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必修二第14课导学案(教师版)
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编写人:陈红丹审核人:高一历史组编号:lsbixiu2-014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史实。2.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重点难点】1、近现代人们衣、食、住和社会风俗各个方面变化的史实。2、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动的原因及其特点【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知识点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帝制印痕,畸形审美——鸦片战争前的晚清社会(1)状况: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平民百姓则粗食布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长袍马褂)(2)特点:①多沿袭传统,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封建伦理道德之下,人们的思想拘谨、保守;②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③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特色;④都是自产的手工产品,体现了自然经济特征和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达。2.国门洞开,西服东渐——鸦片战争后的近代社会(1)变化:①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2)特点:土洋并存,中西合璧。(3)变化的原因:①主要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剧变);②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③社会政治运动的影响;④生产方式的变化;⑤西方服饰的优点——简单方便。3.激情岁月,朴素衣着——20世纪的50年代至70年代(1)变化:①20世纪50年代:女孩子喜欢穿布拉基(连衣裙);男孩子以列宁装、中山装为主流②“文革”时期:以着绿军装、戴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裤成为“时尚”。(2)特点与成因:政治运动与政府提倡,使人们一度崇尚苏联服装,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勤俭提倡和物质贫乏与计划使衣着简朴。4.变革年代,无限风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变化: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2)特点: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异彩纷呈。合作探究一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曾这样感叹,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而在东欧,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看出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美国的“衣着民主”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20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批量化: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材料二中山装的设计、制作和推广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件大事情。关于中山装设计的特殊含义,前襟四个口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前襟五个扣子——五权分立。材料三1912年10月3日,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服饰》规定:男子服饰分大礼服,长礼服两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鼈式,裤用西式长裤。长礼服两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材料四1950年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式的服装,其中最流行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衣着民主”的原因。(2)材料二中山装的设计理念体现出孙中山哪些治国理念?其设计理念又折射出什么历史现象。(3)材料三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材料四“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倾向是什么?(4)综上所述,人类服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没有社会等级传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提高,服装生产批量化。(2)治国理念:德治、民主平等、分权与制衡。历史现象: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与发展。(3)袁世凯以法律条例的形式利用中西方服饰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4)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知识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饮食习惯、风味点心或菜肴多带地方特色,如南方吃米饭、海鲜;北方面食、肉类。中华饮食的精髓:满汉全席。2.近代社会: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新中国前期:许多生活必需品都凭票证供应,定量供应(原因:①计划经济的特征②勤俭节约和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③物资匮乏)4.改革开放后: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取消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饮食呈现多样化。(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生产力,粮食产量提高;②政府提倡“菜篮子”工程;③改革开放,引进新品种;④科技发展;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高。)合作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太平馆(见下图)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西餐厅,更是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西餐厅,开办于1885年。材料二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胞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由此拉开。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张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上海、北京的宴会用酒即为张裕系列。(1)随着西餐厅在中国的出现,喝洋酒、吃西餐逐渐成为中国人新的选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裕葡萄酒公司在19世纪末能够获得较快发展的有利因素。(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饮食习惯变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1)西方侵略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2)“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逐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3)饮食习惯是社会习俗的一部分,饮食习惯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反映。知识点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鸦片战争前:豪达住深宅大院,平民多住青瓦土房。(传统建筑代表北京的四合院、苏州园林)2.近代社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出现外国使领馆,官商建许多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3.新中国前期: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家具陈设只有床、饭桌、椅子等必需用具。4.改革开放后: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高楼鳞次栉比,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不少人已不满足于住房的宽敞,更追求家居内部陈设的舒适、外部环境的优美。知识点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1.概况:(1)近代社会: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三寸金莲)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见面礼仪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公历以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近代城市生活之中,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旧式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处于落后、封建的状态。(2)新中国前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3)改革开放后:①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②休闲方式多样化:休闲度假、郊区游、出境游以及娱乐健身等,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③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2、二近现代的习俗风尚发生变革的原因(1)内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尚也随之发生变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2)外因: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国外的观念、礼俗等也随之涌人中国。合作探究三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二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以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剪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中一种,我们应该立刻把许多耻辱去掉的。——《孙中山年谱长册》请回答:(1)请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2)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剪辫”?(3)试分析康有为与孙中山主张的相同点。(1)不利于中外友好交往;无法从事机器化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欧美各国都随机器工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剪发而富强;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2)是推翻清朝统治的民主革命的需要和象征,也是摆脱中华民族耻辱、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需要和表现。(3)都把剪辫这一行动置于强国富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振兴中华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而非泛泛的移风易俗。本课小结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近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衣服女装(旗袍)男装(长袍、西服、中山装)朴素为主服饰多姿多彩饮食西餐、面包、咖啡、西式的糖、烟、酒统购统销,使用粮票解决了温饱问题,实行“菜篮子”工程住房西式的住宅、花园式的楼房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安居乐业、“安居工程”风俗习惯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婚姻制度;改变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涤荡封建糟粕;制定《婚姻法》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变革的趋势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导致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思想启蒙;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课堂测评:1、1925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2、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3、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4、“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5、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6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
本文标题:必修二第14课导学案(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156 .html