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910课
离石江阴高中高二学案必修三第三单元2011.9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科)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内容标准】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重点难点】重点: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发展。难点: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课前自学】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一)产生1.造纸术:⑴_________,中国已有了造纸术。⑵105年,_________改进造纸术。这是___________的一次革命。2.活字印刷术:⑴_________,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⑵宋代______发明了_______。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3.火药:⑴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火炮等。⑵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4.指南针:⑴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______。⑵________,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二)外传及影响1、造纸术经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欧洲的发展。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成的日益衰落。4、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的时代。总之,加速了欧洲由进入【课中研学】1、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2、中国古代科技明清落后于世界的原因?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内容标准】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重点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课前自学】一、《诗经》1、地位:《》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出现是中国形成的重要标志。2、内容:汇集了的诗歌,分为三个部分。以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3、影响:《诗经》以其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二、楚辞1、概念:是时期的伟大诗人,吸收的精华,利用流行的一种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的民歌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2、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表达了诗人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三、汉赋1、概念:汉代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在的基础上,吸收成分而形成的一种的综合文体。离石江阴高中高二学案必修三第三单元2011.92、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表现当时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当时著名的辞赋家,其代表作有和《上林赋》。3、东汉的赋:大多篇幅较短,以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代表作有张衡的《》。四、唐诗1、原因:唐代是封建社会的时期;________以诗赋为主。2、各个时期的代表时期诗人简介名句或名篇初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强调诗歌反映显示、崇尚雄健刚劲的语言风格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山水诗人,景物如画,意境幽深李白伟大的-----诗人,“诗仙”杜甫伟大的------诗人,“诗圣”,后人把他写的诗称为“诗史”中唐强调诗歌要反映-----。他的讽喻诗和叙事长诗都是广为流传的佳作。五、宋词1、原因:词的句子长短不齐,便于;随着的发展和的繁荣,的数量不断增加;矛盾和矛盾尖锐,词成为宋代文学的形式。2、主要流派派别词人时代名句、名篇婉约派豪放派六、元曲1、起源:在宋代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了元代,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一起合称为元曲,2、特点:元代前期的散曲,大多,豪放飘逸,以、等人的成就最高。3、代表人物、七、明清小说1、发展历程:中国的小说兴起于时期。唐代出现了适合欣赏、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称为“”。到了宋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说话艺术盛行,编出了许多。宋代说书人的话本创作,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到一个新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小说进入阶段,呈现出的局面。离石江阴高中高二学案必修三第三单元2011.92、主要成就:书名作者时期价值罗贯中元末明初《水浒传》元末明初《西游记》清朝蒲松龄清朝《儒林外史》清朝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课中研学】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时代特点(发展历程)?2、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哪些文化特征?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内容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难点:理解“书画同源”。【课前自学】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的起源与变化1.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多年前,原始文字是______,称为“________”。2.成熟:至,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3、演变:从那时起,汉字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脉络演变发展。4、趋势: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二)书法艺术的发展1.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________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_________阶段。2.表现:(1)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不可比拟的;代表:魏晋时、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2)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代表: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又具——;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二、绘画1.远古时代:彩陶画___是其中的杰作;2.战国时: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4.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5.魏晋顾恺之提出了“”的绘画理论,代表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6.隋唐吸收、波斯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等优秀作品。这一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7.两宋:⑴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_______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⑵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8.元明清时:⑴特点:士大夫的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⑵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离石江阴高中高二学案必修三第三单元2011.9写意画中的精品。三、京剧1.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戏曲是从______发展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艺人,称为_______。______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明朝时在江苏昆山一带形成______,流传甚广。2.京剧:⑴____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形成“____________”的局面。________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⑵_____、______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号称“___________”的著名艺人。⑶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3.其他剧种: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课中研学】中国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巩固练习】1、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2、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经济停滞倒退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3、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B.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C.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4、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促使欧洲A.告别了骑士时代B.加速了文化进程C.引发了地理大发现D.引发了社会转型5、下列哪部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论语B春秋繁露水C唐诗D诗经6、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划时代地把恋爱主题与整个社会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艺术地揭示了专制帝国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这部长篇小说是A、《西游记》B、《水浒传》C、《红楼梦》D、《三国演义》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9、篆刻、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部分是A.魏晋时期的人物画B.隋唐山水画C.北宋风俗画D.元明清的写意画10、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A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统治者的重视C.徽调与昆曲的融合D.民间艺人的努力
本文标题: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910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4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