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必修三总复习考试地理试卷
☺沉着冷静、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祝你成功!(第1页共6页)☺2011年秋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祝考试顺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我国是世界上区域差异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B、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C、历史上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作用差异较大D、历史上我国战争、自然灾害等频繁发生2、有关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河流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均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均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东部季风区的松花江一年有春、夏两汛期D、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要大于东部季风区3、有关东部季风区的特征,正确的叙述是()A、风向的季节变化较明显,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不明显B、天然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现状主要表现为农作物C、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D、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地表水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4、在农业社会阶段,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A、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主要位于温度较高的热带地区B、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是分布于水中的渔业资源C、农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D、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主要是动植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的种类多少是影响工业布局的最重要因素B、工业基地都是依托丰富的矿产而发展起来的C、黄河三角洲上的东营市是在黄河带来的泥沙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D、有些交通便利的地区虽然无煤炭、铁矿等能源、资源,也可能形成大的工业基地或工业地带6、有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最多的经济地带是面积最大的经济地带B、人口最少的经济地带是面积最小的经济地带C、三个经济地带人口数量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D、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位于中部经济地带7、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A、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B、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再向第二产业转移C、首先从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一产业转移D、首先从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再向第二产业转移8、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分界线;③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沉着冷静、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祝你成功!(第2页共6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下图1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图例季节性河流农业区聚落图19、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10、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11.下图表示我国四个地区三个产业的产值结构.图中产业结构最优的地区是()A.(1)B.(2)C.(3)D.(4)读右“某四国产业结构图”,回答12~14题:12、图中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13、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A、甲乙B、丙丁C、丁甲D、乙→丁14、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今后乙国的就业人口转化的趋势将主要是()A、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B、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C、大量的就业人口面临失业压力D、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获得就业机会15.“民垸”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特有的居住地,它就是在湖泊、湿地和河道上围堤造地后,供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1998年它助长了洪水的肆虐,其原因是()A.它改变了地面状况,增大了降水B.它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泄洪功能C.它改变了长江水的补给类型,加大了洪水来量D.它使长江大堤取土来源减少,无法加固大16、关于鲁尔区第二、三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②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③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上升④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上升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江河众多,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也较高☺沉着冷静、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祝你成功!(第3页共6页)☺B、因国情不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流域开发基本上无启示C、我国的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给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造成了障碍D、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8.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9~21题19.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A.a地——种草护坡B.b地——沟头防护C.c地——打坝建库D.d地——修筑梯田20.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A.甲B.乙C.丙D.丁21.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22.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读下图,回答24~25题。24.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A.土壤肥沃B.灌溉水源充足☺沉着冷静、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祝你成功!(第4页共6页)☺C.光热条件好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25.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A.土壤肥沃多冻土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C.日照时间短,热量少D.以水稻种植为主26.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退化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D.海港建设→生态环境破坏3S技术最早都应用于军事工业。近些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大步走出象牙塔。迅速推广到众多的社会部门。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回答27—28题:27.“遥感”,就象传说中的“千里眼”所具有的神奇功能。下列有关遥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遥感感知地物时不直接接触地物B.遥感技术是遥感信息接收与应用的过程C.遥感获取的信息是电磁波信息D.遥感无法感知地面不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物体28.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采集地理信息的一种工具B.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来源:ZxC.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管理、显示、输出的一种技术与工具D.地理信息系统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读右图,回答29~30题。29、此图是一款GPS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该手机的出现说明了()A.GPS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B.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C.只有名牌的手机厂商才有能力开发GPS手机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此技术D.手机GPS导航不需要通过GPS卫星,有手机信号就行30.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GPS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其原因正确的是()A.GPS手机成为时尚B.GPS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线路,降低旅游成本C.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D.GPS技术可以使旅游者更具安全感☺沉着冷静、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祝你成功!(第5页共6页)☺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31.(11分)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问题。(前6题每空1分,7题3分)(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D_________,E_________。(3)B区的主要地貌单元是_____________。(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______区。(5)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区。(6)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7)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32、(2009·山东青岛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我国南北方资源分布比较表地区资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64%36%矿产资源59%41%水资源19%81%材料二我国各省区资源条件评价示意图和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1)我国耕地面积北方大于南方,而单产却低于南方,其主要原因是不如南方。(1分)(2)南方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1%,为何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2分)(3)西部各省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应本着什么原则(双选)()(2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沉着冷静、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祝你成功!(第6页共6页)☺A.充分发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毁林开荒,发展种植业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C.毁林种草、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D.开展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稳步发展(4)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4分)(5)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差异却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33.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6分)材料一“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如下(左)图所示。材料二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例如,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上图(右)显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1)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区;图中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哪种能源)的输入方向。(2分)(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崛起,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3)依据材料二,从珠三角地区迁出的工业主要是_______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1分)这些迁出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产业转移对广东省北部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3分)消极影响:.(2分)泛珠三角略图☺沉着冷静、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祝你成功!(第7页共6页)☺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B2.C3.C4.C5.D6.C7.A8.B9.A10.B11.A12.D13.C14.B15.B16.C17.C18.C19.C20.B21.B22.B23.D24.D25.C26.D27.D28.C29.B30.B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31、答案(11分)(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2)阿尔金山祁连山(3)高原和盆地(4)A(5)A(6)水资源(7)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分界线。32、答案(13分
本文标题:必修三总复习考试地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