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必修二专题一至五主观题
1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五主观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⑴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⑵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⑶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⑴现象: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3分)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分)⑵不同。(1分)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2分)起阻碍作用。(1分)⑶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二这些情形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材料三可是,上面所述的这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的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材料二中指出的“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动。答案:(1)自然经济的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2)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推动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又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材料二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如缫丝、纺纱以及其他日用品工业,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则很少。(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发展缓慢(企业数量少、投资总额少);以轻工业为主。(2)变化:新建工矿企业多,资本增加,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②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③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业牧垦企业……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统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1912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59家,资本总额286万元;1919年已发展到100家,资本总额1245万元……这些公司在引进近代农业机械、新品种种植和先进生产技术以及促进商业性农业生产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许多农牧垦殖公司相继破产,而且相当普遍。——引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近代前编》材料二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中国农牧垦殖公司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其原因。(2)材料二中,“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禾丰造纸厂“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3)从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和禾丰造纸厂的相似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答案:(1)在1912年至1919年间发展较快,到20世纪20年代后则陷入破产的困境。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一战”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2)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苛捐杂税;美国的经济侵略。(3)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材料二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的漫画(1)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2)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张謇考中状元却弃官办实业,你对此有何感想?(3)“实业救国”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难以实现。根据材料二说明理由。答案:(1)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近代企业。(2)如实业救国;身体力行;爱国等。(言之有理即可)(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或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等。(任答其中两点并言之有理即可)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3——《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答案:(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不真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3)安徽、四川。因为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的(或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4)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规律办事,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言之有理即可)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远未完成。垄断行业改革才刚起步,今后将成为国企改革重点,阻力和难度却不小,而垄断行业只有深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新华网《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政府职能正从“划桨”向“掌舵”,从“全能”向“有限”转变。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带动力不断增强。——《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1)据材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政策依据?(2)据材料一,当今我国国企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已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3)据材料二,政府职能从“划桨”向“掌舵”,从“全能”到“有限”的转变说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主要起怎样的作用?(4)据以上材料,说明怎样才能保障经济运行的社会主义方向?答案:(1)态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依据: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重点:改革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90年代,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3)说明政企分开,政府由直接控制转向宏观调控。(4)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障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4——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殖民主义的罪行。(2)分析材料二中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3)结合材料一、二,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有怎样的认识?答案:(1)占领土地、掠夺财富、种族灭绝、贩卖黑奴。(2)使非洲丧失大批精壮劳动力,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倒退,更加贫困落后。(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充满血腥和暴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不可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惟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对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1)材料描述的世界处于工业革命的哪一阶段?(2)材料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成为一体,那么世界是通过哪些条件成为一体的?(3)结合史实说明,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两个时期,材料二中的“相互联系”是怎样体现的?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2)殖民活动、商品与资本输出、市场扩展、交通与通讯发展等。(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通过殖民活动和奴隶贸易将两者联系起来。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把两者联系起来。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本文标题:必修二专题一至五主观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