是津液。如果我们把推动津液的动力比作阳的话,那么,津液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阴。一个是能量层面的,一个是物质层面的。能量层面的,我们就理解成阳,物质层面的我们就理解成阴。是不是同样一个津液,在不同的参照物的前提下,他一会成了阴,一会成了阳?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一旦我们在提到一个阴的时候,一定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参照物。我们提到阴的时候,就要想到那个阳是什么,提到那个阳的时候,那个阴是什么。他对应存在的。所以放在这里的时候,放在本篇本条的时候,第23.2的时候,提到一个脉微。脉微说明什么?说明一是津液本身虚少了,二是推动津液的力量也少了。为什么,因为津液虚少了,我们不能更好地濡养心脏,心脏也没有更强大的动力把津津液推出来。所以这两个都变得虚弱之后,虚少之后,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认为阴阳俱虚?此阴阳俱虚就是这么一个道理。阴阳俱虚了,我们还能去发汗伤津液吗?我们还能让他吐去伤津液吗?还能让他下去伤津液吗?还有与津液相对应的那个动力啊,就是这个道理。力量不大:证明正邪交争不厉害。看上去有力量未必是好现象,正邪交争很厉害。2.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1.津液少2.推动津液动力不足因为津液少不能濡养心脏导致心脏动力不足注释:阴阳1.阴阳具有对立统一性。例如,磁铁永远存在阴阳两极,不可分开。2.阴阳随着参照物不同而不同。例如,男人是阳,女人是阴;阳刚男人是阳,温柔男人是阴。随着参照物不同阴阳会变换。津液是阳,躯体是阴;推动津液的动力是阳,津液是阴翻译:脉力量不大而且怕冷,津液和推动津液的动力都不足了,不能发汗,下,呕吐。23.3.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这个时候,一个“反”字,就说明不是一个常规现象。为什么反有热色呢?就是因为他这个时候想出汗啊,他又出不来,他就出现这个现象,就是反有热色了。同时,他还伴有另外一个现象,身上痒,当出小汗,他出不来的原因。其实,我们研究一下,汗出的,我们应该知道它是一个桂枝剂。无汗的应该是一个麻黄剂。而明显的呢,它是一个要出汗又出不来,正好介于桂枝剂和麻黄剂之间。所以本篇我们用了桂枝、麻黄各半汤。其实,他在教给我们一个道理,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准确的正好遇到那证候就是桂枝剂,或者正好遇到的就是麻黄剂。他往往就会出现中间状态。当介于两者之间的时候,我们就记着用合方思想。一半它,一半它。来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放在生活中,我们现在正好是冬天,很多人到了晚上一上床就感觉身上痒,为什么呢,白天天气冷,我们还感觉不到,没有要出汗不出来的那种状态。回到家里,尤其一进被窝,身上慢慢地热了一点点,刚要出汗,汗又出不来,就会遇到这种痒的现象。其实,你现在学会了就知道用什么啊。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我们在治疗中,发现一种久虚的病人,长年不出汗的病人。我们就得想办法让他出汗。在出汗之前,他就会遇到身上痒。这个时候我们就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当然,如果很重,尤其是常年不能出汗,一下子连续几十年的,可能毛孔全部都堵者,堵塞了。那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不是那么有效。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就让他痒去。然后让他泡澡,把身上那些堵塞的角质层,都尽量地搓掉,蒸蒸桑拿。再吃桂枝麻黄各半汤,也就好了。这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妙用。汗出不来所以痒翻译:脸反有热色,想出汗却出不来,所以身上痒。介于出汗和不出汗之间,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一两,生姜一两,炙甘草一两,麻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枚。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首先,桂枝汤前,一定是符合这样的病脉症,符合桂枝汤症状,脉浮缓,发热,头痛,恶寒,汗出,服了桂枝汤了,但是,他反烦不解者,他没有马上好,其实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我们医生的信心的地方。我们经常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方剂对了,也不是马上实现了药到病除,反而有一些看上去的不适感,“反烦”,这说明不经常出现的,他出现了一些烦燥的情况,实际上这就是《尚书.说命》所提到,“若药不明眩,厥疾不瘳”(瘳chōu字从疒从翏。“翏”意为鸟飞跑了、“疒”表示疾病,两者合起来表示疾病飞跑了。本义:疾病消失了。)如果没有类似这种明眩的反应,或者这种不适的反应,那些比较严重的病往往都好不了,也是这种类似的情况。接下来,我们知道这种治疗思路应该是对的。但是我们为了下一步治疗效果更好,我们先刺风池、风府,一提到刺,一提到针灸,我们就要想到,近代一个非常著名的针灸大师,承淡安老先生,他同时也是极为优秀的经方家,上一节课我们谈到,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其实他老人家在这一段里,附了很多的病脉症以及方剂。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随症治之,或者应用随症治之,这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但是呢,我们是在伤寒初探阶段,大部分朋友对大部分的病脉症,或者是方证都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没有提及,但是本期因为谈到了针灸的问题,我们就提到了这个老爷子,他老人家就认为,这时候刺的原因就是为了降一下疏通一下太阳经,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因为淤滞在这,这也是导致他烦的原因。吃桂枝汤就好了。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浮,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P40服桂枝汤,必然符合桂枝汤的主症,桂枝的主症有那几个特点?脉浮缓,汗出,头痛、发热,恶风,但是桂枝汤本身是一个解肌药,不是一个大的发汗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桂枝汤的将息法时,有一个叫喝粥,喝糜粥(糊)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帮助桂枝出一点点汗。那为什么大汗出了?就是因为我们以为这样简单就可以了,结果我们又盖了几床被子,在那里捂着发汗,结果出了大汗了。脉洪大,这个地方错了,应该改成脉浮,因为与下一条正好相对应,都是这个时候使用了错误的辅助办法导致的问题,把脉洪大改成脉浮,他脉浮还可以桂枝汤,其实这和之前,有一个共性的我们可能都没说明白的内容,就是我们吃过桂枝汤以后,如果还基本符合这个证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继续吃桂枝汤。如前法,还是按照以前的办法。如果像疟疾,时冷时热,这个时候汗不是很多,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偏重于桂枝汤的症候,而带有一点点麻黄剂的症候,所以用了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生姜一两六铢,杏仁十六个,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上一条我们说过,服桂枝汤我们不应该大汗出,大汗出就说明我们用了错误的辅助疗治法,结果导致了里一下子虚了,邪气乘虚而入,出现了阳明实热症的现象。因为阳明有热,上扰心神,大烦,因为阳明有热,阳明之上燥气治之,所以口渴喝水不解渴,脉洪大,说明这个时候啊,津液还尚可,但是已经不充盈了。充盈的时候应该是脉紧,脉滑。但是,现在是洪大,洪大是个什么现象?来势如洪去如沟,出来的时候很盛,退去的时候衰得很快。这就有点象什么例子呢?津液呢,就好比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当这个企业快要倒闭前的时候,我们看上去这个企业还很红火,这个公司发展得很红火,好像很有钱的样子,但是实际上从它的现金流的表现上,已经说明它的津液开始进入一个亏损的状态。现在,现金流开始出现了一些不丰盈的表现,就是阳明实热证最初期的一个症候,所以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到承气汤症候,还只是用白虎汤就可以解决。这个时候给他喝白虎加人参汤。白虎起到什么作用?清阳明实热,人参什么,生津止渴,恢复胃气,这个时候我们石膏用了一斤,古代一斤是16两,我们按照一两15克的话,那应该是240克,其实这里边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知道石膏是不溶于水的呀,那我用一两和用一斤,从水的承载性的角度看的话,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多少本质性的区别,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它确实差别是非常大的,这就是我们在中药应用中间,如果你盲目地考虑的是它的中药成分,或者是溶于水剂这后的中药成分的话,那你只是解读了中药魅力的一个部分,其实在这个时候,石膏还代表着一种性质,一种肃降的性质。就像下雨,而这种肃降的性质,我们在易经上叫作白虎,代表着西方,也是兑卦,也是肺的功能。我们这个时候白虎汤就以石膏为主,同时人参来帮助生津液,帮助恢复胃气,恢复胃的功能,我们用甘草缓着点,不致于用了大量石膏而伤了胃气,因为寒凉伤中吧。同时,我们用了粳米抓了六合放在里面,因为粳米煮出来的汤是粘的,就会保护一下胃,就是怕伤了胃。因为这时候用的石膏的量比较大,就是这个道理。当然知知母就是帮助石膏来实现清阳明实热的作用。翻译:喝了桂枝汤,不应该大汗出,用了错误的方法大汗,导致邪气乘虚而入出现阳明实热证的现象。阳明有热上扰心神,口渴喝水不解渴,脉洪大,津液不是很充足,喝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知母六两,石膏一斤(十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27
本文标题:必修三总复习(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