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二基础知识1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选用豌豆(或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5、孟德尔在假说、演绎阶段分别完成的实验是:。6、孟德尔提出基因的概念了吗?。7、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8、表现型=基因型+。9、某生物含有n对等位基因,该生物产生配子种类数是,雌雄配子组合数,自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数是,自交后代表现种类数是10、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体的比例是,纯合体的比例是。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同源染色体的概念:。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一个四分体中有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DNA分子,条染色单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①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②产生后代多,便于统计分析。③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①,选用豌豆做试验材料。②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④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采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3、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4、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亲本的杂交和F1的自交F1的测交6、没有,孟德尔只是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7、碱基序列不同8、环境条件。9、2n4n3n2n10、(1/2)n1-(1/2)n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2、4244必修二基础知识23、减数分裂的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中的染色体复制,成为,前期联会形成(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两极。(2)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但动物细胞的中心体要复制),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5、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6、.(9分)下图是某生物个体内的五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据上图判断,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条,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能同时进行上述分裂的器官是。(2)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与图③相对应的基因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3)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发生在上图中的______。基因重组发生在上图中的______。(4)与上图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5)图③所示细胞的名称是。(6)图④在有同源染色体对,染色体组个。图③在有同源染色体对,染色体组个。3、(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各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2)染色体着丝点染色单体4、一看染色体行为:若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没有上述行为,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5、①看最大且相同的染色体有几个则为几个染色体组,②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是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的数目,用某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除以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是染色体组的数目6、(1)4②③卵巢(2)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2分)(3)①①⑤(4)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2分)(5)次级卵母细胞(2分)(6)4402必修二基础知识37、某一生物含有n对等位基因,该生物产生种配子。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后产生种精子,该生物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种卵细胞,8、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相同、不同)9、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在减数第次分裂的期。10、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和,都是十分重要的。1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13、下列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分别是:①1866年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①②③7、2n218、相同9、一后10、11、染色体遗传变异12、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或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13、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假说演绎法必修二基础知识4第三章:基因的本质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为转化实验和转化实验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将活细菌和死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死亡,在小鼠体内发现了R型活细菌和活细菌,该实验证明了死亡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DNA、RNA、蛋白质等成分提取出来,并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放在培养基上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结果只有S型细菌的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时才出现。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如何得到用35S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具有相同的思路,都是_____________。7、噬菌体侵染实验利用方法,间接将DNA与蛋白质分开。8、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结构特点为。9、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10、在DNA分子的两条链中配对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11、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个氢键,所以耐高温的DNA应该含对多。12、一条双链DNA分子,A和T占全部碱基的56%,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6%是A,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13、DNA复制的时间:_______________。复制场所:____________。14、DNA复制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章:基因的本质1、体内体外2、R型S型S型转化因子否3、DNAS型活细菌能否4、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此细菌,就得到用35S标记的噬菌体。5、①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②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搅拌、离心④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6、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7、放射性同位素示踪8、双螺旋结构9、—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10、氢键11、23GC12、30%13、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14(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必修二基础知识515、DNA复制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16、DNA复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DNA复制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17、基因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排列。18、判断:DNA上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19、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一定改变吗?。原因是。20、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一定改变吗?。原因是。2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22、某DNA中有100个碱基,这些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种第四章基因的表达1、基因的表达包括两个步骤2、转录的条件是:____________。3、翻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4、细胞内的密码子有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种,终止密码子有种。密码子位于上。5、细胞内的tRNA有种。每个tRNA只有三个碱基组成吗?。6、遗传信息是指中的碱基序列,遗传密码是指中的碱基序列.15、模板(DNA的双链)、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16、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遗传性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17、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线性18、错误(因为DNA上有两种片段,一种是有遗传效应的,是基因。另一种是没有遗传效应的,是非基因片段。如果碱基对的替换发生在非基因片段,则不叫基因突变)19、不一定。因为同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种密码子,基因突变前后可能对应的是同种氨基酸20、不一定。①.同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种密码子,基因突变前后可能对应的是同种氨基酸②.突变形成的基因是杂合体内的隐性基因③.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21、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序列22、450第四章基因的表达1、转录和翻译2、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等)3、模板(mRNA)、原料(游离的氨基酸)、能量(ATP)、酶4、64613mRNA5、61不,有几千个碱基,只是其中的三个比较重要,构成了反密码子6、DNAmRNA必修二基础知识67、(9分)下图是大白鼠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步骤,该过程的模板是,原料是;(2)[1]的功能是;其一端的三个碱基CGA称为;根据图并参考上表分析:[1]上携带的氨基酸是。(3)组成牛胰岛素的肽链上共有51个氨基酸,则控制该肽链合成的基因至少要有碱基个。8、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UAA、UGA、UAG为终止密码。某信使RNA的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一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9、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这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10、请写出中心法则。1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1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研究细胞分裂时,DNA用标记,RNA用标记。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1、生物的变异分为两大类。2、不可遗传变异是仅仅由于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引起的变异,不涉及的改变。7、(1)翻译信使RNA氨基酸(2)tRNA运输特定的氨基酸,识别密码子反密码子丙氨酸(3)3068、16个9、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10、11、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1、不可遗传变异与可遗传变异2、环境遗传物质氨基酸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色氨酸密码子GCAACUCGUUGGGCGACCCGCGCCACACGAGCUACGCGG必修二基础知识73、可遗传的变异是由_______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有、、三个来源。4、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5、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而引起的基因__________的改变。6、基因突变时间:基因突变常发生在____________时期。7、诱发生物发生基因
本文标题:必修二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